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使用微信受访者:85.7%支持加强对涉不良信息微信群监管

使用微信受访者:85.7%支持加强对涉不良信息微信群监管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17-09-14    浏览次数:

2017年09月14日                          中国青年报 


  85.7%受访者支持加强对涉不良或非法信息微信群的监管

  微信目前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平台。但由于其封闭性,微信容易成为不良信息的传播平台,对网络监管造成一定困难。9月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印发《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于2017年10月8日正式施行。《规定》将互联网各类群组以及用户公众账号等纳入管理范围,对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的责任做了明确规定。《规定》发布后,受到了网友的普遍关注。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78名使用微信的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对涉及不良甚至非法信息的微信群,85.7%的受访者支持加强监管乃至取缔。在微信群中转发广告(64.7%)、转发虚假诈骗链接(48.8%)和传播谣言(47.8%)是受访者常遇到的令人厌烦情况,50.0%的受访者遇到这类情况时会退群。57.9%的受访者认为传播隐匿性是微信群成为不良信息发生地的主因。

  在微信群中遇到不良信息,50.0%受访者选择退群


 

  北京某高校大学生马莉因学生会工作需要,管理着几个几百人的微信群。“除了学生会工作内容,平时也会发些投票、问卷或招聘信息等同学们需要的内容。”但她表示,曾有陌生人被拉进群后频繁在群里发广告,“我把发广告的人踢出群了,并且在群里声明‘拉人进群需经管理员同意,不能随意将无关人员拉进群’”。

  30岁的李平做微商代购,建了两个200人的微信群,“建群时我就声明,只能在群里发送特定商品的优惠券,禁止其他广告宣传和非法信息传播。”但她曾在其他微信群遇到群成员发淫秽图片的情况,“群成员有附和的,也有制止的,最后发图片的两人被群主踢出去了”。

  谈到微信群中令人厌烦的情况,转发广告(64.7%)、转发虚假诈骗链接(48.8%)和传播谣言(47.8%)是受访者经常遇到的。其他还有:发淫秽文字图片等信息(36.0%)、不征求本人意见直接拉进群(33.1%)、传销(28.3%)以及言语轻浮或脏话连篇(24.6%)等。

  26岁的某高校研究生雷小米(化名)遇到最多的情况是转发与群主题无关的广告或投票链接,“如果一个人频繁发这样的信息,我会跟群管理员说,把人移出群聊”。

  在北京某外企工作的张天(化名)加入了一些与阅读和电影有关的微信群,“时间一长,个别群主就不管理微信群了。陆续有发广告、发淫秽链接的人被拉进群,艾特群主也没有回应,我便退群了”。

  在微信群中遇到各种不良信息,50.0%的受访者会选择退群。其他还有:提醒发送信息的人(41.3%),忽视不回应(35.8%)和“艾特”群主(31.0%)等。

  57.9%受访者认为传播隐匿性导致微信群成不良信息发生地

  “微信群大多是基于兴趣爱好建立的,难免会有一些不自律的人趁机胡作非为。”李平说。

  马莉认为,微信群被不法分子利用,主要是因为不好监管以及后台监管不到位。

  “微信群中的人大多是互不认识的,个人行为对其自身的影响很小,所以人际关系对不良行为的约束力就差。同时缺乏外界监督,若群主不及时制止,此类现象就更难控制了。”雷小米说。

  微信群成为虚假、传销、诈骗等不良信息发生重地,57.9%的受访者认为是因为其传播具有隐匿性,55.9%的受访者认为是涉及个人隐私,较难监管。其他原因还有: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48.7%),微信群团体性较强(37.1%)和一些网民受利益、欲望等驱使(36.0%)。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瑞生分析,微信群用户数量庞大,建群门槛低,“任何一个有微信账号的用户都可以建群,且没有建群数量限制。一个群的成员上限为500人,很容易被个人利益需求所利用。”同时,他表示,微信群监管成本比较高,难度也比较大,“像文字还好一些,但图片、视频、语音等内容的监管难度很大。” 刘瑞生认为,最大的监管责任在运营商,“网络数据是由平台掌握的。运营商有相应的责任,不能只提供交流平台,不负责后续管理。”

  刘瑞生表示,今年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管理规定,足以看出依法管网的决心。“此次出台的《规定》是比较细致的,针对平台提供者、服务享受者和群管理者等都做出了相关要求,这些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85.7%受访者支持加强对涉及不良信息或非法信息微信群的监管

  “微信的使用人数广且有低龄化现象,更需要加强管理。”李平认为可以借鉴贴吧等互联网平台的监管方法,加强对文字和图片的监控、识别,还可以封锁危害严重的账号。

  对于涉及不良甚至非法信息的微信群,85.7%的受访者支持加强监管甚至取缔,其中42.2%的受访者非常支持。

  马莉认为,不管是从技术上还是规定上,运营商都应加大治理力度。同时作为群主,她认为有管理和规范群的责任,“群内成员也要管好自己,不随意转发谣言、淫秽信息,自觉遵守相关规定的同时阻止其他人转发”。

  刘瑞生表示,目前《规定》主要阐明了禁止的行为,但没有详细说明违反后会受到的处罚,这涉及到了《规定》的落实和执行。“《规定》中第十四条提到,‘违反本规定的,由相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那么,相关法律法规是哪些?哪些行为由哪些部门依照哪条法律法规处理?”他认为,虽然有网络安全法,但内容不够具体,执行起来也有难度,且震慑作用不大。“针对较严重的行为,如网络传销、淫秽色情等,应出台一些补充的法规条例”。

  刘瑞生认为,运营商应根据掌握的大量信息数据识别出重点人群,重点监控。“瓦解一个违法违规微信群后,应对群成员进行深度挖掘,分析用户特点,了解什么样的用户更易通过网络来违法犯罪,进而重点加强监管。而且没有实名认证的用户也应考虑重点监督。”

  如何治理微信群乱象?67.9%的受访者希望设置个人或群举报渠道。在一家中央媒体工作的张珊(化名)发现,目前微信中的投诉只能针对赌博、欺诈或传播谣言等类别进行,“无法针对某个群成员的具体行为进行举报,也不知道投诉受理后,对这个用户有什么实质性的惩罚。如果能有一个更便捷的渠道就更好了”。

  此外,59.7%的受访者建议加大对淫秽色情暴力等信息的网络监管,51.3%的受访者认为要在法律层面设定群主责任和权力,44.7%的受访者希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34.1%的受访者希望通过网络宣传提高网民素质及安全意识。

  受访者中,00后占0.8%,90后占24.1%,80后占53.2%,70后占16.2%,60后占4.9%,50后占0.7%。拥有微信群数量为:1~5个(26.9%),6~10个(45.9%),11~15个(20.2%),16~20个(4.7%)和20个以上(2.4%)。

【编辑:唐云云】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