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面对就业形势:超6成毕业生表示有压力但仍乐观

面对就业形势:超6成毕业生表示有压力但仍乐观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16-11-25    浏览次数:

2016-11-25                       中青报


【摘要】 调查中,61.1%的受访应届毕业生有先就业后择业的打算,22.9%的受访应届毕业生希望尽可能一步到位,9.5%的人选择深造后再就业,3.5%的人打算自主创业。

面对就业形势



  2017届高校应届毕业生招聘季已经到来。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牵动着整个社会的心,在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倾向正发生一些变化。今年,毕业生们会如何选择职业和岗位?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1名正准备就业的高校应届毕业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找工作时,52.9%的受访应届毕业生期望起薪在3000~5000元。薪酬福利(57.0%)以及发展前景和空间(51.0%)是他们最看重的两个因素。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式,65.2%的受访应届毕业生表示有些压力,但还是比较乐观。61.1%的受访应届毕业生打算先就业后择业。他们目前最希望得到的就业帮助是实习机会(46.2%)、职业规划辅导(44.2%)、用人单位信息(42.3%)。


  52.9%受访应届毕业生期望起薪在3000~5000元


  调查中,20.1%的受访应届毕业生还没有任何offer(录取通知书——编者注),42.0%的受访应届毕业生拿到了1个offer,18.9%的人有2个及以上offer,7.9%的人已签三方,9.8%的人想创业或已创业,1.3%的人是其他情况。


  李卉桐(化名)是武汉某高校新闻传播系应届硕士研究生,目前,她还没有拿到offer,正在紧张地准备面试,“有一些公司正在准备二面、三面,有一些还在准备笔试或刚刚投递简历”。


  今年21岁的陆鹏鹏是2017届本科毕业生,学软件工程专业,现已签约华为公司产品经理的职位,明年毕业后将赴深圳参加培训,两年后接受单位随机分配。在此之前,他还拿到了链家产品经理的offer。


  陆鹏鹏说,他从来都没有考虑过体制内的工作,也不一定非要进500强企业,但对公司的规模是有要求的,心理预期是500人以上。“有户口的话更好,没有也无所谓”。


  找工作时,受访应届毕业生最看重的两个因素是薪酬福利(57.0%)以及发展前景和空间(51.0%)。其他依次是:单位性质(42.9%)、单位所在城市发达程度(42.1%)、单位的实力和声望(41.3%)、工作稳定程度(35.5%)、个人兴趣(26.5%)、单位人际关系(22.3%)、户口(18.5%)、工作轻松程度(16.6%)、离家远近(11.9%)等。


  李卉桐找工作时,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我青睐北上广三个城市,其他的不考虑,所以这也是我比较焦虑的原因,这三个城市都不是我读书的城市;其次我很看重薪酬,一线城市起薪必须高于8000元才能保证基本生活;同时,我还希望这份工作符合我的兴趣”。李卉桐表示,公司的名气、实力、人际关系等也是她比较在意的,但对户口和是否在体制内则不太在意。


  陆鹏鹏认为,城市不是特别重要,后期还可以调整。对第一份工作,他最看重薪金。“如果留在北京,我觉得月薪应该在13000元以上”。


  调查显示,对于起薪的期待,8.1%的受访应届毕业生在3000元以下,52.9%的受访应届毕业生在3000~5000元,28.7%的人在5000~8000元,7.1%的人在8000~10000元,1.7%的人在10000~15000元,0.6%的人在15000元以上,0.9%的人回答不好说。


  北京某高校辅导员元华(化名)向记者介绍,他所在的学院目前找到工作的有十几个学生,签的基本都是体制内单位,还有一些学生处于面试阶段。“本科毕业后很多人要读研或出国深造,真正找工作的学生只有一小半。想留在北京的比较多,基本看重两点,一个是户口,一个是公司的牌子。想回家的学生则是图稳定,省会城市也是很多非留京学生的选择”。


  65.2%受访应届毕业生表示有些压力,但比较乐观


  调查中,对于今年就业形式的感受,45.3%的受访应届毕业生的感觉是不太理想,竞争压力比较大,36.7%的受访应届毕业生认为比较好,有可以选择的空间,8.7%的人认为非常好,有很多适合应届毕业生选择的优质岗位,7.4%的人认为非常糟糕,觉得自己找不到工作了,1.9%的人回答不好说。


  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65.2%的受访应届毕业生表示有些压力,但还是比较乐观,20.0%的受访者坦言非常焦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11.5%的受访者表示很轻松,有信心找到好工作。


  李卉桐认为今年的就业形势还是很严峻的。“好工作并不多,但毕业生人数在增加”。她坦言自己很焦虑,这种焦虑更多来源于所学的专业,“媒体单位的招聘人数在缩减,体制内的考不进去,体制外的也越来越难找”。


  元华说,这两年很多用人单位都在缩减应届毕业生校招人数,岗位也开放得越来越少。同时,这几届应届毕业生在入学时赶上了扩招政策,加剧了就业难度。“名校里不少学生心气太高,找工作时碰了钉子,被泼了冷水,容易‘高不成低不就’”。


  受访应届毕业生最希望得到实习机会、职业规划辅导、用人单位信息方面的帮助


  调查中,61.1%的受访应届毕业生有先就业后择业的打算,22.9%的受访应届毕业生希望尽可能一步到位,9.5%的人选择深造后再就业,3.5%的人打算自主创业。


  对于专业和工作的对口程度,46.7%的受访应届毕业生能接受不一定绝对对口,37.8%的人期待尽量对口,12.6%的人可以接受完全不对口,先找一份工作再说。


  陆鹏鹏一早就确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产品经理。在他看来,工作符合兴趣和对口很重要,“如果这个工作我不喜欢,以后会很痛苦。另外,如果第一份工作不对口,相当于之前学的专业就用不上了,以后再跳槽也不太可能再往专业里跳”。


  李卉桐也很在意工作和专业的对口程度,对于第一份工作,她认为应该主要积累经验。“我希望能体验各种各样的工作环境,但第一份工作也非常重要,它会影响以后的职业发展”。


  对于第一份工作对以后职业生涯的影响,29.5%的受访应届毕业生认为影响非常大,第一个平台至关重要,决定未来的社会阶层,59.4%的受访应届毕业生认为有一些影响,可以起到“跳板”的作用,8.5%的人认为影响很小,干得不开心就跳槽,下一份工作什么样全凭自己找。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职业规划方面的课程。调查中,52.2%的受访应届毕业生表示上过职业规划课或听过相关讲座,42.9%的人表示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4.9%的人回答不好说。


  元华介绍,他所在的学校有职业规划类的选修课,在学院里,他也会组织学生干部开办一些就业指导讲座,邀请以往就业比较不错的同学回来给大家讲讲经验。


  李卉桐说,自己在校期间虽然上过相关课程,但感觉内容很空,她现在对未来职业的想法基本都来源于实习。


  调查显示,受访应届毕业生目前最希望得到的就业帮助是实习机会(46.2%)、职业规划辅导(44.2%)和用人单位信息(42.3%)。其他还包括:面试心得(37.7%)、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37.6%)、心理咨询(32.4%)、获得专业前景信息(28.4%)、工作单位的情况(27.4%)、别人推荐(22.3%)等。


  陆鹏鹏表示,他就业时最希望得到内推的机会,以及用人单位的投递渠道。李卉桐说,她最希望有业内人士帮自己分析用人单位的文化内涵和发展前景。


  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男性占52.1%,女性占47.9%。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