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大学生:暑期实习租房难

大学生:暑期实习租房难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18-08-06    浏览次数:

2018-08-06                            中国青年报


  大连理工大学 傅瑞安/绘


  20岁的最后一天,在天津一所高校读书的魏月踏上了前往北京的高铁。这天,她花了7个小时看4处房子,但魏月的第一次北京租房之旅仍以失败告终。


  暑假期间,大学生纷纷走出校园开始实习,第一次与社会“亲密接触”。近日,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向全国137所高校255名有暑期租房经历的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49.02%的受访大学生暑期租房的租期在1个月以下,租期满2个月的占33.33%,10.98%的受访大学生租期超过3个月。在房屋月租金方面,56.86%的受访大学生租金在1000元及以下,1000~3000元之间的占32.94%;30.59%的受访大学生属于异地实习租房。


  暑期实习“租房真难”


  6月上旬,魏月拿到了北京一家外资企业的实习offer,兴奋之余,问题也随之而来:既然要在北京实习,住房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她迅速加入朋友圈“征房友”大军,很快,她与本学院的一位同学约定成为北京合租室友。


  在身边同学的推荐下,她先后在网站上的租房小组和同城租房群中查询房源信息,然而一些直租交流渠道早已被中介占领,租房虚假信息的传闻也让她一时间不知所措。最终她选择在规模较大、房源充足的中介平台租房。


  为了在实习开始前安顿好异地生活,魏月提前5天来到北京,她想实地看看自己在中介平台上中意的几套房子。然而实地走访几个地方后,她发现房子老旧或是小区环境脏乱,有的不支持短租,魏月只好把它们移出备选名单。


  一天的奔波后,身心俱疲的魏月给合租同学发了一条微信——“租房真难”。


  随着实习入职时间一天天临近,房子依然没有着落,情急之下,魏月决定“赌一把”。她没有再预约实地看房,仅根据中介平台发布的信息,在线抢拍了一个10.8平方米的单间。她和周围的同学将这种方式称之为“盲拍”,即中介平台发布房源在地图上的位置、建成年代、楼房样式、小区环境图等,有租房需求的实习大学生在信息发布瞬间直接租下。


  像魏月这样没实地看房就签订租房协议的人不在少数。辽宁一所高校的学生蔡家奇和她的两位室友在北京合租了一间卧室,“东二环,距离地铁口近,12平方米,我们都很满意。”其实,这不是蔡家奇和室友们的最初选择,她们原本看上了另一套房,在开放可签约之前,3人都设置好了闹钟打算“抢房”,但因为“网页卡了一下,室友多看了眼合同”,她们没能抢到看好的房子。


  由于租房中介平台房源紧张,中介把网购的秒杀功能用到了租房上。一些实习生习惯盯着租房App,每隔一段时间刷新一次,遇到合适的就立刻“盲拍”。根据平台的退订、换租机制,短租客的订金往往无法退还。对于没有足够经济能力的大学生租客来说,“盲拍”选中的房源如果不满意,也只能将就住下。


  为了省钱,还有一些异地实习生选择了租赁高校宿舍床位。虽然高校规定不允许学生将床位对外转租,但仍然有学生暗地里建立了“寒暑假床位出租微信群”,用于床位出租信息的交流。以北京一所高校为例,一个床位一个月租金在12001500元不等,这比同区域的合租房价格便宜了一半。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调查显示,通过互联网租房平台租到房子的受访大学生占42.35%,27.45%的受访大学生通过熟人推荐租住到房子。在影响租房因素方面,85.1%的受访大学生租房时看重地理位置,看重价格因素的受访大学生占81.18%,看重安全性的受访大学生占69.02%,看重通勤时间的占33.73%。


  租房背后有“陷阱”


  “暑假租房仿佛是为了体验生活的不易。”在大三结束的暑假,浙江一所高校的陈柏然找到了南京一家媒体的实习机会。陈柏然联系的第一家租房中介,向他收取了300元中介费后,给了他3个电话号码,让他自己联系去看房。实地看完3处房后,陈柏然都不太满意,但300元却无法拿回。


  “收据信息不清楚,没有注明中介公司地址。对方着急让我签,我就签了,拿回去仔细一看,才发现收据上写着‘此费不退’。”他说。


  更换中介公司后,客服马上给他推荐了一处房子,他乘坐地铁十几分钟便能到达实习单位,同时房子看上去整洁舒适。想到第二天要上班,陈柏然以月租金1160元签下合同。“当时我觉得和工作人员挺聊得来的,他会针对大学生实习找房问题的痛点和你聊天,不知不觉你就会产生一种信赖感。”他回忆。


  陈柏然本以为租房的“磨难”结束了,然而接下来的事情让他猝不及防。由于看房时不细致,没有注意细节,房子存在的问题在入住之后逐渐暴露。公共区域地板膨胀破损、地漏附近无人清理的陈年污垢、绝缘胶布绕一圈而脱落的墙面插座、空调线路错误而无法使用……与客服联系几十次、报修14次的经历让陈柏然身心俱疲。


