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本科生:每八个本科新生中有一个人想转专业

本科生:每八个本科新生中有一个人想转专业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17-08-18    浏览次数:

2017-08-18                        人民网  


  近日,北京、安徽和陕西等多个省区市2017年高校招生录取结束。作为北京化工大学招生工作负责人,在高招录取过程中以及录取结束这段时间,许海军被一部分考生和家长反复询问一个问题:被录取到了不喜欢的专业该怎么办?还有一些新生来咨询:自己不喜欢家长帮选的专业怎么办?他介绍说,“录非所愿”这种现象发生在大学新生身上是正常的情况。


  7%被首选专业录取的新生想转专业


  MYCOS对部分院校2015级、2016级的本科新生研究发现,有八分之一的本科生有转专业的意愿。其中,近四分之一所学专业非首选的新生想转换专业。即便是所学为首选专业的新生,其中也有十三分之一的新生想要转专业。更有甚者,对2015级、2016级有退学意愿的新生研究显示,29%的本科生想要退学的主要原因为“所选专业与自己预期不符”。


  北京化工大学招生办曾在刚入学时对本校2016级本科新生做过问卷调查,该调查显示,近四分之一的新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近七成新生在填报志愿时对报考的专业了解甚少。


  沃顿商学院教授、经济学家Peter Cappell曾说,如果学生在挑选专业时,以未来职业为方向,你能够选“对”专业的可能性基本为零。谁能想到因为水力压裂法的诞生,让石油工程变成了一个热门专业,而IPhone的快速热起又让App工程师热了一把。在许海军看来,大学所设置的专业本来并没有所谓的“热”与“冷”、“好”与“坏”之分,学生所想要选择或者盲目追求的所谓热门专业过几年可能会变成冷门,反之亦然。


  他们为何“选错”专业


  许海军分析说,造成上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一是高中时没有职业规划辅导,学生高考前对大学专业设置情况了解太少;二是盲目填报所谓的热门专业,考虑就业多过兴趣;三是家长做主,选择了父母亲友或高中老师所喜欢的专业;四是考生分数较低且服从专业调剂而被录取到某专业。“录非所愿”的这种现象发生在大学新生身上,确实非常正常。


  “比起新生对所学的专业感不感兴趣,我更担心的是他们能不能离开网络、放下手机,从脚下做起、从眼下做起、从手下做起,努力去汲取知识的营养。


  比尔·盖茨说过,公司员工在学校里所学的东西,仅仅是现在掌握知识的十分之一,而十分之九的知识来自于后天的学习。许海军认为,比起大学期间学习什么专业,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基于所在专业找到好的学习方法,学会独立思考进行创新。


  多数大学提供转专业机会


  很多大学都充分考虑到了大学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给予入学后转专业的机会。以北京化工大学为例,新生入学后学校提供四次转专业的机会,分布在第二学期开始的每学期初至第四学期,学生可提出转专业申请,由被转入专业所在学院进行考核,合格者就可以实现转专业。另外,很多学校都支持学生辅修第二专业或读双学位,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学有余力的学生可申请修读自己喜欢的专业。


  天津大学招办负责人谷钰介绍了转专业的三种方式。一是天津大学求是学部涵盖五个专业大类20多个专业方向,在新生入校后进行选拔,学生进入大类后将来可重新确认专业,这可以看作一次转专业的机会;二是在大一下学期有一次调整专业的机会,学生可根据学校政策及自身情况进行申请;三是学校的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专业在社会上的认可度非常高,在大一下学期学校会组织美术测试,有意向选择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如果通过测试可以转入。


  随着高考招录改革的落地和推进,越来越多的大学已逐渐实现了宽口径招生,按照这样的招录模式,新生可以根据本院系提供的专业选修课程要求,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来确定专业或专业方向,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新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