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广东:2016年四季度求人倍率为1.07 其中技工1.42

广东:2016年四季度求人倍率为1.07 其中技工1.42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17-03-29    浏览次数:

2017年03月29日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杜弘禹  广州报道


  3月29日,深圳市2017年人才引进业务开始接受申报,一个令不少人感到欣喜的变化是,今年深圳专门为年轻化、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开启“绿灯”,符合一定年龄条件的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类的高级工和技师等,均可享受直接引进政策优惠。


  这也是当前技能型人才短缺,各地积极“抢人”的一个缩影。昔日借助人口红利优势获得快速发展的中国制造业,如今在谋求加速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正遭遇技能技术人才不足的挑战,这在作为制造业大省的广东更有着直观的表现。


  近日,广东省人社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供的一份资料更指出,根据2016年末的监测数据显示,广东省内企业对技能技术人员的需求占用工需求总数比重达18.2%,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这一需求也达到该省近年来的最高水平。


  这种结构性“用工荒”显然有待解决。现实中,广东省内各市近年亦开始重视和有所行动。比如,东莞提出将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包括将开展定制化机器人(22.800, 0.24, 1.06%)应用技能型人才培训等;佛山则正加快推进广州大学城卫星城建设,欲借势“广佛同城”引进人才; 广州亦不断调整积分落户政策,向“技术能力”倾斜,尤其是高技能人才。


  这场以技能技术人才培育和引进为核心的“竞赛”,能否重塑广东人才红利?


  产业升级暴露人才供需失衡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企业对技能技术人员的需求逐步上升。”广东省人社厅在一份资料中说,2016年末企业技能技术人员占比上升0.2个百分点,同时企业对技能技术人员需求占用工需求总数比重达18.2%,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达到近年最高水平。


  这种强烈的需求也直观反映在现实劳动力市场上。以制造业发达的佛山南海为例,该区春节后举办的一场制造业专场招聘会上,技能人才需求的占比超过50%。


  不过,企业需求增加的同时却遭遇技能型人才招聘难的困扰。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研发现,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的背景下,诸多制造业企业难以招聘到足够的、符合要求的技术工人。同时,技术工人工资也水涨船高,近万乃至上万月薪已是常见“价码”。


  “我们每周参加两场招聘会,但过完年到现在,技工还是没招够。”东莞市蓝创捷特佳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曾建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当前该企业技工缺口约20%,“影响肯定很明显,比如原本几分钟就解决的问题,由于技术人员不够,就可能得花一两个小时”。


  “复合型技能专才缺口较大。”佛山市另一制造业发达地区,顺德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统计发现,今年春节后该区企业用工缺口中专业技能人才约占四成,需求量同比上升6%,并呈现出由家电、机械等传统制造业,向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业蔓延的趋势。


  广东省人社厅的监测数据也反映出技工短缺的态势,2016年四季度广东人力资源市场的求人倍率(需求数与求职数之比,数字大于1说明人才供不应求)整体为1.07,其中技工为1.42,表明技工的需求矛盾相对更大,并且该比例对比前两年有所上升。


  这种矛盾直接指向技能型人才供应上的不足和失衡。早前,广东省总工会副主席杨敏在一场网络访谈中曾表示,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正从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高科技产业转型,产业升级后劳动力的素质还跟不上转型的需求,就会出现招工难的情况。


  多地重视转型人才支撑


  “从我自己的调研来看,这一劳动力供求矛盾确实存在,政府应极力避免技能型人才短缺拖产业转型升级的后腿。”广东省社科院区域与企业竞争力中心主任丁力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发现,近年来,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思路的进一步明晰,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开始得到更多地方政府的进一步重视。


  仍以佛山为例,作为珠三角制造业重镇,该市提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中国制造业一线城市”等目标,其人才战略是建设“广州大学城卫星城”,筹谋借势“广佛同城”从广州引进高端人才。上世纪70年代初,广州就有一批工程师在周末“流动”到佛山,为当地企业提供帮助,被称为“星期六工程师”,如今佛山希望进一步复制此模式。


  作为一线城市的广州,对技能型人才的重视则体现在落户政策的倾斜。2016年底新修订的《广州市积分制入户管理办法》中,就对“技术能力”指标及分值调整,明确部分职业工种可予加分。此外,也有一些城市致力于在子女教育、住房和医疗等方面直接提供或引导支持企业提供更优厚条件,希望留住并吸引更多技能型人才。


  这也意味着,一场人才竞赛似乎就此展开。从各地的政策方向来看,这场竞赛的关键点集中在如何“留人”、“抢人”和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育上。


  丁力对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从全国范围内的产业转型趋势来看,广东技能型人才还将面临着省外争抢分流的挑战,这更要求政府在提供更好发展环境“留人”之余,对外还要加强人才吸引力度,对内则还要加快培养人,“既着眼当下,又谋划长远”。


  事实上,广东省内多地亦开始有所“长远谋划”。以东莞为例,该市3月初出台的《东莞市人力资源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就提出,加快建立完善多层次、多渠道的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培养体系,还要实施机器人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开展定制化机器人应用技能型人才培训,加快培育机器人行业人才等,争取到2020年力争技能人才总量达100万。


  3月17日广州发布的《广州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征求意见稿)则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要达19-20万人,并将推动职业教育规模结构优化,以更加符合广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



  丁力分析,技能型人才的培育无非来自两方面,一是企业内部培育,二是社会培育。但现在这两方面都存在很大问题。企业方面,当前明显存在人才培养“掉队”的现象,原因很简单,中小企业无力承担或不愿进行如此长周期、高风险的投入。


  “政策着力点应是解决企业积极性问题,并帮企业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丁力说,不妨参考国外经验,对进行人才培养的企业给予税收抵扣或奖补,不要“雷声大、雨点小”。


  对于社会培育方面,多位受访企业家和学者认为,当前技能型人才的培育与企业需求存在“两张皮”现象,教育模式和机制体制僵化,市场对接能力太差,导致人才结构失衡,难以有效为转型升级做出应有贡献,丁力认为,这种二元分割的情况,可能是除科研成果转化之外,另一个困扰转型升级,必须加快破解的难题。


  “我认为当前最关键的是要先解决学校培育出来的人‘能用’这一问题。”曾建华说。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