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高温津贴标准:7成受访者不太满意单位发放的

高温津贴标准:7成受访者不太满意单位发放的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17-08-15    浏览次数:

2017-08-15                             中国青年报


  一项对2004名所在单位应发放高温津贴的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

  70.6%受访者不太满意单位发放的高温津贴标准

  如果单位没有按规定支付高温津贴,41.3%受访者会维权

  国家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补贴。目前全国至少已有28个省份明确了津贴发放标准。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不发放、少发放、扣工资等打折现象时有发生。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4名所在单位应发放高温津贴的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6.3%的受访者所在单位发放了高温津贴,29.7%的受访者表示没有。70.6%的受访者不太满意单位发放的高温津贴标准,认为标准过低或一般。如果单位没有按规定支付高温津贴,41.3%的受访者会维权, 34.1%的人不会。

  66.3%受访者所在单位发放了高温津贴

  调查中,66.3%的受访者所在单位发放了高温津贴,29.7%的受访者表示没有,3.9%的受访者不清楚。

  北京某公司外卖员张立(化名)表示所在单位发放了高温津贴,“公司还给我们送餐员发放了药包和防晒服,有时会派人给我们送西瓜、冰棍等。我们每送一单还会有相应的补贴”。

  某快递公司47岁的快递员王进(化名)对所在单位发放高温津贴的数额不太清楚,“具体多少没太关心过,有时候发的形式也不一样。我们大部分都是按照送快件的多少来定工资,多干多得,少干少得,有时候公司会把高温费补贴到工资里”。

  调查显示,70.6%的受访者不太满意单位发放的高温津贴标准,认为标准过低或一般。仅29.3%的受访者觉得标准高。此外,51.1%的受访者认为单位支付高温津贴的时间段合适,完整覆盖高温期;34.1%的受访者认为不合适,无法覆盖高温期;14.8%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北京某街道52岁的环卫工张洁(化名)说,北京最热的两三个月里,能多拿工资,感觉挺好的,“肯定不能和大公司比,但有总比没有好,能多买两瓶水喝”。

  “北京最热的七、八月,公司福利还是跟得上的,和一些骑手比我们待遇算挺好的,该有的都有。”张立觉得单位发放的高温津贴标准还不错,“肯定不会拖欠”。

  张洁说,每到特别热的时候,单位还会给他们发防中暑的药、帽子等。

  王进觉得夏天高温时的待遇比以前好了点,快递点会有胖大海等茶水,“但是每天很忙,也没工夫喝口茶,都是接了水就走,一天要送100多个件,顾不上这些”。

  王进主要负责的区域是大学,“现在各个大学都有近邻宝(24小时快递自助服务运营商,服务于快递业最后100米——编者注),我们把件送过去他们会具体配送,所以还比较轻松,以前得在大太阳底下从早待到晚。我在这边干了十几年了,有的同学大一就来我这里寄件领快递,研究生毕业时还在我这。有时我们在校园里碰见,时不时给我送瓶水,送个冰棍”。

  如单位没按规定支付高温津贴,41.3%受访者会维权

  42.8%的受访者指出自己所在单位存在“用清凉饮料代替高温津贴”的现象,25.0%的受访者表示不存在,但听说其他单位存在这种现象,32.2%的受访者表示不存在,也没听说过。

  张立介绍,有的小单位就只发点饮料,高温津贴根本没有,大家也都不会去提,因为不想和公司闹僵。

  “我们干的就是这一行,风里来雨里去,有补助是好事,没有补助我们也得干。”王进说。

  王进在公司做快递员很多年,也算是个老人了,“我和媳妇在北京,孩子在老家读书,我们只想着给他们多挣点钱,辛苦不辛苦是其次的。也不能为了这一个月几十块钱和公司闹,只能自己多注意,别中暑别生病”。

  如果单位没有按规定支付高温津贴,41.3%的受访者会维权,尽力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34.1%的受访者不会,觉得用不着为这点“小钱”和公司闹僵;24.6%的受访者会看情况而定。

  受访者中,一线城市的占34.9%,二线城市的占43.4%,三四线城市的占18.0%,县城或农村的占3.6%。所在单位的性质上,外资(合资)企业的占16.1%,机关事业单位的占17.7%,国有企业的占26.0%,民营企业的占36.1%,个体经营的占3.2%。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品芝 实习生 伍越

编辑: 吴海波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