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8-31 网易河南
“一周之内,你有多少次和同事共进午餐?“,这项数值在EMBA课程中用来判断在午餐这一用于了解周围环境的工具上,投资的时间和精力是否足够。前程无忧发布的《2017与谁工作午餐状态调查》显示,36.93%的受访者认为“职场午餐是融入同事社交圈的方式”,分别有19.16%和8.01%的受访者把职场午餐作为“快速了解职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或“加深上下属关系的机会”。但也有21.95%的认为“午餐应是私人休息时间”。
吃饭即社交,与谁吃饭也是人气、人品的体验场。在这项名为“2017与谁工作午餐?”的调查中,受访者工作年限为“1-3年”的占35.19%,平均月薪在“4001-6000元”。”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职场人占比最高,达11.85%。56.79%的人工作日午餐平均用时在“30分钟及以下”。“花多少”、“吃什么”、“哪里吃”、“和谁吃”成为职场人士午餐的四大纠结点。
“花多少”,74.21%的受访者工作日午餐平均花费在“20元及以下”,花费在“21-30元”的占18.82%。调查数据显示,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超过40%的职场人午餐开销在“21-30元”。收入和午餐花费紧密相关。绝大部份的主管经理们的午餐“30元及以上”。
对于在城市商业中心(CDB)上班,月薪在4001~6000元的年轻人而言,即使雇主提供午餐补贴,午餐支出占月可支配收入比例近10%。
“吃什么”,在“吃饭伤神难在哪”的选项中,60.98%的受访者把票投给了“不知道吃什么”。然而,有趣的是,调查数据显示,51.2%的受访者每天仅用“5分钟及以下”时间就决定了工作午餐吃什么。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平日工作餐用时在30分钟以下,虽然不知道吃什么,但因公司午休时间有限,外出就餐/等外卖又需要大量时间,所以在选择上往往只能速战速决”。
“哪里吃”,37.28%的受访者选择在“公司/大厦食堂”解决午餐,29.97%选择“外出就餐”,17.42%选择“外卖”。工作日午餐主要分为“出门派”和“居司派”。“出门派”大多选择集体/小团体共同用餐,办公室环境不适宜就餐是他们的主要理由。而“居司派”则更倾向于在公司就餐,天气、就餐路程、等位时间是他们不喜外出的主要原因。当然客观条件是,公司食堂是一个投入大而备受批评的支出,很多雇主也因此不提供餐饮,所以外出午餐和外卖送餐的比例越来越高。
“和谁吃”,调查数据显示,31.36%受访者“有一两个固定要好的同事饭友”,27.53%的人选择“同事集体共同就餐”,亦有16.72%选择一个人吃。饭桌本身就具有独特的社交属性,有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们会把愉悦感附着在任何与好的食物紧密相关的事物上,相比于其他环境,人们更容易接受因在饭桌上听到的点子”。调查数据显示,36.93%的受访者认为“职场午餐是融入同事社交圈的方式”,分别有19.16%和8.01%的受访者把职场午餐作为“快速了解职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或“加深上下属关系的机会”。职场午餐或许是最好的建立/巩固社交关系、采取职场信息的途径之一。同时通过调查发现,职场压力越来越大,午餐是作为职场8小时中可以暂时放下工作的一段时间,不少受访者因此拒绝或不情愿与管理者和客户共进午餐,而更主张把“下午茶”作为工作沟通和商务洽谈的时刻。
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14029元,比上年增长6.7%,增速比2021年回落3.0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6%;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5237元,比上年增长3.7%,回落5.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
点击查看详细>>调休,给人的感觉好累,像是活生生的把本来有的假期,勉强凑在一起。出行有一定的麻烦,到处是人挤人,高速上面也塞车,吃饭逛街都要排队,有点影响出行体验。
点击查看详细>>增加一天五一假期,政府机关和国营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提高效率、压缩形式主义环节就能实现对工作时间的补偿,多数民营企业同样可以用提高效率解决这个问题。
点击查看详细>>丰台仲裁委作出裁决:吴某璋向银河证券支付赔偿金16.26万元,驳回银河证券的其他仲裁请求。
点击查看详细>>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疫情多发散发等多重因素冲击,我国果断采取有效措施稳就业、保就业,确保就业形势整体稳定。
点击查看详细>>2022年上海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经济中心城市首位;实际使用外资超过235亿美元,规模创历史新高;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增60家和25家,累计分别达到891家和531家;
点击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