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二线城市:青年职业幸福感为74.5%最高

二线城市:青年职业幸福感为74.5%最高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17-12-19    浏览次数:

2017-12-19                  中国青年报


  民调显示二线城市青年职业幸福感最高

  如何提高职业幸福感,53.7%受访者建议行业选择要以兴趣志向为主,不“随大流”;48.8%受访者建议要看工作所在城市未来是否有发展潜力;47.2%受访者希望择业时综合考量个人发展前景,不只看“门面”;20.7%的受访者建议衡量城市压力与个人“扛压”能力是否匹配。


  临近年末,正是职场人士集中考虑未来职业发展的时候。MYCOS近日公布了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幸福感最低的10个职业。报告显示,2016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低的职业是“收银员”(40.0%),在高职高专生中就业满意度最低的是“搬运工(不包括机器操作人员)”(32.0%)。当下,年轻人的职业幸福感到底如何?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83名18~35周岁的受访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9.9%的受访青年职业幸福感高。其中,从事自己喜欢职业的青年幸福感(91.3%),比从事自己不喜欢职业的青年幸福感(27.5%)显著偏高。

  69.9%受访青年职业幸福感高

  23岁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本科毕业生贾芳芳(化名)现在是北京某事业单位职员,“很喜欢现在的工作。工作稳定,同事人好、领导亲和,不像外企、民企竞争那么激烈,人文关怀也多”。

  “眼下的工作,晋升机会太小,工资不高但压力很大,工作氛围也有些压抑。”35岁的北京某外企员工万里(化名)一直想换工作,“可自己已有家庭,除了考虑收入水平,还要考虑上下班时间等,不敢‘轻举妄动’”。

  28岁英国海归留学生张晓(化名)机缘巧合成为了上海一名新闻媒体人,“以前对媒体行业根本不了解,如今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个行业”。张晓认为,是否在自己喜欢的行业工作,对职业幸福度影响很大。


本次调查显示,69.9%的受访青年目前职业幸福感高(其中,16.2%的受访青年职业幸福感非常高),还有30.1%的受访青年职业幸福感低。66.4%的受访青年从事的是自己喜欢的职业。进一步交互分析发现,从事自己喜欢职业的青年幸福感(91.3%),比从事自己的不喜欢职业的青年幸福感(27.5%)显著偏高。

  在各地的受访青年中,二线城市青年职业幸福感(74.5%)最高,之后依次为一线城市(69.9%),三、四线城市(62.3%),城镇、县城(54.0%)和农村(50.0%)。在学历上呈现出受访青年学历越高职业幸福感越高的现象:硕士及以上(82.4%)、本科(70.4%)、高中(58.8%)和初中及以下(50.0%)。

  “当初找工作,身边不少同学都有了明确的就业目标,相比之下自己一无所知,特别着急,就赶紧找了一份差不多的工作。”万里坦言,因为没有明确的职业预期,自己就业太过草率。

  “好多人在应试教育下长大,缺乏以兴趣为前提的启蒙教育和未来规划。后来读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最终选择了自己没兴趣的工作。再加上生活压力和自身技能经验的缺乏,只能年复一年,哪里还谈职业幸福感。”万里认为,这样会形成恶性循环。

  调查中,薪酬待遇被认为是造成一些青年职业幸福感不高的主要原因(60.7%),其他影响职业幸福感的因素还有:人际关系太复杂(39.9%),自身职业规划不明确(38.2%),工作强度太大(35.7%),晋升通道窄(33.7%),不够公平公正(27.5%),专业不对口(19.7%),公司管理较差(18.7%),行业不喜欢(17.5%),工作不稳定(12.1%)。

  CCDM中国职业规划师、向阳生涯资深职业规划导师王虹介绍,造成人们职业幸福感差异的原因,与职位带来的物质、精神获益和外界环境感受等多方面有关。“向我咨询的人中,职业幸福感不高的普遍原因是不喜欢当下的工作,还有一些是因为成就感、薪资水平或人际关系扩展得不到满足。当然也有的人对外界环境要求很高,即使他拥有很多,但在主观感受上,仍然觉得职业幸福感不高”。

  73.8%受访青年对自己的职业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我刚毕业,眼下要扎扎实实做好我的本职工作,希望在未来几年职位能够上升一个台阶。”谈到职业目标,贾芳芳还希望将来能够平衡好工作和生活。

  “就因我没有做明确的职业规划,才进了不适合自己的媒体行业。起初我还希望能凭借学历背景去做驻外记者,但竞争太大没有申请成功。现在就一心想着换个行业。”张晓说。

  73.8%的受访青年对自己的职业有着明确的发展目标或预期。具体来说,希望能平衡工作与生活最普遍(53.6%)。其他还有:工作能发挥自己所学(48.3%),工作环境和谐融洽(41.7%),工作专业技能能够快速提升(41.2%),工作能与自己的兴趣一致(36.2%),晋升到更高的岗位(27.7%),实现收入升级(26.7%)。

  “很多学生都不了解自己适合什么行业,也不知道自己的爱好和所长之处,即使到了择业期,他们的自我认知仍是一片空白。”王虹表示,做好职业规划能够实现学业与工作的有效连接。“大学生首先要清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其次,可以通过实习、兼职或与职场人士交流等渠道增加对行业和职业的了解。这样在择业时就能放平心态,快速适应职业”。

  53.7%受访青年建议行业选择要以兴趣志向为主,不“随大流”

  “在大学之前,人们就应该有意识地了解自己的能力、爱好,进而有针对性地选择专业、行业。”万里认为,大学生要有目的地储备知识,学习并掌握更多领域的知识技能,拓展未来择业的宽度,同时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

  “我在提供咨询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人虽然知道当下的工作并非自己所愿,却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王虹认为,高校要做好职业规划课程设计,让学生具备初步的职业生涯意识并尝试规划职业道路,“学校也要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实习和去企业体验的机会,帮助学生了解更多职位”。

  “90后、95后员工与70后、80后群体不同的是,他们更追求个性化的发展,也比较注重个人感受。”王虹认为,企业要尊重青年员工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文化氛围应更加开放与包容。

  如何提高职业幸福感,53.7%的受访青年建议行业选择要以个人兴趣志向为主,不“随大流”;48.8%的受访青年建议要看工作所在城市未来是否有发展潜力;47.2%的受访青年希望择业时综合考量个人发展前景,不只看“门面”;20.7%的受访青年建议衡量城市压力与个人“扛压”能力是否匹配。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青年,工作在一线城市的占30.3%,二线城市占46.4%,三、四线城市占18.4%,城镇、县城的占4.4%,农村的占0.5%。在学历分布上,硕士及以上的占7.5%,本科的占80.9%,高中的占10.4%,初中级以下的占1.2%。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580号仲益大厦A座8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