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参加过高考受访者:79.0%00后按自己想法填报高考志愿

参加过高考受访者:79.0%00后按自己想法填报高考志愿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19-07-11    浏览次数:

2019年07月11日                      中国青年报


作者:孙山


  原标题:我的志愿我做主 近八成00后受访者按自己想法填报高考志愿


我的志愿我做主 近八成00后受访者按自己想法填报高考志愿


我的志愿我做主 近八成00后受访者按自己想法填报高考志愿


  高考志愿填报历来是考生和家长高度重视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城市、学校、专业的选择,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考生的未来发展。很多地区2019年高考志愿填报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开始了录取工作。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哪些问题最受关注?考生填报志愿时有哪些困惑?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975名参加过高考的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66.0%)是受访者在填报志愿时考虑最多的因素,然后是学校所在的城市(64.3%)。在填报志愿时,59.9%的受访者被如何选择学校、专业和城市的问题困扰,59.6%的受访者坦言填报志愿时不了解专业的具体含义和学习内容。


  受访者中,00后占10.1%,90后占34.9%,80后占41.3%,70后占10.2%,60后占2.7%。


  专业发展前景是受访者填报志愿时考虑最多的因素


  李航(化名)是河北省的考生,他的省内排名刚好和心仪的学校去年的录取排位一致。“由于我的成绩刚好卡在分数线上,所以填报志愿时主要考虑了学校,没有考虑专业的问题,只能服从调剂。志愿表上前几个学校都是我想去的,此外也写了兜底的学校”。


  虽然李航觉得自己第一志愿专业被调剂的可能性比较大,但他在志愿填报时还是尽可能考虑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我想学人文方面的专业,正好这所学校今年大类招生,有人文科学实验班,一年之后可以再细分专业,包括历史、国学、哲学等,我都挺喜欢的”。


  浙江某高校大三学生施薇(化名)说,自己当初报志愿时主要考虑了城市。“我也考虑过北上广这些大城市,但更想毕业后在二线城市发展。我觉得杭州的环境不错,初中暑假父母曾带我去杭州玩,我就喜欢上这个城市了”。


  朱婷(化名)是河北沧州的艺术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她更多地考虑了城市,“城市对一个人的发展很重要,我还是倾向于去一线城市,感觉这些城市文化氛围更好,更能开阔眼界”。


  在北京某外企工作的刘静,前段时间正给侄女参谋高考志愿。她觉得专业的就业情况、发展前景是报志愿时格外需要认真考虑的。“我学的是英语专业,现在做外贸相关的工作,也算对口。英语专业在我上学时还算热门,现在就不一样了,英语好的人越来越多”。


  调查显示,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66.0%)是受访者在填报志愿时考虑最多的因素,然后是学校所在的城市(64.3%)、学校综合排名(58.2%)和自身兴趣特长(45.7%)等。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丁延庆认为,高考填报志愿的第一步是定位。也就是看考生今年的高考成绩大致能上什么学校,然后才是地域、专业这方面的选择问题。“当然也可以从将来学什么专业来选择学校,但这都离不开自我定位”。


  调查中,68.6%的受访者表示报志愿时主要是自己拿主意,23.1%的受访者是父母给拿主意,5.2%的受访者是老师给拿主意。进一步交互分析发现,79.0%的00后在报志愿时是自己拿主意,比例最高,然后依次是90后(73.6%)、80后(66.0%)、70后(56.4%)和60后(51.9%)。


  李航打算以后在喜欢的专业上深造、读研读博,做个教师。“我尤其喜欢历史,虽然起初家人反对我学这个,但我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


  北京某高校计算机专业大二学生刘冉(化名)表示,她填报志愿时,父母推荐了一些学校,在专业选择上主要是她自己的想法。“父母曾经担心,我作为女孩子,以后从事这方面工作太累,但我对此有兴趣,以后也可以以此为基础涉足其他相关领域”。


  朱婷报志愿时主要是自己决定的,同时参考了老师的建议。“老师经验毕竟更丰富,尤其是像我们美术特长生报专业,问专业老师更有用”。


  丁延庆表示,高考填报志愿是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一环,需要更多地考虑兴趣、特长以及未来规划,同时还要广泛搜集信息、储备知识。而家长在这方面的能力不一定比考生强。


  59.9%受访者报志愿时被如何选学校、专业和城市的问题困扰


  在给侄女参谋高考志愿的过程中,刘静觉得困难在于不太了解专业具体的教学计划、未来的就业方向。“我侄女想去的学校有个国际金融与市场专业,不知道这个专业和金融学、国际经济贸易之类的有什么区别,就业前景如何。如果能有一些毕业生就业情况的介绍,可能对考生填报志愿帮助更大”。


  调查显示,在填报志愿时,59.9%受访者被如何选择学校、专业和城市的问题困扰,59.6%的受访者不了解专业的具体含义和学习内容。


  李航的父亲是高中老师,在帮他报志愿时做了很多案头工作,“我爸将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排名、专业信息等搜集整理到一起,还了解了今年的录取政策”。



  “我在填报志愿时主要参考了专业报考指南,辅以网络信息。” 朱婷觉得,现在网络上查询到的志愿信息非常庞杂,但不够系统全面。


  调查显示,在填报志愿时,受访者了解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志愿填报指南和手册(68.4%)、高校的官方网站咨询(65.2%)和高校的招生宣讲(47.1%)等。


  “我花了两整天的时间研究填报志愿。因为我是提前批,要考虑好哪个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这就意味着第二志愿的学校可能录不上。”朱婷说。


  “原理上说,一个考生最终能被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录取,受3个因素影响:一是省排名,这是首要因素;二是同省分数或位次分数稍高于你的考生的志愿填报;三是高校招生录取的位次的波动性。”丁延庆表示,在填报志愿时明确正确的定位方法是最重要的,这样才能避免退档的问题。“报志愿要计算等效分,就是找到往年和今年分数相同、取得相同录取结果的分数”。


责任编辑:王亚南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