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1 华商晨报
原标题:15%本科生自认口头沟通能力达不到雇主要求
本报讯(华商晨报记者 杨晓明)近日,MYCOS公布了2013~2017届本科生在毕业半年后时认为沟通与写作类能力的重要度和满足度调查情况,“有效的口头沟通”重要度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有15%本科生毕业时认为自己的口头沟通能力并不能达到雇主要求,“双一流”院校毕业生的该比例为16%。
什么是沟通与写作类能力?MYCOS方面称,包括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聆听、理解性阅读、针对性写作、批判性思维等5项基本工作能力。
数据显示,“有效的口头沟通”重要度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在2013~2016届始终排在沟通与写作类能力的第一位;2017届虽位列第二,为71%,但仅比第一位的“积极聆听”低1个百分点。
在“双一流”院校毕业生眼中,“有效的口头沟通”能力也始终保持着超高的“人气”,其重要度在2017届高达79%。
但需引起特别注意的是,“有效的口头沟通”能力的满足度五年间一直处在相对较低水平,2017届为85%,与“针对性写作”同排在沟通与写作类能力的并列最后一位。
这意味着,有15%本科生毕业时认为自己的口头沟通能力并不能达到雇主要求,“双一流”院校毕业生的该比例为16%。
通过分析“双一流”院校毕业生最近五年沟通与写作类能力重要度变化情况可以看到,该群体认为“有效的口头沟通”和“针对性写作”能力的重要度基本保持稳定,前者五年中增长了1个百分点,后者则小幅下降2个百分点。
并且“双一流”院校毕业生认为“理解性阅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度提升十分明显,2017届为71%、66%,相比于2013届分别提升了9个百分点、14个百分点。
初入职场的毕业生对沟通与写作类能力重要度的认知中,“双一流”院校与非“双一流”本科院校存在差异,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双一流”院校毕业生所任职的企业或工作岗位往往对员工软技能有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或许也与“双一流”院校在教学培养中相对更注重引导学生重视“软实力”塑造有关。
以上这组数据上的差异也为致力于跻身“一流”的高校或专业指出了人才培养的方向。
通过跟踪分析2013届、2014届本科生毕业三年后的职位晋升情况了解到,“有晋升”群体和“无晋升”群体在毕业时掌握“有效的口头沟通”水平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毕业三年内“有晋升”群体在毕业半年后“有效的口头沟通”能力掌握水平(55%)比“无晋升”群体(52%)高出3个百分点。
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14029元,比上年增长6.7%,增速比2021年回落3.0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6%;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5237元,比上年增长3.7%,回落5.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
点击查看详细>>调休,给人的感觉好累,像是活生生的把本来有的假期,勉强凑在一起。出行有一定的麻烦,到处是人挤人,高速上面也塞车,吃饭逛街都要排队,有点影响出行体验。
点击查看详细>>增加一天五一假期,政府机关和国营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提高效率、压缩形式主义环节就能实现对工作时间的补偿,多数民营企业同样可以用提高效率解决这个问题。
点击查看详细>>丰台仲裁委作出裁决:吴某璋向银河证券支付赔偿金16.26万元,驳回银河证券的其他仲裁请求。
点击查看详细>>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疫情多发散发等多重因素冲击,我国果断采取有效措施稳就业、保就业,确保就业形势整体稳定。
点击查看详细>>2022年上海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经济中心城市首位;实际使用外资超过235亿美元,规模创历史新高;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增60家和25家,累计分别达到891家和531家;
点击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