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共享单车:拉动10万人就业 部分职位月收入过万

共享单车:拉动10万人就业 部分职位月收入过万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17-09-14    浏览次数:

2017-09-14                      中国网财经 


原标题:共享单车拉动10万人就业 部分职位月收入过万


  共享单车拉动10万人就业 “锁具工程师”月收入高达万元


  风头正劲、方便快捷的共享单车,不仅让资本和用户笑开了花,也成为拉动社会就业的“秘密武器”。日前由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共享单车行业就业研究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共享单车行业带动10万人就业。此外,共享单车还成为激发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并凭借技术特色成为高薪职业,锁具研发类工程师月均工资收入可达1.2万元。




  资料图:上海静安区某违停非机动车堆放现场,上万辆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被摆放的密密麻麻。 张亨伟 摄


  自行车企业就业8成靠共享单车


  《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共享单车行业共带动就业10万人,其中,2017年上半年带动新增就业约7万人,约占1至6月我国城镇新增就业的1%(0.98%),即每新增100人就业就有近1人为共享单车服务,充分体现了新业态对就业的贡献效应。


  一条由共享单车带动的就业产业链已经形成。研究表明,共享单车带动智能锁制造企业50%的就业岗位。根据上海、深圳、杭州、中山等地智能锁样本企业的调研结果,为共享单车生产智能锁的一线员工,占生产线上全部员工的52.04%,员工年龄段在20岁到45岁之间。


  除智能锁外,共享单车带动了相关自行车企业中80%的就业岗位,共享单车的大规模需求使传统自行车业务暴增,甚至有自行车零部件上市公司的股票因此涨停。以ofo小黄车为例,就已经与飞鸽、凤凰、富士达、捷安特等传统自行车厂进行合作,通过改造传统销售渠道,拉动传统自行车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天津当地人就业。


  此外,共享单车行业还新增加超过3万个线下运维岗位。随着大量共享单车涌入城市,产生了大量线下运维工作岗位需求。从年龄结构上看,年龄在40岁以下的中青年劳动力占运维人员总体的70%左右。据ofo小黄车透露,公司对线下车辆采用网格化管理,每个指定区域都会配一个运维人员,负责修车和车辆摆放,平均每300辆车/1人至500辆车/1人。




  资料图:工作人员正在修理仍可修复的单车。 中新社记者 崔楠 摄


  锁具工程师成高薪岗位


  在共享单车带动的10万就业人群中,平台员工约8000人;为各类共享单车生产智能锁的制造厂商劳动者约1万人;自行车生产商劳动者约4.25万人;物流配送企业劳动者约5000人;运维保养劳动者约3.5万人。


  共享单车的出现,也拉动了传统锁具制造、自行车生产从业者的工资水平。《报告》调研显示,在锁具研发类岗位中,工程师月均工资收入可以达到12000元。智能锁制造企业的员工月均工资收入为4667元,自行车制造企业员工月均工资收入为4442元,物流企业员工月均工资收入为5000元,运维企业员工月均工资收入为3835元。


  共享单车公司的员工工资水平也走到了行业前列。作为潜在的互联网“独角兽”公司,包括ofo、摩拜等知名共享单车企业都把人才看成公司发展的重要资产。共享单车企业的员工也呈现出年轻化、知识化的特点。ofo小黄车的五位创始人都是90后,其公司员工平均年龄为30岁左右,整体呈年轻化、高学历趋势。目前,ofo和摩拜都启动了“出海”战略,对人才的需求和薪资待遇更是水涨船高。




  资料图:一辆共享单车被扔进成都锦江,工作人员冒着寒冬下水将其打捞上岸。张浪 摄


  成为传统产业升级新动能


  《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7月,国内共享单车累计投放量约1600万辆,全行业日订单5000万单左右,平均每辆共享单车的骑行频次超过3次(达到3.125次)。截至2017年6月,中国共享单车用户规模达到1.06亿,占全国网民的14.11%。


  作为移动互联网和租赁自行车融合的新型服务模式,被誉为互联网时代“新四大发明”之一的共享单车也成为激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一方面,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新业态可以增加相关制造业的用工需求,促进农业转移劳动力灵活就业。原先从事“黑摩的”等非正规行业人员,可以发挥自身熟悉城市路况等优势,从事车辆调度等业务,实现“阳光就业”。


  另一方面,在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新业态中,大量劳务型岗位不需要特殊技能即可胜任,充分释放个人价值,有利于推动社会包容性发展。此外,共享单车还不断推动行业提升移动互联网、NB-IoT物联网锁、电子围栏、卫星定位、复合材料等新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能力,对劳动者素质、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北京晨报记者 韩元佳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