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求职者:超8成受访者认为面临的就业风险加大

求职者:超8成受访者认为面临的就业风险加大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16-09-20    浏览次数:

2016-09-20       中国青年报


  完善的社会就业和人才服务体系,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就业风险。尤其在当前复杂的就业形势下,更需要发展和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公布的《人力资源市场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出,用人单位招聘时,要在招聘简章中写明工作内容、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体系。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2.0%的受访者认为当前求职者面临的就业风险在加大。76.8%的受访者发现当下用人单位招聘简章在福利待遇方面表述不够明确。职业和人才供求信息(62.0%)被受访者认为是当前求职者最需要的就业服务。


  受访者中,87.5%的人在工作。


  82.0%受访者认为求职者面临的就业风险在加大


  在北京一家电商资讯网站工作的高妍最近刚刚辞职,原因是公司没有遵守承诺给自己涨工资。高妍对记者说,入职时,根据招聘简章和人事部门的介绍,自己所在职位月工资水平应该在4500元~10000元之间,根据绩效水平和工作年限会有增长。然而工作两年多,她的工资一直停留在每月4500元。“我问过人事部门,但没得到合理的解释。”高妍说,公司工资增长机制不明,很多底层员工和她一样,工作好几年一直拿最低标准的工资。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某银行工作的秦晓萌(化名)对记者说,薪酬方面,她所在的公司一般都不会公开。通过和同事交流,她发现同样的职位,有的同事待遇高,有的同事待遇就低一些,而这主要和进公司的时候,跟老板洽谈的条件有关。


  调查显示,82.0%的受访者认为当前求职者面临的就业风险在加大。含糊其辞的招聘简章是求职者面临的求职风险之一。调查中,76.8%的受访者发现当下用人单位招聘简章在福利待遇方面表述不够明确,64.2%的受访者发现在劳动报酬方面表述不明。


  此次公布的《人力资源市场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出,用人单位招聘时,要在招聘简章中写明工作内容、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等。然而调查中,51.4%的受访者担心这一规定不容易落实,仅26.4%的受访者认为容易落实。


  秦晓萌认为,企业招聘简章上不标明待遇,可能是因为有内部规定。“公司对待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薪资待遇,负责财务的人员也会保密”。一些公司还会以员工刚进公司为由,给的待遇要比招聘简章中要差一点。“很多职场新人也接受了这种‘潜规则’”。


  调查显示,当前招聘简章存在表述模糊问题的方面还有:工作内容(54.5%)、公司介绍(27.6%)、招聘条件(24.2%)、招聘人数(20.6%)等。


  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读研究生的刘林(化名)找实习时发现,很多招聘简章中招聘人数、截止时间表述模糊,经常出现投简历时招聘人数已满的现象。“对于求职者来说,准备笔试、面试需要很多精力。用人单位的招聘人数是他们要不要投简历的重要参考。然而一些公司不标明招聘人数,甚至长期在求职网站上挂招聘启事当做宣传手段”。


  秦晓萌说,在求职时,她发现很多公司招聘简章对职位的介绍比较模糊,职位名称也很笼统。“例如我之前的公司招的是国际业务客户经理。实际上做的东西很杂,除了寻找和联系国外的客户、媒体,还要做项目的翻译,拓展市内的客户”。秦晓萌认为,公司这种做法利用了职位和待遇方面的信息不对称,对于员工来说有欠公平。


  62.0%受访者认为求职者最需要职业和人才供求信息方面的就业服务


  调查中,42.9%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公共就业或人才服务机构,对于人们的就业发挥了充分作用,27.7%的受访者不这样看,29.3%的受访者回答不好说。


  高妍表示,人才中心招聘会提供的职位大多比较普通,她找工作一般都是通过招聘网站和朋友介绍,只在办理档案转移时与人才中心打过交道。


  本次调查显示,招聘网站(64.5%)是求职者最常使用的求职渠道,其次是招聘会(51.7%),其他还有亲友介绍(44.2%)、社交平台(25.7%)、招聘广告(24.6%)、高校就业平台(23.5%)、用人单位官方媒体(19.2%)、线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12.1%)等。


  刘林对花样百出的招聘骗局十分担心:“一些网站、中介机构利用应届大学生急于找到稳定工作的心理,诱使毕业生上当。对此,大学生应该提高警惕,公共就业或人才服务机构也应加强对招聘单位的审核,提供更多、更可靠的就业服务信息”。


  当前求职者最需要哪些就业服务?调查显示,职业和人才供求信息(62.0%)被认为是求职者最需要的就业服务,其次是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55.6%),其他还包括就业咨询和指导(48.9%)、招聘信息(46.9%)、就业培训(40.0%)、职业技能鉴定或人才测评鉴定(35.2%)等。


  高妍希望,公共就业或人才服务机构能够在人们求职中发挥更大作用,除了办招聘会、管理档案等,还应及时发布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工资水平信息,减少就业错位、工作不对口、待遇不透明的现象。


  秦晓萌表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大部分都不知道以后的发展方向。公共就业机构可以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和实习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就业。(记者 周易 实习生 史叶)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