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大学生受骗:68.4%受访者归因于缺少社会经验和辨别力

大学生受骗:68.4%受访者归因于缺少社会经验和辨别力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17-10-12    浏览次数:

2017年10月12日             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大学生受骗 68.4%受访者归因于缺少社会经验和辨别力



  漫画:徐骏


  大学生受骗 68.4%受访者归因于缺少社会经验和辨别力


  “大学生被骗光学费”“大学生求职遭遇黑中介”“大学生租房被骗”……当下,大学生群体被骗的新闻屡屡被爆出。面对一些骗局,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似乎总是容易落入陷阱。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4名受访者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70.5%的受访者承认自己或周围人在大学期间有过被骗的经历。如何避免大学生上当受骗,53.4%的受访者建议增强与同学、老师及家长的沟通,49.1%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要严格保护自己的隐私。


  66.7%受访者指出大学生在求职兼职时最容易受骗


  2016年年底,刚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的刘琳(化名)准备申请英国的高校,因为对留学信息知之甚少,她匆忙地在网上选择了一家实为皮包公司的“留学中介机构”。“和对方通过电话和QQ联系过几次,感觉他们对留学信息很了解。由于当时在准备雅思考试,就匆忙地签了约,完全忽略了这个机构没有实体公司的情况。”刘琳说,在先后支付1万元后,她再也联系不到对方了。


  就读于重庆某高校的蒋未在大二暑假寻找家教兼职时被骗了400元。“我在校园里张贴的小广告上看到了兼职信息。加了对方微信后,他让我先转400块钱然后才能给我家教信息。我当时还挺谨慎的,要求他提供家长的联系方式,和‘家长’沟通完我才把钱转过去。”令蒋未没想到的是,在她把钱转给中介后,“家长”的电话已经无法接通了。


  调查中,70.5%的受访者或周围人在大学期间有过被骗的经历,29.5%的受访者没有。


  李聪(化名)在中国农业大学担任过4年本科生辅导员,他遇见过很多低年级学生被骗的事件。“有一次,几个学生去酒吧玩儿,被酒托诈骗了好几万元,导致无力支付生活费和学费”。


  刘琳认为很多大学生在申请学校时,因为对学校、专业不了解,对自己的水平没有清楚的认知,再加上想偷懒,所以很容易陷入所谓的“留学中介机构”的骗局。


  调查中,66.7%的受访者指出大学生在求职、兼职时最容易受骗。此外,在面对留学中介(39.0%)、校园贷(35.6%)、电信诈骗(34.0%)、课外培训(31.7%)时也容易受骗,其他情况还有:替考或售卖试题(29.8%)、租房(19.4%)、网购(18.0%)、宿舍推销(23.4%)、街头“卖惨”(15.8%)和考驾照(12.6%)等。


  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教师申子姣认为大学生群体容易受骗,首先是因为缺乏社会经验,防骗意识不足。此外,大学生实习、兼职受骗有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因素:希望向别人证明自己。“一些大学生比较急切地想要证明自己的生存能力很强,所以他们在遇到一些很有诱惑力的骗局时,比较容易放松警惕。”申子姣说。


  蒋未发现,她所在的英语专业有很多同学找兼职时被中介骗过。“有时候我们可能因为金钱数额不大就放松了警惕。还有就是缺乏思考和判断力”。


  大学生容易受骗的原因是什么?调查中,68.4%的受访者归因于缺少社会经验与辨别能力;58.2%的受访者认为是疏于防范,警惕心不强;36.4%的受访者觉得大学生缺乏思考,行事轻率;36.1%的受访者指出大学生有些急功近利。其他原因还包括:不加选择地结交朋友(28.7%)、学校和家庭对于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教育缺位(26.2%)、提前消费花销大(25.1%)、骗子作案手段防不胜防(23.5%)、容易同情心泛滥(20.9%)和生活压力大(13.7%)等。


(责编:张喜艳、邹慧)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