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16家上市银行:2016年涨薪2.4% 人均年薪27万

16家上市银行:2016年涨薪2.4% 人均年薪27万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17-04-20    浏览次数:

2017年04月20日                        新华网 


  “我们并没有变相裁员,待遇比较稳定,略有提高。大部分离职人员是主动选择的结果,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或待遇。”一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人员对新京报记者说。近期,随着上市银行2016年年报的密集披露,不少媒体报道称“银行业大地震 最大裁员潮悄无声息地来了”,但事实并非如此。


  新京报记者统计了截至4月17日16家已披露2016年年报的上市银行数据发现,2016年除了江阴农商行、中国银行的净利润增速下降外,其余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五大行净利增速平均增幅不足1%。上述16家银行净利润总和为12039.71亿元,日均赚32.9亿元。


  据新京报记者统计,上述16家银行员工2016年合计减少11792人,占总人数的0.6%。同时,除了平安银行、江阴农商行、常熟农商行员工人均薪酬下降之外,其余银行的人均薪酬上升,招商银行去年人均加薪5万多元,为加薪最多的银行。以业务及管理费用项的员工费用(员工成本/职工薪酬)这个指标计算,目前已经披露2016年年报的16家银行去年员工平均薪酬为27.3361万元,2015年人均薪酬为26.7155万元,增幅为2.4%。


  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银行业人员减少主要由两方面造成:首先是周期性因素。当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时,其他行业进行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和减员,银行业不会独善其身;其次,趋势性的变化。目前金融行业电子渠道替代率很高,基本都在90%以上,有的银行甚至在99%以上,因此,对物理网点的依赖程度下降,相应的柜面人员会减少。


  他表示,主动减员的银行是积极适应外部环境以及银行自身管理需要的正常变化。实际上,这也不是大规模裁员。


  业内人士称,银行人员在总数上虽然略有减少,但主要是结构调整和优化,如柜面人员转岗为客户经理;同时,不同银行有增有减,未来“裁员”的空间有限。


  多位银行员工则表示,不少人出于薪水考虑而选择离职。券商、基金、互联网金融等机构的收入更具吸引力。


  股份制银行平均薪酬超40万,五大行约25万


  备受关注的国有五大行人均薪酬随着2016年年报的披露揭晓。


  新京报记者统计计算发现,2016年五大行人均收入较2015年均有所上涨。其中,工农中建交五大行人均薪酬分别为24.55万元、22.46万元、26.25万元、25.61万元和28.13万元,均较2015年的人均薪酬微增。


  与2015年相比,2016年五大行员工平均薪酬待遇排名情况并无变化,交通银行依旧位居五大行之首,中国银行紧随其后。五大行平均薪酬为25.4万元。


  与国有五大行相比,股份制银行高管和员工薪酬均明显较高。


  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等6家股份制银行已发布2016年年报。据新京报记者统计,6家股份制银行2016年职工薪酬平均在40万元以上,约为国有五大行人均薪酬的1.6倍。


  招商银行员工人均费用46.57万元位居六家股份制银行首位,较2015年增加5万多元。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2016年员工人均薪酬也在40万元以上,光大银行和平安银行职工薪酬在40万元以下。


  平安银行是人均薪酬最低的股份制银行,人均薪酬为34.43万元,较2015年下降5.8万元,降幅高达14.4%。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以来高层地震不断的平安银行今年初陷入“1元年终奖”风波,如今的2016年年报显示,平安银行成为股份制银行中唯一一家员工薪酬下降的银行。


  五大行行长平均年薪不足平安银行行长1/8


  同时,五大行高管人员薪酬出炉。根据《中央金融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自2015年1月1日起,五大行高管告别百万年薪,薪酬折半,降至50万及60万左右。


  五大行2016年年报显示,中行董事长、行长税前薪酬领跑,分别为年薪66.12万元和65.93万元。但五大行高管之间相差并不大。与2015年相比,除了农行董事长周慕冰2016年7月担任该职不足一年领取36.75万元之外,其余四大行的董事长、行长薪酬均有所增加。


  2016年2月21日,农行董事长刘士余因工作需要辞去董事长职务,担任证监会主席。农行2016年年报披露,刘士余2016年在农行任职期间领取薪酬11.21万元。


  目前已有16家A股上市银行公布2016年报告,惯以高薪著称的平安银行依旧领跑行长阵营,行长胡跃飞以税前薪酬520.81万元居第一位。相比之下,五大行行长平均年薪为62.8万元,不足平安银行行长的1/8。


  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民生银行行长郑万春、中信银行行长孙德顺,税前报酬总额分别为474.60万元、430.02万元、213.83万元。浦发银行和光大银行行长2016年税前报酬则均在百万元以下,分别为80.96万元、47.02万元。以此来看,同为股份制银行行长,平安银行行长税前报酬是光大银行行长的11倍。


