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个人信息泄漏:九成受访者呼吁堵塞个人信息防护漏洞

个人信息泄漏:九成受访者呼吁堵塞个人信息防护漏洞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18-07-31    浏览次数:

2018-07-31                          中国青年报


  九成受访者呼吁堵塞个人信息防护漏洞


  84.5%受访者反映下载应用程序时曾被要求放开无关权限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分析,国内很多企业还没有设置隐私官职位,用户信息保护工作不到位。同时,我国还没有建立溯源机制,哪里是泄露的源头无从得知,泄露用户信息的“始作俑者”也就无所忌惮。


  他认为,企业收集使用用户信息数据必须要征求用户同意,同时要遵守协议,不要“杀鸡取卵”,超出承诺范围使用用户数据,并且允许用户随时退出,给用户删除账号的权利。他建议,国家应出台统一的法律强化个人数据保护,此外还要尽快建立信息泄露的溯源机制。



  注册网站后不断收到骚扰电话,下载应用软件时被要求放开无关信息访问权限,做相关咨询后被推销信息“轰炸”…… 这些生活中的烦恼,一定程度上都与个人信息泄漏有关。你为个人信息安全担心过吗?如何保证个人信息安全?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24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4.5%的受访者下载应用程序时遇到过被要求放开无关信息权限的情况。92.0%的受访者担心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信息泄漏的情况一再出现,67.0%的受访者感觉一些企业擅自收集和使用用户信息。90.3%的受访者认为构建个人信息安全防护网是互联网文明的重要体现。67.4%的受访者希望严惩泄露用户信息的企业。


  83.0%受访者因个人信息泄漏而困扰


  26岁的桑琦(化名)是湖北武汉某国企职员,去年年底他使用一款旅行软件订了一家酒店,离店支付时软件自动开启了他的信用支付渠道,直到被提醒还款时桑琦才知道。桑琦还对记者说,3年前他在一家淘宝店买东西,直到现在对方还时不时发来促销短信,而他从没订阅过。


  “下载应用几乎都被要求开放一些个人信息的权限,有些权限与应用完全不相关,比如个人照片、通讯录和地理位置等。”商业分析师熊然(化名)说,很多平台都在后台收集用户的消费偏好,然后不断推送信息,“一开始我觉得很方便、贴心,但后来我就诧异甚至恐惧,为何他们如此了解我呢?”


  调查中,84.5%的受访者下载应用程序时遇到过被要求放开无关信息权限的情况。82.5%的受访者在一些平台上注册后遭到对方电话或信息骚扰。


  重庆某高校23岁大学生姚尧几乎每天都收到商业网站推销商品的信息,而这些商品大都是她搜索过的。“我感觉自己在雅思报名官网上的信息也被泄露了。因为自从我报名,就有各种留学机构打来电话。此外,每次我在网上购物注明开发票后,就会接到‘有偿代开发票’的短信”。


  调查显示,83.0%的受访者因个人信息泄漏而困扰,92.0%的受访者担心个人信息安全问题,89.5%的受访者认为企业擅自收集和使用用户个人信息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从我开始看房、买房,房产中介、贷款、理财的骚扰电话就不断,有时一天能接十几个,很心烦,后来我看见陌生电话直接挂断,导致我常漏接客户和快递的电话。”北京某私企白领张欣兰说。


  个人信息泄漏的情况一再出现,67.0%的受访者感觉是因为一些企业擅自收集使用用户信息,62.3%的受访者认为相关部门针对信息收集与泄露缺乏有效监管,53.0%的受访者直言相关从业者职业道德感弱,贩卖用户信息,51.1%的受访者归因于企业保护用户信息意识薄弱,导致信息泄露。


  熊然认为,企业和平台不遵守用户协议里保护用户信息的规定,自行贩卖信息给他人,是造成用户信息泄露的一个原因,而用户自身不重视信息安全则导致企业和平台轻易获取这些信息。


  姚尧说,看到一些平台注册有优惠、发红包时,她通常都会去参加。“我一般不留手机号,尽量用邮箱注册,这样最多是收到垃圾邮件,影响没那么大”。


  调查中,35.8%的受访者认为用户缺乏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是信息泄露的一个原因。进一步调查显示,44.3%的受访者坦言会参加提供个人信息领赠品的活动,交互分析发现,对于这类活动,90后群体参与度最高(52.4%),其次是80后(45.3%),然后是00后(42.9%)。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分析,商家对用户数据的需求很大,“一方面,大数据可以做用户画像,用于投放精准广告,另一方面,平台之间的开放合作可能涉及用户信息交换。国内很多企业还没有设置隐私官职位,用户信息保护工作不到位。同时,我国还没有建立溯源机制,哪里是泄露的源头无从得知,泄露用户信息的‘始作俑者’也就无所忌惮。此外,还有一些人打着个人征信、企业征信的旗号来收集用户信息进行贩卖”。


  67.4%受访者希望严惩泄露用户信息的企业


  张欣兰认为,互联网时代几乎人人都避免不了用户个人信息注册、登记,保证个人信息安全、让互联网成为安全的信息传递媒介非常重要。


  调查中,90.3%的受访者认为构建个人信息安全防护网是互联网文明的重要体现。


  桑琦认为企业应积极制定保护用户信息的制度,承担社会责任,最好能形成一种行业公约。他还希望参照其他国家的数据保护法,进行对应立法监管。桑琦呼吁消费者要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有意识地维护个人信息安全,经常留意查看相关的隐私设置。


  姚尧对记者说,登录网页和应用时,她从来不选“让网页记住密码”这一选项,尽量降低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希望未来普及生物验证码,比如用指纹、人脸来扫码,这也许能减少个人信息泄露。”熊然说。


  对于保证用户信息安全,67.4%的受访者希望严惩泄露用户信息的企业,63.6%的受访者建议企业明确用户信息管理部门,便于精准管控,61.2%的受访者期待加强对于企业使用用户数据行为的监管,50.1%的受访者提醒用户重视个人信息保护,提高警惕性与防范意识,37.2%的受访者赞成制定针对性法律法规,规范企业使用用户信息的行为。


  朱巍认为,保护个人信息不是绝对保护,而是一个平衡。“主要的平衡点就在用户的知情权、自由选择权和自己控制数据的权利”。他表示,企业收集使用用户信息数据必须要征求用户同意,同时要遵守协议,不要“杀鸡取卵”,超出承诺范围使用用户数据,并且允许用户有随时退出,给用户删除账号的权利。


  他还表示,目前我国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还没有专门的个人数据保护法,更没有统一的法典。“一些法律也涉及使用个人信息的原则,包括网络安全法、最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到个人信息时都把‘合法性、正当性、必要性’放在里面,但它们到底是什么,没有解释清楚。”朱巍认为,应出台统一的法律来加以强化,做好解释和衔接,此外还要尽快建立溯源机制。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00后占1.7%,90后占27.8%,80后占49.6%,70后占14.5%,60后占5.7%。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杜园春 实习生 陈子祎


   责任编辑: 郝多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