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28日 中国青年报
“限塑令”(《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
—编者注)出台至今已经10年,不少商场和超市都提供可降解塑料袋或可重复使
用的手提袋,人们的“限塑”意识也有所加强。不过,很多人依然没有养成自备
购物袋的习惯。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7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
调查显示,62.4%的受访者感觉人们的“限塑”意识比以前有所提高,37.6%的受
访者认为没有提高。在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上,77.0%的受访者坦言自己的行动跟
不上意识。落实“限塑令”,68.9%的受访者希望监管部门真抓严管,40.6%的受
访者呼吁人们养成自备购物袋的好习惯。
62.4%受访者感觉人们“限塑”意识比以前提高
24岁的李东泽是北京某高校在读研究生,出门购物时,他一般都会带上背包
或用过的塑料袋,买菜时也经常提醒老板少用塑料袋。“我衣柜里有一个角落专
门存放能二次利用的塑料袋。对于快递包装的袋子,我会根据它们的大小、厚薄
、洁净程度,再次利用来装垃圾或装衣物”。不过,李东泽有时也会忘记自备购
物袋,或者自带的购物袋不够大,“这时我就不得不买新塑料袋。还有的时候,
店老板很麻利地就把东西用好几个袋子给我装好了,我也不好意思麻烦人家减少
袋子重新装”。
安徽合肥某公司市场运营部门员工吴宗艺说,超市塑料袋收费之后,她身边
的人“限塑”意识整体变强了一些。不过吴宗艺平时购物依然经常使用新的塑料
袋。“我知道应该少用塑料袋,但塑料袋确实非常方便。买的东西拿不了,就需
要买个塑料袋装起来,而且我周围的超市也没有环保购物袋”。
调查显示,62.4%的受访者感觉人们的“限塑”意识比以前有所提高,37.6%
的受访者认为没有提高。交互分析发现,来自农村的受访者(81.8%)对于人们
“限塑”意识提高的感受最明显,其次是一线城市的受访者(67.2%)。
河南郑州从事编辑工作的花汐(化名)坦言,每次去超市前她都想着带上家
里闲置的塑料袋,但几乎每次都忘记。“虽然我也在有意识地减少使用塑料袋,
比如买蔬菜时尽量不每样分别装袋而是混着用一个,但我每天还是会用掉很多塑
料袋”。
调查显示,在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上,77.0%的受访者坦言自己的行动跟不上
意识。交互分析发现,90后群体(80.0%)、二线城市居民(79.4%)更容易出现
这种情况。
“‘限塑令’刚出台那段时间,很多商场和超市都对塑料袋收费。人们也更
多地认识到了塑料制品对环境的污染。我周围很多家庭塑料袋二次利用的习惯就
是那时候养成的。”在北京某私企从事编程工作的张玲(化名)对记者说,随着
政策出台的热度过去,人们的“限塑”意识在慢慢变弱,“买购物袋通常都只花
几角钱,感觉不痛不痒,很多人后来干脆不自备购物袋了”。
李东泽向记者分析,塑料制品轻便、结实、防水、耐腐蚀、价格便宜,很多
人对塑料制品已经形成了很强的依赖性。而且有的人对塑料制品带来的危害不是
很了解,对于“限塑”就没那么重视,这导致“限塑令”落实得不够好。
河北石家庄某私立幼儿园老师杨柳(化名)感叹,减少塑料袋使用 ,有的
人“行动跟不上意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环保意识不够强。“塑料制品的危害
短时间内看不到,而使用塑料袋的便利性,就在眼前,加上宣传不到位,很多人
的‘限塑’意识就逐渐弱化了”。
40.6%受访者呼吁人们养成自备购物袋习惯
张玲认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外卖行业让塑料制品使用又有了回潮之势,也
增加了“限塑”的难度。“上班族平时工作忙,常常点外卖,饭店为了保证菜品
品相和温度,就会包装得更为复杂,这使得塑料制品又有了更多‘用武之地’”
。
吴宗艺指出,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价格便宜,市场需求大,而可降解塑料
袋成本高,厂家更愿意生产不可降解塑料袋,小商贩为了降低经营成本,也愿意
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因此消费者购物时常常也只能选择使用这样的塑料袋。
李东泽认为,为消费者找到塑料袋的替代品非常重要。“可以推广环保购物
袋,国家对环保购物袋的生产和使用给予一定补贴。另一方面,对生产塑料袋的
厂家加强约束和管理,对大量使用塑料制品的行业、场所,比如快递、便利店、
