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知识付费消费者:51.3%受访者觉得购买付费知识产品维权不容易

知识付费消费者:51.3%受访者觉得购买付费知识产品维权不容易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18-09-05    浏览次数:

2018-09-05                                  中国青年报


编辑: 刘艺帆 


  原标题 知识付费消费者如何维权


  知识付费的时代已经来临,愿意付费看电子书、听网课和看视频的人越来越多。不过,消费者购买知识付费产品面临维权难的问题。比如,一些网友抱怨,购买的网课很“水”,但是无法退费。知识付费时代,消费者如何维权?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5名购买过付费知识类产品的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4.7%的受访者购买了需要付费的知识类产品后,遇到过不符合预期的情况,51.3%的受访者觉得购买付费知识产品维权不容易,61.6%的受访者建议知识付费平台对内容提供者设立一定的门槛,56.7%的受访者认为应建立内容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机制,调解纠纷。


  受访者中,00后占0.9%,90后占34.5%,80后占51.8%,70后占10.7%。


  74.7%受访者遇到过购买的付费知识类产品不符合预期的情况


  中国传媒大学大一学生苏桥(化名)下载过单词记忆、英语阅读等App,在问答平台也买过相关课程。“我之前买过一个关于解读‘悟空’暗物质粒子新发现的付费问答,听了之后觉得没有想象中那么有趣易懂,就没有听下去了。这个虽然确实和我预期不太一样,不过这是由于我自身知识水平有限和兴趣不够强烈。一些英语学习类知识产品,有时可能太忙也没时间去仔细研究,感觉没有学到太多东西,实际上它还是有内容的,我认为这些是由于自己没有运用好这些学习平台。但我也曾经在一个平台上买了一个英语课程,后来发现教的是考试技巧,不是我想要的如何真正运用好英语的内容。这样的课程就比较‘水’”。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刘玉芳在微信上参与了每日英语学习“打卡”的课程,该课程先付费,当达到一定的要求后全额退学费。“这对我起到了监督作用,我的英语水平也有一定的提升。我一般都会买朋友推荐的课程,买了后悔的情况比较少”。


  调查中,72.2%的受访者对知识类产品的体验较好,24.0%的受访者觉得一般,3.8%的受访者觉得不好。74.7%的受访者购买了需要付费的知识类产品后,遇到过不符合预期的情况,25.3%的受访者没遇到过。遇到以上情况,57.4%的受访者会通过申请退费等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17.9%的受访者不会,24.7%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苏桥坦言,遇到付费知识产品不符合预期的情况,她一般不会维权。“毕竟我也没有买什么太贵的产品,而且我本身也比较怕麻烦,真要实打实维权我觉得成功性不大”。


  如果觉得课程内容不好,刘玉芳会先联系客服,询问清楚信息,如果实在没有解决问题或与先前允诺的情况不一致,会通过申请退款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调查中,29.0%的受访者觉得知识付费维权容易,51.3%的受访者觉得不容易,19.7%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刘玉芳认为,目前购买付费知识产品维权不太容易。“一是大多付费知识产品价格不高,维权成本相对大,很多人选择了放弃。二是目前知识或者说版权的付费使用,还没有一个很严格的交易体系,而且已经售卖出去的知识,消费者完全可以进行二次传播和交易,这种权属关系的不明晰、不规范,买卖双方都难以说清,使得维权存在一定困难”。


  61.6%受访者建议知识付费平台对内容提供者设立一定的门槛


  知识付费产品存在哪些问题?62.0%的受访者指出存在不正当竞争,如刷榜、刷销量、刷评论,59.2%的受访者指出知识付费产品虚假宣传,正式内容和简介或广告严重不符,53.6%的受访者认为试听等内容具有误导性,49.1%的受访者认为前后期质量参差不齐,28.8%的受访者指出购买福利中的内容无法兑现,14.4%的受访者认为存在知识侵权的问题。


  “很多产品都用各种花里胡哨的广告来吸引消费者。但真正去体验就发现没有那么好。还有的虽然有试用期,不满意可以退款,但是可能前面和后面的内容水平相差非常大。”苏桥说。


  解决知识付费产品维权难题,61.6%的受访者建议知识付费平台对内容提供者设立一定的门槛,56.7%的受访者认为应建立内容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机制,调解纠纷,56.1%的受访者建议知识付费平台及时审查,处理平台上存在的不良内容,40.6%的受访者希望消费者的投诉可以得到及时解决,39.6%的受访者建议设置用户评价机制,31.8%的受访者认为可提供一定时间段或内容消费段内的无条件退款,19.1%的受访者建议对消费者使用知识内容的行为进行限定,建立版权保护体系。


  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孙黎卿表示,首先要看这个平台给消费者设定了怎么样的解决渠道。“消费者也可以去问一下相关的律师,分析一下你的权益是否受到了侵害”。


  “现在有挺多产品会免费给消费者试用一部分,比如试听试看一下。”苏桥认为,这样的方式不错,但效果有限,“设置试用期,可能就有前后期内容不一的问题”。


  刘玉芳认为,知识付费产品的平台方应当对交易对象有一定的筛选,也要有评价和反馈渠道。另外,对于发生的交易纠纷,要有解决渠道和仲裁机制。对于消费者,消费前需要仔细思考,消费后如果发现被欺骗,应当积极维权,同时也要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反映给其他消费者。政府部门也要对知识付费平台进行监管,给消费者提供维权渠道,完善纠纷解决机制。


  孙黎卿认为,对于问答类付费知识产品,可以让这个领域的所有消费者来一起给这个回答者打分。“但是现在刷评的情况很多,也不能保证这样的方式就一定没有问题”。孙黎卿对记者说,知识付费进行到一定程度之后,会逐渐形成具有一定阅读价值的作品,这些东西的知识产权应该怎么划分,值得思考。“比如说平台将大量付费回答集结出版,那么收益是不是应该和那些回答者分享?这个分享不单是指钱,可能还会有对回答者提高等级等奖励。我相信,之后都会找到科学的解决办法”。(记者 王品芝 实习生 贝冰雅)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