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中国青少年:二成有电子游戏成瘾现象或风险

中国青少年:二成有电子游戏成瘾现象或风险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18-07-02    浏览次数:

2018年07月02日                            台海网 


原标题:调查:中国二成青少年有电子游戏成瘾现象或风险


  青春期后游戏频率逐渐增高


  被电子鸦片围困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


  刚刚过去的6月,一条消息牵动着成千上万个家庭的神经:世界卫生组织今年年初决定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相关规定已于6月19日起生效,游戏成瘾这个备受瞩目的问题,从此将写入政府医疗体系。


 

  “网瘾离我们并不遥远,就我国而言,青少年游戏成瘾现象已经初步显现。”作为一名长期研究青少年健康行为的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青少年工作系副教授、青少年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周华珍说,相比媒体时而曝出的网瘾个案,她所调研的网瘾现状要 “广泛得多”“直观得多”。


  最近,由她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之一《青少年成瘾行为调研报告—基于2017/2018青少年健康行为网络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正式出炉。结果显示,尽管我国大多数青少年每天玩游戏的时间不超过3小时,但依然有18%的青少年玩电子网络游戏超过“4~5小时”。


  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独家专访时,周华珍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判断标准,我们通常认为,每周玩游戏超过5天、每天超过5小时就很可能成瘾,也就是说,我国大约五分之一的青少年已经有电子游戏成瘾现象或面临着电子游戏成瘾的风险。”


  23.6%青少年每周至少玩4天游戏 年级越高频率越高


  周华珍告诉记者,这份调研报告采用的调研指标,是“世界卫生组织-学龄儿童健康行为”项目组最新研发的2017/2018标准化通用国际调查问卷和测量指标体系,课题组选取了北京、湖北武汉、辽宁大连、辽宁岫岩县4个城市及周边郊区30所中小学的4991位学生,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有75%的青少年玩过游戏,这其中,17.5%每周玩少于一天(指频率,下同——记者注)的游戏,21.4%的青少年每周玩两至三天的游戏,5.9%的青少年每周玩四至五天的游戏,17.7%的青少年每天都玩游戏。


  周华珍说,从这一结果来看,我国青少年玩游戏的频率大都处于一个较合理的范围内,但其中频率较高的部分也值得注意。稍加分析可见,每周至少玩4天游戏的青少年占到了23.6%。


  报告还发现,男生玩游戏的频率明显高于女生,有23.6%的男生每周有两至三天玩游戏,女生则是19.2%;而在“每周至少4天”的时间段上,男生占31.9%,远高于女生的14.6%。周华珍说,该结果与以往研究一致,“这与男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好奇心较强以及性格因素都有关系”。


  年级方面,随着年级的升高,青少年玩游戏频率逐渐增高。尤其是到了高中阶段,该阶段的青少年每周至少玩4天游戏的比例高达31.8%。初中和小学这方面的比例分别是21.3%和16.9%。


  周华珍说,青少年玩游戏频率,主要和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便利性,一个监管性。随着年龄的增大,年级的升高,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有更多同伴交往的需求,在学习、生活中更离不开电子产品。这时候,学校、老师和家长主观上的监管相对有所放松,客观上的监管难度也有所增加,孩子们玩游戏的可能性更大。


  报告显示,北京的青少年每周至少玩4天游戏的比例最高,达25.5%;辽宁大连其次,为25.2%;湖北武汉是21.6%;辽宁岫岩则是20.3%。每周玩两至三天的比例也大致如此,北京最高,为24.2%;辽宁大连次之,20.7%;湖北武汉、辽宁岫岩分别是19.1%和19.4%。


  周华珍告诉记者,之所以选取这几个城市,主要是从城市类型、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来考虑,北京市是直辖市、武汉是省会城市、大连是非省会城市、岫岩是郊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不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该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这次调研涉及11所示范学校、19所普通学校。按照学校类型,又可以分为24所公立学校、6所民办学校,其中有5所职业高中。报告显示,示范学校的青少年,玩游戏的频率要低于非示范学校的青少年。职高的青少年玩游戏频率较高,尤其是在“每周至少玩4天游戏”的比例上,高达42.4%。


