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2 证券时报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2017年下半年的第一个月,又有16家基金公司发布24起高管人员变更公告,其中离任的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和督察长占了9位。
证监会网站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今年以来,基金公司共发布104则高管变更公告,数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不过,进入下半年,高管变动情况有所加剧:4月和5月分别有11起和6起变更,6月有15起基金高管变更,到了7月份,变更情况迅速增至24起,涉及16家基金公司。
证券时报记者整理相关公告发现,除部分新任与增聘的情况,有12则高管变更系基金公司“换将”的内容:4位总经理、4位董事长、3位副总和1位督察长离任。具体来看,7月31日,中加基金公告称,董事长闫冰竹因工作原因离任;同一天,长安基金也宣布“换帅”,总经理黄陈因个人原因申请离职,总经理职务由王健代任;而在此前几天,方正富邦基金也发布人事变更公告,何其聪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职务,由何亚刚接任。
从离职原因来看,黄陈、南华基金总经理董浏洋、天冶基金总经理常永涛、上投摩根基金董事长穆矢、方正富邦基金董事长何其聪均因个人原因离职,兴全基金董事长庄园芳、英大基金总经理孔旺等4位高管则因工作调动发生岗位变动。
从高管发生变动的公司来看,多为小型基金公司。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次新基金公司生存较为艰难,高管离职或与运营压力有关。“这些基金多为次新或者刚成立不久的新公司。一般情况下,公司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应该进入稳定期。但新基金公司筹建已花掉大量经费,而且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没有前期的积累和品牌效应,除非有强大的股东资源做后台,否则小型基金公司很难发行产品。”上海某中型基金公司营销总监坦言,“没有规模就意味着没有管理费收入,叠加公司发展运营和股东方面的压力,公司高管的日子可想而知。”
据记者了解,年内某小型基金公司高管便是因公司管理不善,业务和规模发展未能达到股东预期而“下课。”此外,股东变动导致人事纷争、业内挖角、缺乏激励等也是导致高管频繁变动的重要因素。
一位年内高管发生变更的小型基金公司人士坦言,盈利未达股东预期、业绩难做是公司高管离职的主要原因。“小基金公司要是没有股东背景,成立以后想快速盈利是非常困难的。股东的耐心有限,很少有为了长远发展而愿意牺牲几年盈利的股东。”该人士透露,公司成立之初曾给管理层许多激励措施,但在行情不佳、业务发展迟缓的情况下,很多不能兑现。“2015年牛市中公司规模都未见明显增长,在近两年震荡行情和严监管的环境之下,公司发展越来越滞后,很多高管和投研人员离职。”
(责任编辑:岳权利 )
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14029元,比上年增长6.7%,增速比2021年回落3.0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6%;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5237元,比上年增长3.7%,回落5.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
点击查看详细>>调休,给人的感觉好累,像是活生生的把本来有的假期,勉强凑在一起。出行有一定的麻烦,到处是人挤人,高速上面也塞车,吃饭逛街都要排队,有点影响出行体验。
点击查看详细>>增加一天五一假期,政府机关和国营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提高效率、压缩形式主义环节就能实现对工作时间的补偿,多数民营企业同样可以用提高效率解决这个问题。
点击查看详细>>丰台仲裁委作出裁决:吴某璋向银河证券支付赔偿金16.26万元,驳回银河证券的其他仲裁请求。
点击查看详细>>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疫情多发散发等多重因素冲击,我国果断采取有效措施稳就业、保就业,确保就业形势整体稳定。
点击查看详细>>2022年上海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经济中心城市首位;实际使用外资超过235亿美元,规模创历史新高;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增60家和25家,累计分别达到891家和531家;
点击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