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VC/PE行业薪酬:1.6

VC/PE行业薪酬:1.6-7.5万元/月 同级别女性低于男性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19-07-15    浏览次数:

2019-07-15                  金融界网站 


  在大众眼里,与资本打交道的行业往往收入高,从业者大多为优中选优的精英,是位居人才金字塔顶端的金领。对于动辄管理数亿资金的股权投资市场从业人员,大家知之甚少。他们的收入究竟有多高,行业对于人才有何要求,普通人是否有机会成为其中一员呢?


  作为中国人才生态领导者,智联招聘利用大数据优势,对股权投资市场从业人员的薪酬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与清科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2019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机构薪酬与运营机制调查研究报告》。报告全文超过60页,内含近80个数据分析图表,涵盖机构规模设置、人员规模变化、员工流动情况、晋级制度、管理费收入水平、收费模式、机构收益分配、员工基本薪酬水平和调整频率、年终奖和项目收益分成、项目跟投机制等一系列运营和绩效内容。本文将从股权投资机构2018年薪酬绩效出发,解读该报告的部分数据。


  主要发现:


  股权投资行业薪资稳定,职级差异明显


  学历高者得高薪,同级别女性从业者薪酬低于男性


  中后台地位提升,投资团队平均年终奖高于中后台团队


  外资机构薪酬机制灵活,员工获得收益分成比例最高


  股权激励难落实,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一、股权投资行业薪资稳定,职级差异明显


  整体上看,2018年股权市场从业人员基本工资水平比较稳定,基本薪资依然是股权市场从业人员的主要收益来源,其次为年度奖金,其他收益性分红所占比例较小。基本工资加年度奖金是股权市场从业人员主流的薪酬构成模式。


  根据智联招聘和清科研究中心统计,VC/PE行业基本工资水平约为税前1.6万元/月,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智联招聘2019年春季在线招聘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37个主要城市的平均招聘薪酬约为8050元/月。VC/PE行业薪资水平相对偏高,主要源于股权市场对从业人员对综合素质和工作阅历要求较高,基础性工作需求较少,从业人员大多具有丰富从业经验。


  从职位角度来看,不同职级间的薪酬差异显著,职位越高,薪酬回报越高。分析师/研究员的基本工资约为税前1.5万元/月,级别更高的投资经理和投资总监的基本工资分别为税前2.2万元/月和税前3.8万元/月,而做到行业顶尖职位、晋升为机构合伙人,则能获得远高于其他职位的薪酬,基本工资达到了税前7.5万元/月。


二、学历高者得高薪,同级别女性从业者薪酬低于男性


  股权市场准入门槛较高,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个人能力与经验等是进入行业工作的基础。不同机构对员工的要求不同,但一般而言,员工的学历和从业经验是机构判断其与职务匹配程度的主要因素,学历可反映出业务知识层次,而实操经验对于庞大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学历上看,学历越高获得的基本工资水平越高,本科学历和硕士学历从业者的工资差异较小,但MBA/EMBA和博士学历从业者的平均工资明显高于其他从业人员。MBA/EMBA学历从业者的月薪在税前2万以上,而博士学历从业者则在3万以上。不少机构从业人员会在在职期间或工作一段时间后,选择MBA进修,从调研结果来看,这在提高其个人能力和工资水平上确实有所帮助。


  从性别上看,男性从业人员占据了股权投资市场的主场,女性从业人员地位逐渐提升,但目前仍不占优势。本次调研中,男性从业者占55.3%,绝对数量优势不算明显,但在薪资待遇更好的前台投资业务方面,男性占比高达69.8%,约为女性从业者的2倍。由此可发现,股权投资市场呈现出前台投资部门男性居多、中后台部门多为女性的性别分布特点。这也造成男性在工资水平上更有优势。根据智联招聘数据,除了公关关系部门以外,男性在其他部门的平均工资均高于女性。


三、中后台团队地位提升,投资团队年终奖高于中后台团队


  年终奖一直是股权投资机构对从业人员的主要绩效奖励。本次对机构2018年的年终奖发放情况调研结果显示,相对而言,投资团队的年终奖发放范围差异较大,效益较好的机构平均向投资团队分发12个月以上的年终奖,也有机构无年终奖发放,行业平均年终奖发放水平集中在0-2个月、2-4个月、4-6个月的月薪范围段。从企业性质来看,外资机构的发放比例和数额明显高于民营和国有机构。


  而在机构内部,不同员工的年终奖差异也十分明显。整体而言,投资团队的年终奖仍高于中后台团队。按照加权平均的算法估计,本样本机构的前台人员获得了约3.7个月月薪的年终奖奖励,而中后台人员约为2.6个月薪。


  四、外资机构薪酬机制灵活,员工获得收益分成比例最高


  投资收益分成是股权投资机构较为特别的激励方式,不同团队主导的投资项目不同,投资收益差别也较大,因而项目成员可以获得的分成也千差万别。


  根据本次调研结果,目前机构的收益分成机制十分灵活,收益分配适用对象差异较大,但仍以投资团队成员为主。78%的机构会面向投资团队所有成员和中后台部分高管级别支持人员进行投资收益分成,71%的机构仅对投资团队负责人分配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52%的机构对特定条件下项目贡献大的中后台支持人员分配收益,中后台人员尤其投后管理人员的贡献所受到的关注度在增加。


  从实际情况来看,调研结果表明,2018年仅有19.5%的从业人员获得了项目投资收益分成,市场环境的变化影响了项目收益,进而也影响了从业人员的收入。从企业性质看,外资机构获得收益分成人员的比例最高,达到了44%,而国有机构从业人员中,仅有10%获得了项目分成收益。外资机构的薪酬与绩效相关性更强,薪酬机制更加灵活,收益分成比例较高。


五、股权激励难落实,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股权激励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员工激励方式,通过向员工赠予股权或低价出让股权的方式,实现员工与公司的利益绑定,是企业为激励和留住核心人才而推行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


  本次调研发现,超过一半的机构已经设置了股权激励机制。从股权激励对象看,职位越高越容易获得股权激励,高管和合伙人获得股权激励的比例远高于其他职位,达到了96%,约为分析师的7倍。总监/VP级别和投资经理获得股权激励的比例在30%左右,前者比例相对更高。而属于基础职位的分析师中,仅有14%获得了股权激励。


  总体来看,2018年实际获得股权激励的人员仍较少,兑现程度也难以衡量,股权激励机制并未完全落到实处,仍处于初级阶段。


总结


  2018年,我国股权投资市场整体进入调整期,募资端和投资端双双承压,股权投资机构在人员薪酬和运营机制上也有了相应的调整。在此背景下,从业人员的整体薪资水平相对稳定,基本工资未发生明显变化,但在年终奖、收益分成方面略有下降,且不同机构之间的差异加大。


  从调研反馈来看,尽管机构搭建了较为完善的绩效制度,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较难执行,员工获得的激励有限,这也导致员工对目前薪酬水平和公司绩效评估方式不太满意。市场上普遍存在机构与从业人员之间信息不对称、薪酬诉求无法达成等情况,机构的实际绩效实施效果仍有待提高。


  随着本轮调整完成,行业将日趋规范,机构的绩效制度将更加合理、透明,从业者的切身利益也会得到有效改善。


  来源为金融界财经频道的作品,均为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媒体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