  5.5%青少年每天玩游戏超8小时 留守儿童高于非留守儿童


  有意思的是,在玩游戏的频率方面,和青少年是否为“留守儿童”、是否为“流动儿童”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都并没有太显著相关。


  但在玩游戏的时间方面,留守儿童就要高于非留守儿童了。尤其是在“每天玩4~5小时”以及“每天玩6小时以上”这两个时间段,留守儿童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每天玩4~5小时”分别是18.8%和8.8%,“每天玩6小时以上”分别是18.8%和8.2%。


  周华珍说,青少年玩游戏的频率主要与便利性、监管性有关,但玩游戏的时间则更侧重于监管性这一因素。留守儿童身边没有家长监管,基本上就是放开了玩。


  总体来看,每天玩游戏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青少年占51.1%,而玩游戏时间在“2~3小时”“4~5小时”“6~7小时”“8小时或更长”的青少年,分别占到31%、9.3%、3.2%、5.5%。


  性别方面,男生玩游戏时间同样明显高于女生,尤其是在2~3小时的时间段上,男生的比例为34.7%,远高于女生,而随着年级的升高,青少年玩游戏的时间也逐渐增多。


  此外,示范学校青少年玩游戏的时间也低于非示范学校的青少年。职高青少年玩游戏的时间相比最多,在玩游戏时间超过6小时的比例上高达13.6%。而随着家庭富裕程度的升高,青少年玩游戏的时间逐渐减少。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张树辉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和研究。他认为,中学阶段的用网习惯,特别是游戏成瘾,是导致大学期间学生沉迷网络、影响课业的重要原因。从2009年起,他便和周华珍课题组开展合作,并在2010年发起了13个省市11~15岁青少年14920份调查,结果显示,“周一到周五上网6小时或者以上”的学生占比仅为6.7%。


  张树辉告诉记者,两份报告所采用指标有些变化,但依然具有参考价值,对比表明,我国青少年用网成瘾行为有加剧的趋势。


  张树辉说,这要分清孩子使用互联网时究竟在干嘛——学习、交往,还是娱乐、购物?家长既要引导孩子正确使用互联网,又要适当监管孩子使用网络的时间和空间。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引导和管理好孩子使用互联网,这也是预防孩子沉迷网络的一个方法。


  41.3%青少年尽管知道上网过久有害也难以自拔




  周华珍告诉记者,针对网瘾行为,主要通过青少年的网络使用心态加以测量,指标主要包括8个,分别是“拥有上网的强烈想法和冲动”“在使用电脑的时候良好情绪会不断增加”“难以控制上网”“尽管知道上网过久的有害影响也难以停止使用电脑”“因为上网而放弃了其他兴趣、娱乐或者社会活动”“使用电脑是逃避问题或者减轻不好情绪的方法之一”“为了掩盖上网的程度而向家人和朋友说谎”“由于上网和父母或者老师发生过冲突”。


  调研结果显示,42%的青少年有上网的强烈想法和冲动;42.1%的青少年在使用电脑的时候良好情绪会不断增加;41.3%的青少年尽管知道上网的有害影响也难以停止使用电脑;43.1%的青少年因为上网而放弃过兴趣、娱乐或者社会活动;41.5%的青少年认为使用电脑是逃避问题或者减轻不好情绪的方法之一;40.9%的青少年为了掩盖上网的程度而向家人和朋友说过谎;42.7%的青少年由于上网和父母或者老师发生过冲突;41%的青少年由于上网和父母或者老师发生过争吵。


  周华珍说,根据这些数据,我国有40%左右的青少年面临着网络成瘾的潜在风险,网络成瘾问题已经成为危及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大隐患。“网络社会的管理本来就难以把控,如果不能有效管控,网络带给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将与日俱增。”她说。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