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依赖手机:60.8%受访者会有意识地让生活与手机分开

依赖手机:60.8%受访者会有意识地让生活与手机分开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19-06-06    浏览次数:

2019年06月06日                              中国青年报

 

  吃饭刷手机、走路刷手机、上厕所刷手机……如今,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不少人玩手机甚至到了“见缝插针”的程度,身边没有手机就无所适从,晚上睡觉也要把手机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出现了“手机上瘾”的现象。你过度依赖手机吗?这给你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4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3.4%的受访者感到如今人们“手机上瘾”的情况严重,84.7%的受访者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累计超过3小时。减轻手机依赖,65.4%的受访者认为要自觉控制手机使用时间。


  受访者主要用手机玩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


  家住湖南长沙的赵先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超过10个小时,“上班时,我用手机的情况就很多,下班了手机更是我办公的替代品,一天下来解锁不下80次。用手机填充碎片化时间最为方便”。


  “零散的时间里,我都在用手机。”24岁的硕士研究生徐娇露(化名)说,她喜欢用手机刷微博、玩微信,其中微信使用时间最长,与亲人朋友聊天、视频,刷朋友圈,甚至学习交流基本都通过手机进行,她还经常趁吃饭时间看综艺视频,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加起来至少有四五个小时。


  调查显示,93.4%的受访者感到如今人们“手机上瘾”的情况严重。84.7%的受访者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累计超过了3个小时,其中,46.3%的受访者在3~6个小时之间,29.4%的受访者在6~9个小时,2.3%的受访者超过12个小时。


  来自陕西西安的陆瑶(化名)今年22岁,正在读大学。因为本学期课程和作业变多,她玩手机的时间比以前减少了。“以前因为看电视剧、逛论坛、刷微博等,我几乎一天都‘泡’在手机里。这学期,我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减少了三四个小时”。


  调查显示,受访者最常用手机做的事是玩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77.8%),然后是浏览信息(62.9%)。


  徐娇露说,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手机就像个人管家一样聚合了人们所有想知道的信息,有通讯、支付等诸多功能,拿着手机就能做很多事情,人们沉浸在这种便利中。


  “不管是订餐、订票、购物,还是工作沟通、安排行程等,都能通过手机软件实现。”赵先生认为,手机能满足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很多需要,这是人们过度依赖手机的主要原因。


  关于过度依赖手机的原因,调查显示,78.8%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手机功能强大,能够满足人们很多需要,76.4%的受访者认为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导致人们离不开手机。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分析,现在的手机承载了很多通讯以外的功能,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交往、娱乐、休闲、消费、学习等,手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或者说它成了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所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手机更依赖。


  60.5%受访者感觉自己因依赖手机沟通能力降低


  “我不能离开自己手机超过1米”。河北唐山某国企职员孙冰然(化名)对记者说,平时付款、查路线,甚至回家开门她都要依靠手机,“不带手机我会特别没有安全感,做事也不能投入。过度依赖手机让我觉得自己的生存能力都降低了”。


  北京某事业单位员工杨晓月(化名)认为,网络交流可以使用很多网络用语、表情包,相对更轻松幽默,有时还能化解尴尬。过于依赖手机交流,会使人们面对面的交流减少。


  徐娇露坦言自己因为依赖手机变得不太喜欢与人面对面交流了,“在手机上聊天,打的字可以修改。面对面沟通时,我总担心自己表达不清”。


  过度依赖手机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影响?调查显示,60.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沟通能力因此降低了,57.8%的受访者觉得自己和亲近的人亲密度因此降低了,53.7%的受访者直言离开手机,自己就心不在焉。


  孙宏艳认为,过度依赖手机会影响人们现实社会中的交往,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面临交流问题。“过去,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多是面对面的,现在人们面对面时,反而距离更远,出现你看你的手机,我看我的手机,彼此没话说的情况。有人就调侃说,现在一个人肯给你钱不算真爱,肯为你放下手机才是真爱”。


  她还表示,手机上的交流有很多虚拟情况,所以会没有道德的约束感,往往在网络上会有很多触碰底线的行为,觉得什么都可以说。“这是一个负面的影响,可能会使人的行为缺少一种规范的约束”。


  60.8%受访者会有意识让自己的生活与手机分开


  孙宏艳认为,人们过度依赖手机的现象在当下环境中看似合理,其实是不合理的。“手机和网络一样,是把双刃剑,我们不能忽视过度依赖手机带来的问题”。


  摆脱对手机的依赖是一件困难的事吗?调查中,55.2%的受访者认为摆脱对手机的依赖不容易,高于感到容易的受访者(44.8%)。在认为不容易的各年龄段受访者中,00后比例最高(76.2%)。


  徐娇露认为,手机确实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提倡科学合理地使用手机更重要。“首先,使用手机时间不能太长,否则颈椎、视力肯定受影响。其次,我们应尽量提高手机使用时间的‘含金量’,用手机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比如读电子书、学习等,而不是单纯打发时间”。


  如何减轻对手机的依赖?调查中,65.4%的受访者认为要自觉控制自己的手机使用时间,63.7%的受访者认为要尽可能尝试面对面交流。


  “摆脱对手机的依赖主要靠自觉。自制力差的人可以给自己规定使用时间,比如每天控制在4个小时以内,慢慢就会习惯。另外,还可以卸载没必要的软件。”赵先生说。


  陆瑶认为,人们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长远发展都不利。她认为,通过媒体宣传合理使用手机是很有效果的,“我在电视上看到两则公益广告非常震撼。一个是家庭聚餐,儿子儿媳玩手机,爸爸在饭桌上给儿子打电话;另一个是父母都在玩手机不理不管孩子,孩子感到很孤独。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去看这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情况,更能促使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


  孙宏艳认为,使用手机应该有度,把手机作为一个工具,而不是玩具。同时媒介也要发挥正面的引导作用。“孩子们在手机上玩的游戏太多、在线时间过长,政府、企业等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我们很多调查发现,青少年对网络功能的首选就是即时通讯和娱乐,包括聊天、娱乐、游戏等。家长要更多地给予引导,让孩子使用有度”。


  “我们以前做过一些研究,发现成年人越恐慌、越专制,孩子沉迷网络的情况可能更多。所以家长对孩子玩手机、上网,首先要本着开放、民主的态度。”孙宏艳建议,成年人首先要理解青少年对移动互联网的态度,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


  调查中,60.8%的受访者会有意识地尝试把自己的生活与手机分开。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00后占1.1%,90后占28.3%,80后占48.6%,70后占16.1%,60后占4.9%。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杜园春 实习生 矫芳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姜贞宇】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