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初入职场:75.9%受访者时困扰于不知该如何称呼前辈

初入职场:75.9%受访者时困扰于不知该如何称呼前辈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17-08-29    浏览次数:

2017年08月29日                    中国青年报 


  每年八九月份,都会有很多新人进入职场,初涉办公室的第一条规则就是学会称呼人。称呼不当,可能会对刚起步的职业生涯产生不利影响。对于职场前辈的称呼,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讲究:有称“师傅”“老师”,有称“某某姐”“某某哥”,还有称“某某总”“某某处”……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72名职场人士的调查显示,75.9%的人刚入职场时有过“不知如何称呼前辈”的困扰。职务(46.0%)、师傅(44.2%)、某哥某姐(41.3%)是最常见称呼。受访者建议职场新人称呼前辈时注意:就高不就低(53.5%)、察言观色(50.1%)和忌太过亲密(38.1%)。


  受访者中,32.4%的人在民企,22.1%的人在外企,20.0%的人在国企,18.5%的人在事业单位,4.3%的人在国家机关,2.2%的人是个体户。


    75.9%受访者初入职场时有过“不知如何称呼前辈”的困扰


  “大家都比较谦虚,有些人会说你叫我‘小刘’就好,但如果他是前辈的话,这样称呼多少有些不合适。”张梦雨(化名)大学毕业后在深圳某外贸公司已工作一年,刚开始工作时常因不知如何恰当称呼同事而苦恼,“就职衔称呼可能会显得生疏,直接称哥、姐又担心不够正式”。


  “新人刚来时,公司有人力部门的人员带着走流程,介绍的内容就包括各部门大致的人事情况和称呼。”上海某软件公司员工王世杰(化名)说。


  数据显示,75.9%的受访职场人士刚入职场时有过“不知如何称呼前辈”的困扰。84.7%的职场人士认为职场新人对前辈有个恰当的称呼很重要。


  “将别人的职务称呼错了,不仅自己尴尬,也容易让对方觉得不被尊重。同样,得体的称呼也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北京某基层法院公务员杨帆(化名)说。


  张梦雨认为,除了表达对他人的尊重,职场称呼还决定着你给对方留下的第一印象。“通过称呼可以大体判断你是什么样的人”。


  “我认为职场称呼不是很重要。”王世杰表示,称呼只是第一印象的一部分,日后所表现出来的人品和能力更重要。


  北京市岳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职场真人秀《职来职往》节目嘉宾岳屾山认为,正确的称呼对职场新人很重要。“初次见面时,如果称谓不是很得体,给人留下的印象就不好。作为职场新人,在称谓上犯错,对人际关系和未来成长都可能产生影响”。


  职务、师傅、某哥某姐是最常见称呼


  初入职场时人们大都如何称呼同事?数据显示,职务(46.0%)、师傅(44.2%)、某哥某姐(41.3%)是最常见称呼。其他依次为:职称(37.6%)、老师(33.2%)、老板(11.8%)、帅哥美女(10.5%)、英文名(9.0%)、学长学姐(8.0%)和中文名(6.3%)等。


  “在体制内,正式场合都是以‘姓+职位’称呼他人的。”杨帆说,对年纪大一点的,就是不论什么场合都以“姓+职位”相称。


  “如果有级别,我都是姓氏加级别,比如就叫某总、某工。”张梦雨一般都是根据对方的性别、级别、工种,以及入职早晚、熟悉程度来确定如何称呼。“那些比我入职早、与我平级的同事,我就称呼其姐/哥,既能表示尊敬,也不显得生疏”。


  “职场称呼跟行业、公司文化都有关,像我们公司每人都有英文名,工作时都是直接称呼英文名字。我一个朋友在一家日企工作,她们就称哥/姐,我在媒体、银行等行业的同学朋友,也有称呼老师的。”在一家外企咨询公司工作的张佳(化名)介绍。


  “我换过一次工作,感觉IT行业比其他行业要更宽容一些。”王世杰认为,行业、工作岗位和地域等都是影响职场称呼的因素。


  调查中,职场人士认为影响职场称呼的因素主要有:企业文化(54.9%)、单位性质(52.2%)和行业性质(51.4%)。此外还有:职位高低(41.9%)、工作资历(35.6%)、年龄差(31.1%)和时代变迁(26.1%)等。


  岳屾山认为,在国企中,大家会更注重职位的称呼,如处长、主任、部长等。私企比较宽松,称呼没那么讲究,大家可能带职位相称,也可能叫哥/姐之类。“当然,并不是所有外企职场称呼都很随意,像日本、韩国的企业文化等级比较森严,或者说比较严谨、严格,一般是要带上职位称呼,或叫前辈。如果是比较开放的企业,直呼其名都没什么太大问题”。


  受访者认为职场新人称呼前辈要注意就高不就低、察言观色、忌太过亲密


  杨帆认为,对前辈的称呼最重要的是分清场合,“工作场合,还是要正式一些。私底下就可以相对随意一些”。


  “千万不要随意给别人起外号。”王世杰认为,起外号是很不好的做法。此外,宁愿叫年轻些不要叫老了,“不要凭外貌判定别人的年龄,不要凭姓名判断性别”。


  张梦雨认为,称呼既不能显得自来熟,也不能太疏离。要根据级别关系和私人关系的远近,确定是以职业性称呼为主,还是以私人性称呼为主。


  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职场新人在称呼上首先要注意:就高不就低(53.5%)、学会察言观色(50.1%)和忌太过亲密称兄道弟(38.1%)。此外还有:中规中矩较为保险(35.8%)、帅哥美女勿轻易叫(33.8%)和别太小家子气(17.0%)等。


  “如果遇到‘传帮带’的企业或企业文化环境,会专门有个带你的老师,可以喊‘老师’或‘师傅’。”岳屾山介绍,“带有职位的称呼,是比较中规中矩的,毕竟是在职场环境中与人打交道,并不是日常朋友之间、亲人之间的称呼。”


  新人入职场,受访者认为还需要注意:多做多学(63.6%)、多听少说(57.7%)、与同事保持良好沟通(55.8%)、同事间不随便评价指点(54.4%)、注意公司的人文文化(39.7%)和不随便开玩笑(28.1%)等。


  岳屾山认为,职场新人应积极地去发现工作机会或需要自己做的事情。“不要过多地考虑‘是否在加班’等,也不要怕犯错,在一个组织内部成长,做得越多确实错的机会越多,但是你成长的经历、资历也会比别人多。你的价值也就会显现出来”。


  受访者中,00后占0.6%,90后占25.7%,80后占52.3%,70后占17.0%,60后占3.7%。


实习生 王凤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杜园春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8月29日 07 版)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