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7 新民网
新民晚报讯(记者 张钰芸)超过1/4的户外高温劳动者——从环卫工到外卖小哥,从交警到建筑工人,面临每个月均中暑一次的健康困扰。王老吉携手多家媒体在全国八大省市、地区展开调查,并发布的全国首份《户外高温劳动者调查报告》让高温下的劳动者再次受到关注。
记者了解到,该报告采取电子问卷的调查形式,经全国各级工会的积极协调,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河南、内蒙古自治区8大区域,针对交警、环卫工人、铁路巡护工人、快递等行业展开了有关“高温户外劳动者工作现状”的抽样调查,共获得1459份有效问卷。
调查发现,高达73.68%的户外劳动者认为防中暑是高温工作的最大挑战。然而,仍有26.53%的劳动者表示每月都会出现中暑症状,更有3.43%的人声称每周会出现中暑症状。此外,因对科学防中暑的认知不足,仍有相当一部分户外劳动者使用单一甚至错误的方法作预防措施:85%的受访者有收到用人单位提供的隔热护具,但仍有超过4成受访者于户外工作时没有佩戴护具,这可能是户外劳动者经常中暑的一个主因。此外,平均每5位受访者中就有1人表示,在户外工作后,通过马上用凉水淋洗手脚、食用冰冻饮料食品或吹空调的方法使身体降温。事实上,这种急剧降温反而会引发毛细血管的瞬间收缩,并不是适当的降温方法。
作为高温天气重点“帮扶区”的上海,今年经历了罕见的长时间高温,今年6月到8月这段时间,共亮起了29个高温预警。在上周雷雨的影响下,上海的气温总算回落至高温线下。但在近期的雷雨天气所带来的湿气与温度的共同作用下,体感温度依然维持在高温状态。政府部门提醒市民们出行仍须多加防暑,而长时间于户外工作的劳动者们更要注意休息和补水。
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14029元,比上年增长6.7%,增速比2021年回落3.0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6%;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5237元,比上年增长3.7%,回落5.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
点击查看详细>>调休,给人的感觉好累,像是活生生的把本来有的假期,勉强凑在一起。出行有一定的麻烦,到处是人挤人,高速上面也塞车,吃饭逛街都要排队,有点影响出行体验。
点击查看详细>>增加一天五一假期,政府机关和国营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提高效率、压缩形式主义环节就能实现对工作时间的补偿,多数民营企业同样可以用提高效率解决这个问题。
点击查看详细>>丰台仲裁委作出裁决:吴某璋向银河证券支付赔偿金16.26万元,驳回银河证券的其他仲裁请求。
点击查看详细>>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疫情多发散发等多重因素冲击,我国果断采取有效措施稳就业、保就业,确保就业形势整体稳定。
点击查看详细>>2022年上海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经济中心城市首位;实际使用外资超过235亿美元,规模创历史新高;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增60家和25家,累计分别达到891家和531家;
点击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