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受访青年:94.7%有过“压力自我复制”情况

受访青年:94.7%有过“压力自我复制”情况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16-11-11    浏览次数:

2016年11月11日                  中国青年报 


“解决焦虑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解决那个让你最初感到焦虑的问题,其他什么都迎刃而解。”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李晓文表示,试着去放松,开阔视野和眼界,学着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才不易产生“压力自我复制”。华东交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舒曼建议,可以通过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形成成就感,来打破这种恶性循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压力是我们的朋友,要学着合理安排压力,避免形成‘为压力而压力’的状况”。


如今,很多年轻人都抱怨,“压力大到身体被掏空”。有研究显示,人们对压力了解并不够深刻,因此导致了心理问题的恶性循环,然而大部分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种恶性循环的本质,其实就是“压力自我复制”,一如我们常说的“因为焦虑而焦虑”。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14岁~35岁年轻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4.7%的受访青年有过压力自我复制的情况。52.3%的受访青年认为强行压制焦虑致使压力叠加导致了“压力自我复制”。打破压力自我复制,61.2%的受访青年建议制定合理目标,不苛求完美。


94.7%受访者有过“压力自我复制”的情况


调查中,仅9.1%的受访者几乎总能意识到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53.8%的受访者有时能,33.0%的受访者很少能,4.2%的受访者几乎不能。


“回想这两个月,我每天都处于焦虑的状态。”就职于一家国有银行的马娜自从被调去办理对公业务后,因为对业务的不熟悉,开始有了压力和焦虑感,“后来带我的老师离职了,更没有人帮助我去解决问题。随着业务越来越多,我的压力越来越大,焦虑感也越来越强”。


“有次我看老师给我的文献,看了几段没看懂,我就开始焦虑起来,结果一个下午都没看几页。”北京某985高校研一新生许丹,最近也经历着“压力自我复制”,“一开始的焦虑感只是头脑中的一闪,后来焦虑时间越来越长,有时甚至一整节课都心烦意乱,老师讲什么完全听不进去”。


焦虑情绪若得不到及时有效调整,很可能“因为焦虑而焦虑”,出现压力自我复制的情况。对此,94.7%的受访者出现过,其中,11.3%的受访者经常出现。仅5.3%的受访者不曾有过。


“我意识到了自己压力叠加的现状,却找不到排解的方法。”马娜表示无奈,“我们单位,网点人手少,业务却很多,有时还会遇到难缠的客户,感到压力很大。”


调查显示,70.5%的受访者表示年轻人压力自我复制的情况严重,其中11.0%的受访者认为非常严重,25.7%的受访者认为情况一般,认为不太严重和不严重的比例仅占3.5%和0.4%。


52.3%受访者认为强行压制焦虑致使压力叠加导致了“压力自我复制”


受访青年如何看“压力自我复制”?62.2%的受访青年认为应及时阻止以免继续恶化,53.8%的受访青年认为是心理活动自然现象。其他还有:挫折感的潜在连锁反应(46.8%),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27.0%),负面情绪的根源(29.2%)。


“是否产生‘压力复制’因人而异。有些人总担心结婚生子、买房、养老各种问题,就容易出现焦虑问题,还会越来越焦虑。有些人心大,走一步看一步,情绪就平和许多。” 就职于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沈兰认为,人还是要顺其自然,“没必要太焦虑,认清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


“压力复制的严重程度与问题本身复杂程度也有关。”北京某外企员工何晶(化名)的公司近期有新系统上线,因为需要多部门的共同协调和反馈,工作量也比平时增加了。“像戒烟戒酒这种事,靠自己就行了。而这种需要借助外力的事儿,会非常复杂,也更容易导致焦虑”。


最初的压力为何会产生“压力叠加”,导致“压力自我复制”?52.3%的受访者认为是强行压制焦虑导致压力叠加,51.7%的受访者表示是缺少沟通和排解,44.8%的受访者认为是对问题不敏感导致的意识麻痹。其他原因还有:对家人报喜不报忧(40.4%),一味追问原因而陷入死循环(37.8%),饮食、作息紊乱,生活不规律(28.8%),性格脆弱,不成熟(24.4%)等。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李晓文认为,出现“压力自我复制”与现在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都有很大关系。“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应付问题能力不足,再加上很多人都是独生子女,被父母‘大包大揽’,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不少学校只注重分数,认为‘学习是唯一的出路’,只让孩子读书考试,不教会他们如何与人交往、如何丰富自己的生活,容易导致孩子遇到困难压力时不知所措”。


华东交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舒曼认为,中国人普遍缺乏安全感,与家人、邻居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导致遇到一些问题或压力时没办法及时排解,造成压力复制。“而且国人比较注重外在价值,比如名誉、房子、车子等,追求太多的外在物质,不容易满足,遇到的压力就越多,也容易陷入‘压力复制’怪圈”。


61.2%受访青年建议制定合理目标不苛求完美


何晶坦言最近晚上休息不好,一直顶着黑眼圈,“新系统处于调整阶段,曾因为一个小问题一时找不到解决办法,几天不停地琢磨,到最后甚至失眠”。何晶认为,在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前,首先要让自己的心态回归平和,“跳出来”,对于解决问题才有利,“淡定下来后,再来看问题,清晰明了了很多,处理事情更有条不紊了”。


长期处于压力自我复制的情况,会出现什么问题?61.0%的受访者认为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伤害,58.7%的受访者认为会挫败信心导致自我否定。其他还有:导致严重消极心态最终成为常态(51.5%),导致负面情绪的波及蔓延(47.7%),影响生活工作中正常水平的发挥(43.4%)。仅1.5%的受访者表示没什么影响。


该如何打破压力自我复制?61.2%的受访青年建议制定合理目标,不苛求完美。其他还有:结交诤友,建立正反馈朋友圈(51.7%),正确自我定位,弥补性格弱点(47.6%),理性对待社会评价(47.2%),真正接纳自己超负荷运转的状态(39.6%),正确面对挫折,勇敢解决问题(33.2%)。



“解决焦虑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解决那个让你最初感到焦虑的问题,其他什么都迎刃而解。”李晓文建议,可以向长辈、朋友讨教和学习。“听听音乐,跳跳舞,看看音乐剧和电影等,都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试着去放松,开阔视野和眼界,学着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才不易产生‘压力自我复制’。”


“往往简单的事情会产生大大的奇迹。”舒曼认为,可以通过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形成成就感,来打破这种恶性循环。“我们还要妥善地看待压力。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压力是我们的朋友,要学着合理安排压力,避免形成‘为压力而压力’的状况。此外,每个人都该学着照顾好自己,让内心充满能量,这样就不容易产生落差感和压力感”。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14岁~18岁的占3.3%,19岁~24岁的占19.4%,25岁~29岁的占40.5%,30岁~35岁的占36.9%。男性占48.1%,女性占52.0%。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