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大学生:本地就业吸引力指数 成都居新一线首位

大学生:本地就业吸引力指数 成都居新一线首位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17-10-19    浏览次数:

2017年10月19日                              中国网 


  原标题:ofo 发布八城大学生就业流向报告:成都本地就业吸引力指数居新一线城市首位


  中国网成都10月17日讯(陈茂春)10月17日,ofo小黄车联合“城市数据团”发布《八城市大学生就业流向报告》。该报告抽样了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成都、武汉、郑州八座城市数十万大学生注册用户,通过比对就读学校所在城市,与毕业后高频使用小黄车的城市,以识别其就业流向。



  报告显示,包括双一流、原985、原211高校在内的重点大学毕业生去往一线城市的比例更高,为34%,而非重点大学毕业生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为13%。在一线城市中,上海大学生留沪比例达到70%排名第一;在新一线城市,成都对本地大学生的就业吸引力指数最高,为45%,同时成都毕业生的就业偏好多在省内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作出抉择。


  [概况:超三分之一重点大学毕业生前往一线城市,32%研究生选择本地就业]


  报告显示,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北上广深为大学生毕业流向的重点城市,杭州、南京、郑州、武汉与成都次之。对于新一线城市的大学生而言,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去往一线城市的比例更高,达到34%,但也有42%的重点大学学生选择留在本地就业。



  从学历划分,越是高学历的大学生,留在本地的比例越低、去往一线城市的比例越高。其中超过三分之一重点大学的学生选择了前往一线城市。而非重点大学研究生前往一线城市的比例不到20%,本科生的比例为4%。



  [成都:本地就业吸引力指数居新一线城市之首]


  本次报告对八座城市的毕业生就业流向做了整体分析,并首次引入大学生“本地就业吸引力指数”,通过各城市中留在就读城市的大学生数量与大学生总数的比值,衡量城市对本地大学生的吸引能力。


  数据显示,在一线城市,上海大学生留沪比例达到70%,相比北京的大学生本地就业吸引力指数高出10个百分点,而广州的本地就业吸引力指数为45%。



  新一线城市方面,成都对本地大学生的吸引力指数最高,为45%。而杭州以35%紧随其后,南京和武汉水平接近,而郑州大约为20%。


  毕业生迁移情况方面,通过向下的柱状图可以看到:


  一线城市中,北京和上海毕业的大学生去往其他一线城市的比例较低;相比之下,广州则有相对较多的毕业生前往其他一线城市。


  城市大学生的具体去向,各城市也显示出不同的特点。通过数据分析可发现:


  成都毕业生不是省内就是一线,有大约30%去了北上广深,但仍有20%的大学生去往了本省内的绵阳、德阳、乐山等城市。




  根据《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显示,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总体稳定,得益于国家关于推动大学生毕业就业的各项政策,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稳步上升。


  十八大以来,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人社部、教育部等部门陆续出台了《“十三五”国家科技人才发展规划》,《“十三五”国家科技人才发展规划》,《关于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的通知》等政策规划,对加快科技人才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制度优势,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各地政府部门在吸引人才、推动就业方面进行了积极工作,取得一系列成果。


  专家认为,今年我国就业总体表现不错,稳定的基本面没有变,其中大学生整体就业率情况良好,对人才发展和城市建设起到积极带动作用。


责任编辑:张义凌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