  报修中间环节被耽搁、保修保洁工单被任意更改和取消等,与租房App中标榜的“风雨无阻,只怕服务不到位”“太阳也晒不退服务热情”并不相符,这也成了陈柏然诟病的一点。“6月末入住,门禁卡过了一个月才拿到,每个月的服务费、维修费、水燃气费也无法查看,各项服务事项没有细化。”陈柏然表示,自己7月初一大段的投诉内容下,投诉进度还停留着“受理阶段”的字样。


  与陈柏然一样,找到落脚处不意味着就此“安定”。去年暑假,李雨芹来到北京实习,她与学姐在通州区合租了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租期本来是半年,但刚过两个月,“意外”就发生了。2017年9月9日晚上,她们所在的小区突然停水停电,李雨芹这才知道她们住的楼早已被划为违规建筑。“在这之前就有所耳闻,但房东始终否认。”直到被断水电当晚,大家才意识到尴尬的处境。后来,房东把剩余的租金退还给了租户,但这不足以安慰那十几栋楼里住户们无家可归的心情。


  陈柏然租下房子没多久,他发现自己签约的同时,被捆绑了网络贷款。这意味着他同时与第三方平台签订了贷款合同,时间长短等同于租期,相当于租户从平台贷款,平台一次性把全部租金给租房中介公司,租户则以每月支付租金的方式向平台还贷。


  据他回忆,中介让他手持身份证照了照片,并让他“随便”写一家“稳定”的工作单位,因为中介告诉他“填‘实习’租不了房子”。对方向陈柏然反复保证个人信息不会用于别处,他仍心有余悸:“谁知道呢?万一信息被泄露呢?”


  出租屋里的“陌生人社交”


  与陌生人合租,对于已经习惯跟同学做室友的大学生来说,既有新奇也有尴尬。尽管住在同一屋檐下,他们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调查显示,与朋友合租的受访大学生占69.02%,21.57%的受访大学生选择整租房子自己住,9.41%的受访大学生会与陌生人合住。


  魏月觉得“合租房只是一个可以睡觉的地方”,除了早晚洗漱需要与租友分享公共空间以外,早出晚归的工作不会让她有时间过多地与租友打交道,尽管有时她需要忍受陌生人奇怪的生活作息。她自认为自己有“社交恐惧”,在合租过程中会刻意避免与陌生租友碰面。因为担心合租房的卫生间不干净,她宁愿到公司去上厕所。


  结伴租房是一些实习生的选择,在部分大学生看来,几个熟识的同学共同租房既可以省下一笔钱,又在互相照应之中多了一分安全。今年暑假,在北京一家单位实习的1个男生和4个女生选择合租。他们5个人之前便是熟识的好友,共同租下了北京大兴区的一套阁楼公寓,男生住在一楼,女生住在2楼。与异性合租没有让女生们觉得不便,男生不仅承担了逛街拎包的“任务”,更会在晚上有陌生人敲门时给足她们安全感。


  除了每天往返实习单位近4小时的通勤时间,他们觉得“租房生活几乎可以用完美来形容”。公寓附近商场、影院、KTV、小吃街应有尽有,下班后男生还能经常去家旁边的篮球场打打球,家里家具一应俱全,有全自动窗帘、会“唱歌”的智能门锁……闲暇时光,他们会一起吃零食、看电视,周末一起做大餐,他们常说“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齐齐”。


  在大学生眼中,提供住宿的实习“实在是不可多得”。西南民族大学的学生杨宏杰加入了一个大学生暑期实习计划,和其他入选的224名大学生来到北京实习。他们一同住进位于大兴区的一所学校内的集体宿舍,得以省去不少租房的麻烦,更多了一分集体生活的快乐。


  南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教师王建鹏表示,当前的实习主要分三种情况,一种是实践教学,属于教学内容,由各院系与企业联络给学生安排实习,会较为明确地安排住宿问题,且大部分安排在本地;另一种是学校与企业有实习协议的,学校要求企业规定学生住宿如何解决;还有一种是学生选择自己和企业联系,实际上学校不主张学生去参加这样的实习,因为学校无法与企业一一核实情况,从而保障实习的可靠与安全。王建鹏认为,不包住宿是企业行为,但企业应该给与实习生相应的建议,所涉及的安全问题都应该在实习协议中表明清楚,“现在一些大学生不是特别在意实习协议这件事,只觉得拿到一个实习offer就应该赶紧开始实习。这也是现在大学生对法制、安全性考虑不太周全的表现。”王建鹏建议,大学生自己找实习时,需要和企业明确责任关系,签订实习协议,了解企业是否能帮忙安排住宿或联系住宿场地等问题。


  针对大学生实习租房存在的问题,大连理工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辅导员李文超表示,大学生在租房过程中要注意选择,“第一是要与知根知底、品行端正的人合租;第二是务必通过正当途径租房,挑选手续齐全、治安良好的小区或者公寓;第三是提高安全意识,尽量不要向邻居透露出自己是一个人住的信息。”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魏月、陈柏然、李雨芹为化名)


   责任编辑: 唐斓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