  在股份制银行中,从董事长薪酬来看,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的年薪排在最末,税前报酬总额为69.97万元。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的年薪总额457.37万元领跑股份制银行,洪崎的年薪是谢永林的6.5倍。


  变相裁员?四大行减员1.88万人


  新京报记者统计了截至4月17日已披露2016年年报的16家上市银行员工数据发现,2016年上述16家银行员工合计减少11792人,占总人数的0.6%。其中,工农中建四大行成减员主力,合计减少18824人,约占人员总数的1%。其余12家银行2016年员工数量有增有减,增多于减。


  其中增员最多的为浦发银行,人员增加5673人;其次为去年刚上市的江苏常熟农商行,增加2655人。


  2016年年报显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四大行人员分别减少4597人、6384人、1142人、6701人。


  “线下网点要由结算交易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当然我们的总量也会不断地压缩。”3月30日,工行董事长易会满在2016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为何总说四大行裁员?其实只是业务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即使柜面人员等局部减员,但也不等于裁员。另外,四大行的人员有不少是主动离职,去了其他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从四大行之一的国有行辞职的李明(化名)说。


  随着互联网金融及线上银行发展,实体网点的业务量下降。部分人士甚至表示,线下网点会逐渐消亡,银行会大规模裁员。针对这种说法,易会满表示,“我不太赞同这种观点,线上线下是互补关系,要走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道路”。


  据透露,目前工行虽然有约92%的业务在线上办理,但是线下仍有近5亿的存量客户,实体网点的日业务量约2000万笔。因此,复杂的、高端的业务由线下完成,标准化、简单、小额的业务由线上完成。


  今年初,平安银行个位数年终奖的事情引起轩然大波,很多人认为这是在变相裁员。此后有多位离职的员工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如此低的年终奖是在“羞辱”,愤然辞职。


  平安银行回应称,年终奖的整体原则是向优秀员工、高绩效员工倾斜,向业务条线倾斜。奖金与绩效排名挂钩,对于绩效排名靠后的员工,奖金会降低,甚至会没有年终奖。大部分绩效居中的员工,奖金与去年基本持平。绩效优秀的条线及员工,奖金还会有所增长。


  不过,一位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高学历业务人员说,“我们并没有变相裁员,待遇比较稳定,离职人员大部分是主动选择的结果,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或待遇”。


  另一位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正式员工表示,其实,银行的普遍做法是逼走派遣制的柜员或大堂人员。因为派遣制员工不比行内正式员工,发给他们的工资和奖金少了,不裁员也会有人主动走,某种程度上也算变相裁员。


  网络交易增多,柜员成减员主力


  新京报记者统计发现,上述减员的上市银行中,专科及以下学历的低学历人群为主要流失群体,这些员工从事的也主要是柜面、大堂及技能方面工作,薪资待遇一般,业绩考核压力大。


  截至2016年末,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四大行去年柜员减少5万多人。其中,工商银行共减少柜员14090人,农业银行减少10843人,建设银行减少30007人,中国银行则未披露数据。据悉,这是近年来银行柜员减少规模最大的一次。


  而在传统网点柜员减少的同时,银行的网络交易数量则有着巨大的增长,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达1777.14亿笔,同比增长63.68%,离柜交易金额达到了1522.54万亿元,行业平均离柜率达到了84.31%,其中,民生银行的离柜业务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99.27%。


  对于人员的减少,工行董事长易会满表示,“去年我们通过内部人力资源结构调整,减少柜面人员1.4万人。再加上其他的挖潜人员,有近0.6万人去做新业务,比如互联网金融。还有1.1万人转岗客户经理,由柜台走向市场。”


  昨日,曾刚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目前银行业电子渠道替代率很高,基本在90%以上,甚至有的银行达到99%以上,因此,对物理网点的依赖程度在下降。


  “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也确实代表着一种趋势”。曾刚称,银行网点柜面人员多的传统做法未来可能会改变,越来越多的客户会通过网上完成交易,因此,未来对于物理网点和网点人员的需求会有所下降。与此同时,对于科技人员和产品开发人员的需求会增加。


  他表示,银行减员是主动适应外部环境以及银行自身管理需要的正常变化。实际上,这也不是大规模裁员,人员减少的规模占总人数的占比很低,同时,不同银行的发展阶段不同也会有差异,成熟阶段的银行人员减少,扩张期的银行则在招兵买马,甚至会增加很多人手。


  【故事1】


  员工称“被平均”,薪酬没有想的那么高


  “作为一名副科级的工行员工,我税前可以拿到24万。”工商银行一郊区网点员工柳林(化名)表示,基层网点一般的柜员和客户经理仍然免不了“被平均”的命运。“一般的普通柜员和大堂经理年薪在13万到15万元,业绩很好的客户经理能拿到24万。”


