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原创文章 > 我们需要“上游思维” | 伯特咨询

我们需要“上游思维” | 伯特咨询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24-05-31    浏览次数:


从前,有两个人在桥上走着,突然听到河里有人喊救命。看到有个小孩快要淹死了,两个人赶紧跳到河里救人。好不容易把小孩救上来,结果河里又传来了另一个孩子的呼救声。于是,他们只好又跳回河里救人。紧接着一个又一个孩子接连溺水,搞得他们筋疲力竭。此时,有个人决定上岸,往上游去看看。同伴很诧异地说:人都救不过来了,你要去哪里?


他说:“我要到上游去,看看到底是谁把这些孩子扔进水里的。”


这个故事,讲的就是思维的差异。


前者是下游思维,遇到问题解决问题,非常被动,经常处于救火的状态。并且还治标不治本。而上游思维,就是要求我们逆流而上,去寻找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想办法避免遇到类似疲惫的情况,这种思维才能在同样的问题上一劳永逸。


讲几个我最近看到的真实案例


案例一:某部门因为劳资纠纷问题,突然需要查阅一下员工入职时提交的体检报告,人力部在调阅这份文件的时候意外发现,无论是电脑里的电子扫描文件夹还是员工纸质档案袋里,都找不到这份文件了,大家开始兵分两路,一路人马在人力部所有的档案柜内外拿着手电筒一通搜索,一路人马找到招聘和办理入职的小伙伴回忆当时的场景,尽管很多证言都提到见过一份当事人厚厚的体检报告,但是不管怎么折腾,就是没找到。


丢失了员工档案,就事论事地检讨相关人员,重申流程,规整电脑文件和储物柜,这些都不是上游思维,上游思维是重新优化员工入职流程,在系统中增加必填字段,要求相关信息和附件必须上传完整之后方可完成入职手续,方可算薪,这样才能一劳永逸。



案例二:某个施工项目,验收后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屋顶不平积水,然后在屋顶开凿了两个洞,结果雨水流下来又把墙面淋脏了,墙面处理好,又发现从这个洞流下的水柱溅到了旁边的电线,这又是新的安全隐患。工程已经完工,在有限的成本内,究竟怎么解决这一连串的问题呢?解决这个项目最终只是一个点上的方案,说到底是个成本问题,但如果缺乏上游思维,类似的问题会层出不穷,而管理的责任不仅仅是解决掉这两个洞的问题,更要能够追溯到设计、施工监理和验收条款等环节。


管理者最常犯的错误之一就是把遇到的问题当成一时的差错,而没有借机对组织和团队的运转机制进行诊断,即使动手解决了问题,却忽视了问题的根源,导致问题频频发生,管理者本人也忙于救火。组织和团队需要“持续改进”,组织的协作机制和各种流程由人和“设计”组成。最好的“设计”来自对实际已发生问题的充分反思,这就是上游思维。



案例三:去年在一个研发生产制造型企业调研,诊断结论是需要建立IPD研发模式和研发项目管理机制,这两个事儿听上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逻辑,IPD指的是将产品销售、安装和运维团队前置到研发端参与产品设计和研发过程;研发管理机制指的是建立一套系统工程,包括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实现成本和质量的最大化产出;但我以为其本质是一样的“上游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就是要从既有的流程入手,将所有的问题和目标追溯到源头,从系统性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



案例四:公司领导在会议上提出想看一张报表,数据统计并不是现成的,于是后台团队抓紧时间整理数据、花费了不少时间统计、设计,完成了这张报表,中层干部想着费了半天劲做出来的报表,万一领导哪天又要看呢?为了提高响应速度,这张报表的制作被保留下来,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久而久之,一个月居然要做上千张报表,配套人员也开始出现人手不够的现象。用“上游思维”看这个情况,至少有两个改进方向,第一,从领导的视角出发,复盘审视报表价值,删掉那些长久未用的内容;第二,从业务管理的逻辑视角出发,重新搭建数据分析模型,实现多层次更具结构化的报表体系。上游思维更加强调“应用导向”和“价值导向”。


上游思维的应用实践有几个渠道——


1、 复盘管理:形象地称为“回头看”,针对项目、事件在过程中或完成后,像放电影一样,要求参与者进行反思,寻找可以改进的环节,形成固化可复用经验或流程优化的输入,尽量避免在同一块石头上绊倒两次。


2、 标准化管理:及时地将经验和应对方案进行标准化设计,满足可高效复用的要求,在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提高响应效率,并密切关注改进点,标准化的源头就是工作实践和客户沟通界面。


3、 评审会机制:将较长价值链上的管理者或专家脑力组织起来,加大在“设计”环节的投入。工程类、复杂研发类的项目,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评审会机制是问题前置和复用经验的有效途径。


4、 数字化转型:本来想写“组织流程再造”,还是选了更时髦的字眼,本质同向,重新审视并优化目标、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方式,评估风险控制与资源统筹的合理性,实现组织效能的提升,数字化在这个过程中是认知的扩展提升与工具意识。


无论是员工还是管理者,思维方式是一切行动的出发点,所谓的个人进步,在专业技能方面的积累是“术”,思维模式的进阶是“道”,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以此文与我的同事和客户伙伴共勉。



(完) 


本文作者:伯特咨询创始人



更多精彩文章、精品书籍推荐请搜索并关注“伯特咨询”微信公众号或知乎号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