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9 文汇报
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除了课堂学习,青年人还会通过怎样的方式为自己充电?他们最爱学习的课程又是什么?8月28日,上海市团市委联合沪江发布了《2017上海青年互联网学习研究报告》,用数字解读新时代的青年人。
此次的报告调研对象是上海市18-45岁的网民,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和男网友相比,女网友更愿意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并且越是高学历的网友,提升自我的意愿也更迫切。在沪江平台上,大学及以上学历的青年网友占比高达85.3%。
23岁~32岁的"轻职场"人士最爱互联网学习,两者占比达55.7%,而28岁-37岁的网友学习毅力最强,年学习天数(一天之中登录过沪江网校APP即统计为学习行为)超过80天。
从地域上而言,上海市浦东新区的网友因人口基数大,学习人数最多,其次是黄浦区和闵行区,而人均学习天数最多的是浦东新区、普陀区和长宁区。
相比线下学习,日渐成熟的线上培训系统因其无时间和地点限制,迅速成为信奉"时间至上"的青年人更偏好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内容的选择方面,男性与女性的选择也呈现了两个极端,女网友偏好语言类、艺术类和生活类等较为文艺的内容,男网友则更偏向于财会金融、办公技巧和职场口语等实用类内容。考试考证、职场提升和子女教育也是驱动青年人学习的三大理由。
从学习行为上而言,青年网友学习的高峰集中在晚上8点到10点之间,在9点达到最高峰。此外,移动端已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占比超过一半。上课时间灵活、不受地域限制是上海网友选择互联网学习的最大原因。多数网友喜欢在家中学习,其次是在交通工具和公司中。
在此次调查中的一位沪友,closedfate(化名)是坚持学习的典范。他大学毕业先去当兵,后来因为想换工作,29岁时决定去德国,从预科也就是本科开始重新学习。为此,他辞了工作,一个人拎着包从新疆来到了魔都,住在亲戚家的一个小阁楼里,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及3次固定时间的遛狗,全部时间都在学习德语上。最后他终于梦想成真,拿到了德国大学入学通知书。
还有一位35岁的网友小林(化名),她曾因仅有高中学历而在工作中备受歧视,为了改变命运,下定决心自考本科。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她每天还会抽出至少四个小时学习英语,通勤的路上坚持练习英文听力,下班后书桌前一坐就是到深夜,在一年多学习英语的时间里,她整理了12本笔记,用了无数张稿纸。
“学习了一段时间后给境外同事打电话手都不抖了,工作日常用语及国外社交礼仪知识了解也大有进步",小林说现在的她,已经成功从某国内服装厂转型到外资公司,实现职场转折。
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14029元,比上年增长6.7%,增速比2021年回落3.0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6%;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5237元,比上年增长3.7%,回落5.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
点击查看详细>>调休,给人的感觉好累,像是活生生的把本来有的假期,勉强凑在一起。出行有一定的麻烦,到处是人挤人,高速上面也塞车,吃饭逛街都要排队,有点影响出行体验。
点击查看详细>>增加一天五一假期,政府机关和国营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提高效率、压缩形式主义环节就能实现对工作时间的补偿,多数民营企业同样可以用提高效率解决这个问题。
点击查看详细>>丰台仲裁委作出裁决:吴某璋向银河证券支付赔偿金16.26万元,驳回银河证券的其他仲裁请求。
点击查看详细>>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疫情多发散发等多重因素冲击,我国果断采取有效措施稳就业、保就业,确保就业形势整体稳定。
点击查看详细>>2022年上海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经济中心城市首位;实际使用外资超过235亿美元,规模创历史新高;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增60家和25家,累计分别达到891家和531家;
点击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