菜市场等,加强监督力度,通过提高生产、销售和使用塑料袋的成本来减少其使
用量”。
“人们养成自带环保购物袋的习惯,对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非常重要。”中国
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对记者说,他有一个
用了近15年的布袋子,洗了无数次,很旧了,可仍然没坏,“我平时会把它折一
下放在包里,有需要就拿出来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常能见到可以反复使用的塑料网兜,用它装个西瓜
都没问题,拿在手里就是一小团,不占地方,几乎家家都有。为什么现在不生产
了?”刘俊海认为,购物袋重复使用情况不理想不能只怪消费者,相关产业主管
部门、宏观调控部门与企业做得还不够。“主管部门除了制定政策,还要关注政
策是否落地、怎么去落地。希望政府能对生产可重复利用的塑料网兜、布袋子、
藤筐的企业或个体给予一定的鼓励,如降低税收、进行财政补贴等。生产塑料制
品的企业一定要符合环保要求,对于不合格的厂家该处罚的处罚,该取缔的取缔
,该纳入失信黑名单的就纳入失信黑名单”。
关于进一步落实“限塑令”、减少塑料垃圾,调查中,68.9%的受访者希望
监管部门进一步强化监督与检查,真抓严管,64.0%的受访者建议对不合格塑料
袋生产厂家加大处罚力度,52.4%的受访者希望对可降解塑料袋的生产和使用给
予一定补贴,42.5%的受访者期待细化相关法律法规。
调查中,40.6%的受访者呼吁人们养成自备购物袋的好习惯,提高环保意识
。
张玲希望,监管部门多制作推出“限塑”宣传片、公益广告,小区、社区和
街道常举办相关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或组织回收塑料制品活动,提高人们的“限
塑”意识和参与度。
花汐希望从国家层面加强宣传,加深人们对塑料袋危害的认识,提高人们的
环保意识,倡导重复使用塑料制品。适当提高使用塑料袋的成本,如提高超市塑
料购物袋价格等。
刘俊海认为,加强公众教育,提高“限塑”意识非常重要。“要让大家自觉
使用环保购物袋。一些国家的购物场所除了布袋子,可重复使用的纸袋也很常见
。国外有的超市对自备购物袋的顾客还给予打折等优惠,我们也可以效仿。国家
对于使用环保购物袋的人也可以给予奖励和补贴”。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00后占1.9%,90后占27.2%,80后占51.9%,70后
占13.9%,60后占4.6%。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受访者占30.2%,二线城市的占45.4%
,三四线城市的占20.0%,城镇或县城的占3.9%,农村的占0.6%。(记者 杜园春
实习生 陈子祎)
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14029元,比上年增长6.7%,增速比2021年回落3.0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6%;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5237元,比上年增长3.7%,回落5.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
点击查看详细>>调休,给人的感觉好累,像是活生生的把本来有的假期,勉强凑在一起。出行有一定的麻烦,到处是人挤人,高速上面也塞车,吃饭逛街都要排队,有点影响出行体验。
点击查看详细>>增加一天五一假期,政府机关和国营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提高效率、压缩形式主义环节就能实现对工作时间的补偿,多数民营企业同样可以用提高效率解决这个问题。
点击查看详细>>丰台仲裁委作出裁决:吴某璋向银河证券支付赔偿金16.26万元,驳回银河证券的其他仲裁请求。
点击查看详细>>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疫情多发散发等多重因素冲击,我国果断采取有效措施稳就业、保就业,确保就业形势整体稳定。
点击查看详细>>2022年上海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经济中心城市首位;实际使用外资超过235亿美元,规模创历史新高;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增60家和25家,累计分别达到891家和531家;
点击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