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养老院护理水平:76.6%受访者希望提高

养老院护理水平:76.6%受访者希望提高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17-08-22    浏览次数:

2017年08月22                             中国青年报


  如何解决父母的养老问题,让他们老有所依,是当下很多年轻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9名受访者的一项调查显示,45.6%的受访者能接受将父母送到养老院养老,38.1%的受访者不接受。54.8%的受访者认为养老院费用高,76.6%的受访者希望提高养老院护理水平。


  受访者中,90后占19.8%,80后占51.4%,70后占21.2%,60后占6.0%。


  45.6%受访者能接受将父母送到养老院


  “我父亲前年得了脑溢血,治疗后行动有些不便。家人平时都没法和老人住在一起,又担心让老人独自住在家里,遇到突发情况不能得到及时的照顾。”今年37岁的刘松目前在北京从事市场营销工作,去年他把父亲送到了老家天津的一所养老院中。


  80后医师苏其姝觉得,去养老院养老是不错的选择,“我自己以后也愿意住在养老院,而不是依靠子女养老”。


  在安徽从事高铁运营维护的晓北(化名)不能接受把父母送到养老院生活。“对于每个儿女来说,父母在的地方就叫家,是个私密的地方。如果父母在养老院,我们不会把养老院当作自己的家。我们成家立业后很忙碌,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但对于老年人而言,晚年时间却很宝贵。我希望父母能在我身边养老”。


  调查中,45.6%的受访者表示能接受将父母送到养老院养老,38.1%的受访者不接受,16.3%的受访者无所谓。


  晓北觉得周围将父母送进养老院的人并不多,“据我所知的几个,基本都是老无所依,不得不住进养老院”。


  “像现在跟我同龄的人,大部分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很多人都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没法照顾老人,养老院就成了一个选择。”刘松说。


  调查显示,42.0%的受访者认为身边将老人送到养老院养老的人多,48.0%的受访者认为很少。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所长陈卫民指出,目前在我国主要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养老方式,“居家养老也就是老人在自己家中由亲属照料、养老,这也是目前的主要形式。社区养老主要是依托社区对家庭养老形成补充,提供入户服务或在社区展开托老服务。机构养老主要是针对一些失能失智的老人,目前也会有一些老人自愿选择到养老院养老,但机构养老所承担的养老比例是比较低的”。


    居住条件是受访者选择养老院的首要考虑因素


  “我父母的同事中,已经发生三起老人猝死家中过了几天才被发现的事情了。如果老人在养老院可以减少这种事情的发生。”苏其姝认为养老院可以提供专人照顾和陪护,为老人的生活提供帮助,同时也可以减少三代人同住带来的麻烦。


  对于养老院养老的好处,63.5%的受访者认为是与其他老人居住在一起,丰富老年生活,56.5%的受访者认为能减轻子女照顾老人的负担,55.4%的受访者认为是提供更为及时的医疗和急救,38.4%的受访者认为可以减少发生家庭矛盾的几率,35.4%的受访者认为养老院护理更为专业,老人的起居生活更为健康。


  刘松坦言,之前为父亲找养老院费了不少周折。“既然选择送老人去养老院,就得考虑各方面的条件,首先就是居住环境,得让老人住得舒心。有的条件差的养老院,五六个老人住在一屋,拥挤不堪。而现在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一些条件好的养老院费用又高,对于一些普通家庭来说承担不了”。


  “如果我的亲人要入住养老院,我会考虑养老院的环境和氛围,要选择能让家人感觉轻松愉快的地方,包括住宿、配套设施等,要能够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还有就是养老院要尽可能离我近一些,有什么事情打一个电话,我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 晓北说。


  数据显示,居住条件(71.1%)是受访者选择养老院时考虑的首要因素。接下来是医疗及配套设施(60.6%)和费用(59.1%)。其他还有地理位置(54.4%)、护工数量(44.8%)和可容纳的老人数量(23.8%)等。


    76.6%受访者建议提高养老院护理水平


  晓北还清楚地记得去几家养老院做志愿服务时遇到的老人,他们大多不是拄着拐杖就是坐着轮椅,或者完全卧床不起。“那里的老人精神面貌很不好,与那些和家人生活在一起、居住在自家小区里的爷爷奶奶很不一样。我觉得老人在晚年时的精神需求会大于物质需求,而养老院在这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完善”。


  对于目前养老院养老存在的难点,54.8%的受访者认为是养老院费用高、难以承担,52.9%的受访者认为养老院的医疗和护理水平参差不齐。此外还有:老人难以适应养老院的生活(38.6%),床位少,难以住进养老院(38.6%),居住环境较差(31.3%)和地理位置较远、不便探望老人(25.4%)等。


  陈卫民指出,对于民办养老院,国家在养老院建设、床位维护、人员雇用上有一些补贴和辅助政策,尽可能地降低民办养老院的运营成本,缩小供求之间的矛盾。未来养老院可以朝着多层次的方向发展,根据人们的消费水平自动分层,满足不同需求。


  苏其姝希望对养老院建设有更好的制度保证,“对于老有所养不能只强调孝道,还要靠制度。以后的年轻人生活工作压力会越来越大,不少人会面临赡养四个老人和照顾两个孩子的情况,缓解年轻人照顾老人的压力很重要”。


  对于完善养老院养老,76.6%的受访者建议提高养老院的护理水平,59.5%的受访者建议扩展养老的渠道和方式,56.6%的受访者建议在社区中建立配套养老院,46.7%的受访者建议降低养老院的费用。


  陈卫民认为,在养老上要重视家庭养老,不能将机构养老的作用扩大化。“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都不能替代家庭养老的核心地位。对于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他们或是回到老人身边或是把老人接到工作的城市。只有少部分人能通过机构来养老。”对于目前年轻人在赡养老人方面面临的压力和负担,陈卫民表示,需要充分地发挥社区养老的作用,“社区养老最终还是为了支持和维护家庭养老,比如提供护工或护理服务等,解决子女不能照顾老人的问题”。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孙山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8月22日 07 版)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