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数字化健身:49.4%受访者尝试过 58.5%受访者健身饮食难坚持

数字化健身:49.4%受访者尝试过 58.5%受访者健身饮食难坚持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18-04-12    浏览次数:

2018-04-12                                 新华网


原标题:43.7%受访者尝试过“数字化健身”

当下,根据健身App数据锻炼身体和管理饮食在年轻人中正成为一种风尚。这种“数字化健身”指的是把健身器与互联网连接,将健身者在运动中的数据实时传输到事先被建立好的电子档案中。“数字化健身”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便利、互动性高的服务,不过,也有人发现,对照卡路里表健身和吃饭太难坚持。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3.7%的受访者尝试过“数字化健身”,49.4%的受访者会根据健身App的指导选择自己的一日三餐,56.0%的受访者认为根据数据调整健身计划更科学合理,58.5%的受访者坦言完全按照数据健身饮食很难坚持。

43.7%受访者尝试过“数字化健身”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一学生邓思艺每天都会健身30分钟至1个小时。“我健身前会先做身体测评,然后App会根据数据推荐一些训练给我,我就照着练。吃得多时,我就会选消耗比较大的动作训练”。

北京某互联网公司员工余洋(化名)平常会用健身App详细记录自己的训练情况,还会尽可能按照上面的指示来吃东西,比如每天需摄入多少卡路里的食物等。

调查显示,56.6%的受访者正在健身,37.7%的受访者有打算,还没开始。43.7%的受访者尝试过“数字化健身”。对于“数字化健身”受到欢迎的原因,56.0%的受访者认为根据数据调整健身计划更科学合理,55.4%的受访者认为“数字化健身”会使健身目标更清晰明确,48.9%的受访者觉得这样更有趣味性,32.7%的受访者认为这样不需要请教练,更经济,22.0%的受访者觉得是因为可以通过健身App交友,8.1%的受访者认为是跟风。

北京师范大学研一学生邢延猛一周健身三四次,已坚持两年。在他看来,刚开始健身时缺乏相关知识,下载一个App来指导自己,可以节省很多学习时间,“现在我已经可以自己练了”。

“现在的人对体型、健康都特别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助推了健身的风潮。”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研二学生张小平说,他身边有的健身爱好者饮食、作息和训练都很规律,“什么时候练,练多久,吃些什么,都特别讲究。健身期间如果饮食控制比较好,塑形效果会很好”。

邓思艺认为“数字化健身”有比较明确的指导,每个动作讲解都很详细,跟着它做比较省心,而且还会得到鼓励。

调查显示,49.4%的受访者会根据健身App的指导选择自己的一日三餐。

邓思艺说,健身餐的很多食物需要自己做,比较麻烦,“我在学校没有那个条件,而且我追求口感和味道,健身餐不好吃”。

邢延猛觉得没必要按照健身App的指导选择自己的一日三餐,只要对食物的营养成分有一个宏观了解就可以了。“我们身体本身每天正常运行就要消耗很多能量,不会差太多。每餐饭都算多少卡、多少焦,会很累”。

“既然要改变的话,必然不可能是舒舒服服地改变。”余洋觉得按照数据严格健身有些困难,但这是应该要付出的努力。“‘数字化健身’量化了健身的过程,以前练肌肉要3个月到6个月才能看到效果,现在这些变得游戏化、碎片化了。比如今天你可以举5公斤重,明天举5.5公斤重,你就会有一种成就感”。

58.5%受访者认为完全按照数据健身饮食很难坚持

邓思艺对记者说,使用健身App需要对自己的身体很了解,否则制订的计划可能不合适。另外跟着视频做动作,没有老师面对面指导,可能会不小心伤到身体。

余洋觉得,基于大数据的健身App里面大都是一般化的标准,这些数据对个人不一定适用。“比如我实际可以举6公斤重,但按照数据的测算我只可以举5.5公斤重,那我就没有达到一个最好的健身效果”。

张小平认为,App中设定的数据指标是一个平均或者偏高的值,因为它是按标准动作来算的,如果健身的过程中比较累,动作负荷比较大的话,潜意识里就会偷懒,实际效果会差一些。

关于“数字化健身”存在的问题,调查中,58.5%的受访者认为完全按照数据健身饮食很难坚持,53.6%的受访者认为App推荐的健身计划对自己不适用,50.3%的受访者担心个人信息泄露,31.1%的受访者觉得见效缓慢,容易有挫败感。

“App不会告诉你健身时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只会告诉你需要训练多少量,练多少时间,应该吃多少东西,消耗多少能量。”邢延猛认为,一直根据数据健身会比较枯燥,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生活作息来制订适合自己的健身计划,“如果一开始对自己没信心,还是需要一个健身教练的,因为前期要形成健康的训练动作。”

关于科学健身,调查中,28.5%的受访者建议不超负荷锻炼,要逐步增加强度,28.4%的受访者认为应掌握基本的科学健身素养,其他建议还有:不做过于危险的运动(16.2%),健身前后及时补充水分和食物(13.0%),及时调整训练计划(9.6%)等。

“有的人健身只做有氧运动或无氧运动,还有的人不注意休息,饮食跟不上,这都不行。”张小平认为,健身不一定非请教练,但可以找个有经验的人来指导一下。

邓思艺认为,找个小伙伴和自己一起健身会更有动力。“还要知道自己健身的目的是什么,是要减脂,还是练马甲线,盲目去练的话,效果不好。另外,可以隔一段时间找老师指导一次,得到一些好的建议”。

受访者中,男性占44.3%,女性占55.7%。00后占1.3%,90后占28.0%,80后占51.8%,70后占13.7%,60后占4.4%。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580号仲益大厦A座8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