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消费金融公司:扩张速度放缓 2019年竞合中发展

消费金融公司:扩张速度放缓 2019年竞合中发展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19-06-05    浏览次数:

2019年06月05日                          新浪财经综合


【2019银行综合评选正式启动】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9(第七届)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拟定于7月下旬在京举行。作为银行业年度盛会的重头戏,“2019银行综合评选”已正式拉开帷幕。Pick中国好银行,你为谁打Call? 【网络投票】


  原标题 研究报告显示消费金融公司去年扩张速度有所放缓


  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消费金融公司去年扩张速度有所放缓 2019年将在竞合中发展


  来源:金融时报


  本报记者卓尚进


  日前,移动金融智选平台融360的大数据研究院对外发布2018年消费金融公司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发展速度有所放缓,各家公司在资产规模、净利润、贷款余额等方面出现分化趋势。2019年各类消费金融公司将发挥各自优势、在竞争合作中创新发展。


  消费金融公司的2018年年报已经基本披露完毕,在23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有20家披露了相关数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通过对20家消费金融公司的2018年财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了持牌消费金融行业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变化。


  资产增速有所放缓各家公司业绩出现分化


  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统计,截至2018年年末,20家消费金融公司的总资产平均同比增长82.24%,整体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头部平台资产增速明显放缓,一些规模较小的平台仍保持高速增长。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超过百亿元的共6家,分别为捷信、招联、马上、中银、中邮、兴业消费金融。


  除了2018年未披露总资产的公司外,还有9家消费金融公司的总资产在100亿元以下。从总资产同比增速来看,2018年资产高增速主要集中在百亿元以下规模的公司,其中哈银、尚诚和杭银的增速位列前三,最高达1318%。可以看出,与2017年的规模成倍增长相比,2018年尤其是头部消费金融公司的资产增速明显放缓,仅剩几家基数较小的平台实现了高增长。


  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统计,在18家披露净利润的消费金融公司中,仅幸福消费金融一家为亏损状态,净亏损0.13亿元,其他17家均实现盈利。从净利润增速来看,行业净利润依然保持较高增速,在披露数据的15家消费金融公司中,7家净利润增幅超100%。其中净利润增速最高的为海尔消费金融,同比增长252.29%。不过与2017年相比,2018年消费金融公司的净利润增速有所放缓。


  2018年,捷信、招联两家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润在10亿元以上,马上消费金融以8.01亿元位居第三,中银消费金融以5.59亿元的净利润居第四位。


  银行消费金融业务规模远超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截至2018年年末,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余额前三的为捷信、招联、马上消费金融,分别为898.35亿元、720.14亿元、389.53亿元。贷款规模增速最高的为尚诚和四川锦程,分别较2017年增长1499%和320%,主要由于这两家公司在2017年的贷款规模较小。


  将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和银行的消费贷业务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即使是头部的消费金融公司,其贷款规模与银行消费金融业务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虽然大部分银行也是近几年开始发力消费金融,但由于全国性银行存量客户规模较大以及强大的资金成本优势,银行的消费金融业务规模仍远超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与互联网头部平台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微粒贷的主体微众银行在2018年的表内贷款余额为1198亿元,管理的贷款余额超过3000亿元,排名第一的消费金融公司的捷信消费金融也仅为898亿元。而另一大互联网消费贷产品“借呗”,早在2017年6月,在贷余额就已达到1660亿元。


  增资压力仍存征信和风控管理值得关注


  消费金融公司的融资渠道主要有银行借款、股东存款、同业拆借、发行债券及ABS等。目前共有8家消费金融公司获得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而截至2018年年末,仅有3家消费金融公司发行ABS,分别是捷信、中银和兴业消费金融。


  从消费金融ABS优先级的票面利率看,2017年的利率明显高于2016年,2018年又略有下降。横向来看,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ABS利率成本与借呗、白条等互联网平台相比并无明显优势,但相比互联网巨头,其牌照优势在于可以接受股东存款和同业拆借。在同业拆借方面,目前共有11家消费金融公司获得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资格,可以进一步降低消费金融公司的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


  尽管一些消费金融公司的融资渠道有所拓宽,但大部分公司仍然面临增资压力。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不完全统计,2018年至今,共有11家消费金融公司完成增资。由于资本充足率的监管限制,资本金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其放贷规模的扩张程度。


  2018年,消费金融公司虽然告别了前期疯狂扩张的阶段,但前期扩张带来的合规问题逐渐暴露。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不完全统计,2018年至今,共有5家消费金融公司受到监管行政处罚。


  整体来看,消费金融公司受罚原因主要在征信管理和风控管理方面。


  随着监管趋严,消费金融公司的问题将逐渐得到改善。不仅如此,整体行业也不再一味追求规模,进入良性健康的发展阶段。未来,消费金融行业将是“质”和“量”齐头并进的发展模式。


  2019年各类公司竞合为主流科技赋能成关键


  从消费金融公司的业绩数据来看,2018年,17家盈利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总净利润53.46亿元,仅1家亏损,但净利润超10亿元的消费金融公司仅剩两家,70%的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润低于两亿元,业绩分化显现,捷信、招联、马上、中银仍为盈利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的主要力量。2018年,多数消费金融公司实现了资产规模的扩张以及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但与2017年相比,扩张速度有所放缓。



  目前,消费金融行业除了持牌消费金融机构,还有银行、互联网平台、小贷公司以及P2P平台等。各类机构竞争激烈,但各有优势。比如互联网平台有自有流量和场景优势,所以在获客方面更有成本优势;而持牌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依托银行股东,有更好的资金和风控优势。由于互联网系消费金融公司大多是通过其小贷公司进行展业,杠杆倍数较低,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杠杆倍数远高于小贷公司。各类消费金融机构可以基于各自优势,进行充分的合作。


  业内专家认为,场景是消费金融行业不可或缺的要素,但若单纯唯场景为王,就容易忽视风控问题,导致后期不良和坏账的大量暴露,所以场景、资金和风控都是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消费金融行业以小额分散为特征,所以在拓展消费场景时,更需要依靠技术手段进行风控。通过生物特征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贷前贷中贷后的风控管理。金融科技将是消费金融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责任编辑:魏雨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