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大学毕业生:超46%创业3年后仍在坚持

大学毕业生:超46%创业3年后仍在坚持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17-07-03    浏览次数:

2017-07-03                     中国青年报


眼下正值毕业季,创业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人生选择。近日,MYCOS联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我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连续5年上升。大学生毕业即创业比例从2011届的1.6%上升到2017届的3%。


报告还显示,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2013届本科毕业生中,有46.2%的人3年后还在继续自主创业;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中,有46.8%的人3年后还在继续自主创业。这意味着3年内超过一半创业人群退出创业,创业失败风险不容忽视。不过这并不影响越来越多大学生投身创业大潮,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有2.3%的人自主创业,3年后则有5.9%的人自主创业。


“创业能力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关键。”6月30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由中国新闻社主办、首都师范大学协办的“国是论坛——就业季·创业季 谁更难”上,一针见血地指出,与美国大学毕业生22%~23%的创业比例相比,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依然较低。这是因为很多大学生的能力“被教育摧毁了”,他们从十几岁起就为了通过有标准化答案的考试大量刷题,没有自己独立的志向。现在很多高校办起了创业培训班,但是没有教学生要有“使命感”。在他看来,真正能够创业的是那些回归了自己天性的人,每个人的天性都是希望创造自己想创造的东西。通过天性的回归不断支配、调动资源,规划人生,才能最终实现创业梦。


实现创业梦首先要立足现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家公务员(课程)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任祝卓宏表示,大学生创业失败往往是由于脱离现实,在创业前要对社会变革、国家政策有深入了解,要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你能够服务谁,你的资源有哪些,你的专业技能如何”。


“不要太强调创业成功率。”清华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史静寰举例,自己的一位硕士生一直非常热衷做公益,毕业以后成立了一家教育公司,还拿到了天使投资,但是后来没有做下去,现在入职了一家大企业。史静寰不认为这是一个创业失败的例子,“他尝试了没有成功,再改变一下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我相信几年之后他还会再选择创业,因为他的信念在那儿”,社会应该宽容失败,支持大学生作多元化的选择。


“不应当以创业成功率来衡量创业教育。”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民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提问时表示,高校通过创业教育使学生具备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和相应的技能,这是最重要的。大学生即便创业失败也可以从失败中学到很多东西。


他建议,不同的大学根据学科特点和地方社会背景可以有自己不同的创业教育模式,比如研究型大学侧重技术创新,专科院校侧重商业模式创新,这样才能更多实现教育的多样化,满足市场和学生多样的需求。记者 王聪聪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