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工作强度:68.1%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工作强度大

工作强度:68.1%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工作强度大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17-01-19    浏览次数:

2017年01月19日                     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68.1%受访者认为自己工作强度大


近年来,我国职场中的“过劳”现象不容忽视,很多人表示工作强度大,时常“被加班”。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8.1%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工作强度大,68.6%的受访者每天工作时长超过8小时,86.5%的受访者担心过大的工作强度会影响身体健康。


本次调查中,受访者所在的行业为:互联网(16.1%)、服务(16.1%)、金融(11.2%)、医疗(10.7%)、教育(9.8%)、建筑(9.5%)、传媒(4.2%)和农业(1.7%)等。


25岁及以下的受访者占6.2%,26~30岁的占29.2%,31~35岁的占34.4%,36~40岁的占16.9%,41~45岁的占7.2%,46岁及以上的占6.2%。32.5%的人来自北上广深,16.7%的人来自其他一线城市,32.1%的人来自二线城市,17.8%的人来自三、四线城市。


68.6%受访者每天工作时长超过8小时


调查中,68.1%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工作强度大,其中11.5%的受访者认为非常大。24.3%的受访者表示不太大,5.5%的受访者表示不大。


“加班是常事儿,工作压力还是挺大的。”王琛是一家新媒体公司的运营编辑,在他的日常工作中,几乎没有干满8个小时就能下班的时候。“每天9点半上班,晚上最早也要8点多下班”。


而对于在某文化艺术机构做项目负责人的刘晓燕(化名)而言,节假日取消、工作时间黑白颠倒也是家常便饭。“做这一行很辛苦,一个项目要排练、要彩排,还有正式演出,有时候为了赶进度,熬几个通宵也不奇怪”。


本次调查中,27.6%的受访者表示经常加班,60.7%的受访者偶尔加班,仅11.7%的受访者不加班。


具体而言,受访者每天的工作时长为:8~10小时(52.1%)、10~12小时(13.9%)、12小时及以上(2.6%),8小时及以下的受访者占30.2%。


“虽然为了赶工经常加班,但单位的福利比较好。”王琛告诉记者,超出正常工作时间是有额外补贴的,如果加班到21点以后,公司还可以报销打车回家的费用,吃饭也不是问题。刘晓燕的单位则使用上下班打卡机,加班有非常精确的考勤,每月会根据加班时长统一发放补助。


身为政府机关公务员的李敏(化名)表示:“公职人员没有大家想得那么清闲,赶上忙的时候,可能天天都要加班,早上8点半到,晚上8点半回。”而李敏的加班是一种“义务型”劳动。“我们加班不加工资,就是为了把手里的事儿干完”。


大家加班属于哪种情况?调查中,47.4%的受访者是公司支配、安排、要求加班,并将加班认定为劳动时间;32.9%的受访者表示可以自主申请加班,公司批复且给予相应的加班补贴;37.9%的受访者吐槽干不完活儿要“被”加班,且单位没有加班奖励机制;19.9%的受访者表示隐形加班多,下班后也要考虑工作或经常应酬。


86.5%受访者担心工作强度过大影响身体健康


“上班几年,身体大不如前,人也胖了,皮肤也糙了。”王琛很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新媒体编辑每天的工作就是坐在电脑前看各种内容,不动弹,还耗神。”


在互联网公司做程序员的徐宁,隐约担心着自己有一天会在敲代码的时候猝死,“我们程序员都是夜猫子,经常后半夜下班,周末一睡一整天”。除了作息和饮食不规律,工作要求高也让他感觉心累,“编程是个技术活,大脑超负荷运转,而且编程语言不断更新,程序员的压力就更大了。有时候想只干10年就退休”。


受访者认为,工作中容易导致劳动强度过大的因素是:作息不规律、黑白颠倒(50.9%),每天坐在电脑前办公,缺乏锻炼(52.2%),上班时间过长(43.4%),应酬过于频繁(29.6%)和业务知识更新换代太快,学习压力大(26.7%)等。


另外,86.5%的受访者担心过大的工作强度会影响身体健康,其中24.9%的受访者非常担心。13.5%的受访者不担心。


“我热爱这个职业和这份工作,加班是没办法的事,我只能尽可能多做运动,从吃的方面犒劳自己。”刘晓燕偶尔会觉得头疼乏力,不过调整一下就能很快恢复,她觉得年轻时把精力多投入在事业上是好事。


徐宁并不打算一辈子做程序员,“先干几年,多攒些钱。等有一天干不动了就辞职,调整调整,做点儿买卖”。


调查显示,当过度工作导致身体不适时,30.6%的受访者选择及时跟公司沟通,要求适当放宽绩效考核;27.5%的受访者表示要调整生活重心,找到最健康的生活状态;20.3%的受访者表示如果没有大问题会继续按原有强度工作;15.5%的受访者会通过换工作降低劳动强度;4.8%的受访者倾向于向公司辞职,回家休养身体。



徐宁认为,公司过度追求效益直接导致了员工的高强度劳动。“整个社会的生活节奏都在加快。高峰期的北京地铁里都是上班族,脸上都带着疲倦。只有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大家的物质水平足够高了,劳动强度才会降低”。


缓解工作强度,53.8%的受访者认为员工应珍惜自己的生命健康,敢于向“过劳”说“不”;58.5%的受访者认为企业要主动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和保险福利;50.4%的受访者认为社会应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条件,不能一味追求效益; 43.0%的受访者建议完善法律,提高加重用工行为的要求、标准等;27.5%的受访者认为严格落实《劳动法》对工作时长的要求很重要。


80.7%的受访者支持把“过劳病”或“过劳死”纳入工伤。


实习生 韩雪莹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