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10日 中国证券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任期刚满一年的立思辰董事会迎来战略调整。立思辰近日公告,公司对高管人员进行了一次重要调整,大语文板块的负责人窦昕被聘任为公司总裁,并拟任公司董事,原公司总裁王辉让出总裁职务继续担任公司副董事长,董事华婷让出董事职务。窦昕进入立思辰管理层在情理之中,但是担任总裁又有点出乎意外,这释放出立思辰未来的核心就在窦昕负责的大语文板块。
据立思辰公告,公司副董事长、董事、总裁王辉及董事华婷,因公司战略调整及业务发展需要提出辞职,其中,王辉辞去总裁职务,并继续担任公司副董事长、董事、战略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华婷辞去董事职务,将继续担任公司其他管理职务。两人让出的总裁和董事职位将由窦昕顶上。这是一次典型的老人让位给新人的人事变动,立思辰董事会已经决议通过聘任窦昕为总裁,窦昕成为立思辰最年轻的高管。并补选窦昕为董事,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董事职务将正式生效。
公开资料显示,窦昕出生于1983年,200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大语文课程体系开创者。2009年至2014年联合创办北京高思教育集团,担任董事、副总裁。2014年至2015年担任北京巨人教育集团董事、高级副总裁,2015年5月成立了中文未来,运营不到3年,就成为行业细分领域龙头并被立思辰收购。在语文教育坊间,窦昕也是个名声在外的人,窦昕出身语文教育世家,在圈内被奉为“窦神”,大语文教培行业第一人。窦昕的中考语文满分、高考语文140多分,迄今为止,他仍然是甘肃考区最高分纪录保持者。
2018年2月,立思辰公告现金收购中文未来51%股权。中文未来2017年财务数据显示,营业收入8348万元,净利润2321万元,控股中文未来后,窦昕继续担任着标的公司总裁。2018年6月,立思辰董事会换届,窦昕并没有进入公司管理层也没有进入公司董事会。此后又有过两次对剩余股权的收购,立思辰于2018年11月完成了对中文未来的全资控股,6个多月后,窦昕进入公司管理层。
除了完成对中文未来的100%收购,立思辰还着手分拆信息安全与教育两大业务,全面转型纯教育公司。据2018年财报,立思辰分拆计划已经完成第一步,并将于2019年全面转型为纯教育业务。转型后的立思辰将成为A股中少有的纯教育上市公司,以“大语文学习服务+升学服务+智慧教育”为核心的教育业务三驾马车,在各自的细分赛道都具备极强的竞争力。
窦昕被聘为公司总裁,对立思辰而言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2019年是立思辰至关重要的一年,首先,中文未来2019年的业绩承诺是要翻倍的,立思辰收购中文未来共分了三次,交易对方做了三次业绩承诺,综合下来承诺中文未来2018年至2021年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元、1.3亿元、1.69亿元和2.1亿元。2018年中文未来完成了业绩承诺,实现净利润6809万元。在市场人士看来,2019年,随着窦昕进入管理层,上市公司在业务战略资源配置上会有侧重,从而为助力中文未来业绩持续增长打下基础。
其次,立思辰的大语文城市布局2019年能有多少个教学中心及城市数量,成熟的城市案例能否在新开拓的城市复制?立思辰收购中文未来之初,虽然后者已经是语文培训领域的龙头,但是也只是在北京、上海、深圳、长沙、成都、西安等6个城市设立了分校,而立思辰将中文未来的定位是,实现大语文在全国的快速扩张,公司2018年年报表示:“力争2019年大语文业务区域扩大到40个城市,基本实现全国主要城市大语文业务的全覆盖;达到直营教学中心150个,加盟连锁教学中心150个。”从6个城市到全国40个城市,如果真能够展开并复制前面的成功案例,业绩的规模增长应该不只是翻倍。
据立思辰公告,中文未来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深圳等13个城市设立了分校,郑州、合肥、南昌等城市的分校正在筹建中,2019年4月至6月陆续开始招生。截至2019年3月31日,中文未来旗下的直营学习中心增至109家,加盟学习中心增至117个;线下在读学生人数为12814,环比增长70.4%;线下累计就读人次为14881,环比增长70.81%;线上累计就读人次为2667。(贺建业)
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14029元,比上年增长6.7%,增速比2021年回落3.0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6%;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5237元,比上年增长3.7%,回落5.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
点击查看详细>>调休,给人的感觉好累,像是活生生的把本来有的假期,勉强凑在一起。出行有一定的麻烦,到处是人挤人,高速上面也塞车,吃饭逛街都要排队,有点影响出行体验。
点击查看详细>>增加一天五一假期,政府机关和国营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提高效率、压缩形式主义环节就能实现对工作时间的补偿,多数民营企业同样可以用提高效率解决这个问题。
点击查看详细>>丰台仲裁委作出裁决:吴某璋向银河证券支付赔偿金16.26万元,驳回银河证券的其他仲裁请求。
点击查看详细>>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疫情多发散发等多重因素冲击,我国果断采取有效措施稳就业、保就业,确保就业形势整体稳定。
点击查看详细>>2022年上海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经济中心城市首位;实际使用外资超过235亿美元,规模创历史新高;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增60家和25家,累计分别达到891家和531家;
点击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