  中国银行一支行员工刘阳(化名)说,“我一个月岗位工资2000多元,绩效工资在5000元到8000元之间,一年下来也就12万到13万元,”刘阳说,其所在支行的部分经理年薪大概为二三十万元。“银行员工薪酬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高,我也是被平均的。”


  新京报记者根据工行年报统计,2016年该行员工平均费用为24.5488万元,2015年平均费用为24.4846万元,微弱增长。但柳林说他的薪酬却降了10%。


  “业绩和考核有关。考核任务完成得不好导致去年业绩不好,工资降得比较多,”柳林说,去年的业绩主要受行业竞争以及互联网冲击的影响。


  “五大行之间互相竞争,五大行也和小行之间竞争,而小行以及互联网金融的一些产品因收益率高比较有竞争力。”柳林说,城商行和一些小行对五大行去年冲击较大。“小行从五大行挖人很狠,从而使得很多存款被带走了。”


  在柳林看来,不少员工出于薪水考虑而选择离职。“城商行的薪水比五大行高出一截,一些住在城区的员工出于生活压力而离职,”柳林认为,五大行中存有国有企业的一些弊病,论资排辈现象严重,“也有人出于职业生涯考虑而离职。”


  刘阳则表示,与五大行相比,股份制银行等银行薪酬高原因在于薪酬更多和业绩挂钩。“五大行干得好坏,薪酬不会相差太大。而在股份制银行,业绩完成好坏会存在很大差距。股份制银行薪酬高,累一些。四大行工资低,但工作更稳定一些。”


  一位大型国有银行离职员工说,今年初拿到年终奖之后选择跳槽去一家基金公司,收入为该行收入的1.5倍。对于离职原因,他坦承“和其他金融机构相比,银行收入太低”。


  多位银行内部员工表示,当前的经济形势难以保证银行净利润高速增长,银行尤其是五大行为了维持净利润正增长,哪怕是百分之零点几的微增长,会压缩员工成本,致使实际收入下降。“如果员工收入持续下降,或者下降到一定程度,会出现大规模离职潮。”


  【故事2】


  离开银行去券商,“不全是为了高收入”


  2012年7月,王刚(化名)从国内著名院校金融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加入一家股份制银行,从一名对公业务的客户经理做起,一干就是近5年。如今,他选择了离开银行圈,去券商圈打拼。


  “我不完全是为了高收入,恰好有这么一个学习的机会,我就辞职了”。对于辞职的原因,他解释道,“就像人一定要离开舒适区域一样,我也进入了疲劳期,希望进入一个新的圈子,开拓眼界和学习”。


  他告诉记者,由于工作勤勤恳恳,加上一线城市的对公业务比较多,自己的收入高于全行平均值,全年税后收入超过30万元,个别年份业绩突出,收入会更高。


  但是,去年的年终奖几乎和前年的数量原地踏步,总的薪酬也略微接近,加上工作的重复率较高,萌生了去意。


  就在此时,恰好一个来自A股上市证券公司的固定收益团队招聘,他便发送简历,接下来面试很顺利,对方已经发了录用通知。这周,王刚正忙于银行工作的交接手续,预计最快下周便可以去这家证券公司入职。


  他告诉记者,由于券商薪酬体系与银行不同,目前证券公司所给出的基本工资并不算高,但是,按照惯例年终奖较高,不过,也要看全年的总体业绩。


  “我在证券公司的收入并不一定比银行高,至少不如银行那般稳定,但我更看重换个平台和圈子开阔视野和学习”。他说,这样有利于完善自己的履历和知识结构,将来应该有更好的职业前景。


  据他透露,和自己2012年7月入职的同一批校园招聘者,目前已经有一半以上的人选择了离开,多数是去了另外一家银行,也有少数人像他一样选择跳出银行圈,进入证券、基金、私募、互联网金融等另外一个圈子。


  在他看来,银行从业人员众多,很多业务的门槛并不高,因此,相比别的金融机构,平均收入也会略低一些。


  【故事3】


  2016年房贷激增,个贷人员薪资增10%-20%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房贷市场火爆,银行房贷激增。


  “我们是郊区支行,个贷客户经理去年比2015年多挣了10%到20%,有个贷经理税后拿到了20多万,”柳林说,城区网点的个贷人员薪酬普遍高于郊区,预计城区个贷经理2016年可以拿到30万到40万元的税后薪资。


  但随着北京今年不断出台调控政策,各大银行收紧房贷。“今年业绩估计‘悬了’”,作为个贷人员的刘阳说。


  据央行公布的数据,2016年全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2.65万亿元,其中,以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为主的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5.68万亿元,占比达到45%,相比2015年增加的3.87万亿,上涨了46.8%。其中,五大行成为个人住房贷款放贷的主力部门,占据半壁江山。


  记者统计五大行2016年年报发现,2016年五大行的累计新增个人住房贷款2.92万亿,占去年新增房贷5.68万亿元的51.4%。其中,五大行个人住房贷款增幅均在30%左右。(金彧 侯润芳)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