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海底捞:拿出1.59亿股奖励1500余名员工

海底捞:拿出1.59亿股奖励1500余名员工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21-05-24    浏览次数:

2021-05-24                    雷达财经


鲲鹏计划获奖作者


雷达财经 文|张凯旌 编|深海


5月20日晚,海底捞发布了上市以来首个股权奖励计划,公司将拿出1.59亿股股份授予包括管理层成员、区域统筹教练、部分家族长及餐厅经理、部分业务及技术骨干等超过1500余名员工及多名顾问。


5月20日,海底捞股价报收44港元,据此计算,奖励1.59亿股的价值在69.96亿港元(约合57.95亿元人民币)。


根据2021年5月20日的收盘价44港元/股计算,将向非关联承授人发行及配发的1.43亿新股的市值及向关联承授人发行及配发的1590万股新股的市值分别为62.96亿港元及7亿港元。


雷达财经注意到,近一段时间海底捞股价的走势难言乐观,其自2月18日至5月10日一度走出腰斩态势,微博话题#海底捞市值56天跌2000亿#还一度登顶热搜榜,公司创始人张勇也失去了新加坡首富的位置。


与此同时,海底捞疯狂扩张门店的副作用也逐渐显现,其口碑逐渐下滑,扩张为盈利带来的贡献亦遇到瓶颈。在火锅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下,海底捞能顺利破局吗?


海底捞发1.59亿股:连住利益,锁住管理


据公告,海底捞董事会已于5月20日决议通过股份奖励计划授出股份,决定将向承授人授出共计1.59亿股股份,其中1.431亿股股份授予本公司逾1500名员工及多名顾问(非公司关联人士);1590万股股份授予公司及附属公司的17名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


海底捞表示,承授人将依据其角色、职责、服务年资、工作经验、贡献、薪酬待遇及类似职位当前市场的薪酬而获选。其中,角色包括管理层、区域统筹教练、部分家族长及餐厅经理、部分业务及技术骨干等。


公告显示,目前董事会已建立激励评估委员会,并拟定了具体的归属条件(包括未来业绩指标和对本集团创新项目的贡献等)。


将予发行的新股份将以信托方式代承授人持有,将在其达成董事会指定的归属条件后转让予承授人。这部分激励的归属期为自授出之日起计十年(承授人的归属期可能不尽相同),归属期结束后终止。


据此,股份也将成为承授人未来十年薪酬配套的组成部分。


此外,海底捞在公告中也给出了授出股份的理由。公司认为,实现高质量增长的核心在于“连住利益,锁住管理”的模式,授出股份意在表彰、奖励承授人的贡献;鼓励、激励及留住对集团持续运营、长期增长作出有益贡献的承授人;提供额外激励,以达表现目标。


2020年以来,海底捞曾多次推动员工激励相关计划。4月,张勇发声明称自己将在10至15年内完成退休计划,并由此启动接班人计划,除了施永宏、苟轶群、杨小丽以外的所有员工都有机会参与领导者接班计划之中;三季度起,海底捞还曾全面提升中国大陆门店一线员工基本工资标准,根据不同城市情况,标准调整为每月增加200元到1600元不等。


股价大跌引热议,疯狂拓店遇瓶颈


雷达财经注意到,海底捞股权激励背后,公司股价近期遭遇暴跌。


数据显示,2021年2月16日至5月10日,海底捞股价已从85.8港元的高点跌至40.9港元,市值蒸发超2100亿港元。


受此影响,公司创始人张勇在202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排名下滑,从新加坡首富位置下滑至新加坡富豪榜第三名,其158亿美元的身家也落后彼时的新加坡新首富——迈瑞医疗的李西廷84亿美元。


尽管较上市之初不足20港元的股价仍有翻倍的表现,但如此剧烈的下跌还是让众多网友发问:曾经的餐饮火锅届龙头何以至此?


有观点认为,海底捞股价的窘境是其长期偏离行业和品类均值后的合理性回归。但更多业内人士分析称,此现象源于海底捞低迷的业绩。


2020年财报显示,海底捞报告期内实现营收286.1亿港元,低于市场预估的294.7亿港元,同比增长7.8%;与此同时公司净利润仅为3.093亿港元,同比骤降了86.8%。


此外,海底捞旗下门店的翻台率正在普遍下降。据年报,海底捞2020年同店平均翻台率(次/天)已整体从2019年的4.9下降至4.0。其中,一线城市为3.7,同比下降24.79%;二线城市4.1,同比下降19.61%,三线及以下城市为4.3,同比下降12.24%。中国大陆以外为3.0,同比下降25%。


另据摩根士丹利研报,2021年4月海底捞旗下餐厅整体翻台率低于3次,低于3月的3.5-3.7次,不及市场预期。五一长假期间,海底捞的表现也不及2019年的整体水平。



为了挽救业绩,海底捞给出的策略便是疯狂扩张,但这也让公司引以为傲的贴心服务和口碑遭到了“反噬”。


此前据光大证券预测,2020年海底捞全年新增的门店将达到525家。但显然,最后的数据还是超出了券商的预期。


2020年,海底捞新开业544家门店,平均每天开1.5家,全球门店网络增至1298家,其中1205家位于中国大陆地区,93家位于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对比之下,2019年在没有疫情的情况下,海底捞新开业的餐厅数量为308家。


2021年,公司疯狂扩张的脚步仍在继续,数据显示,仅4月海底捞就开了40家新店,年初至今已开约200家。


门店的扩张,意味着企业在品控管理方面面临的压力陡增。2020年上半年,海底捞发布四次食品管理公告,其中6月食品安全检查处理公告显示,其有16起违规,包括食品过期、未按要求储存、库房厨房卫生不达标等问题。


此后,海底捞还因“塑料乌鸡卷”事件、旗下杭州一门店被检出大肠菌群不合格、包间摄像头、牛肉粒被“味伴侣”代替等问题数次被“骂上”热搜。不仅如此,年报显示,海底捞2020年人均消费达到110元,高于2019年的105.2元。


种种原因叠加,时至今日,网友们的吐槽已逐渐演变为:“菜量变少,价格变高”、“从来没觉得海底捞的火锅好吃过”。


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迅速占领市场、形成品牌影响力不失为餐饮头部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上策,但其门店扩张的“天花板”是可见的,不断拓店所能带来的边际改善正在减弱。


基于上述判断,资深分析师指出,品类的创新与推广是海底捞找寻的另一条发展之路,在具有成长空间的领域投入新产品和品牌,有助于推动企业的长久发展。


为破除单一火锅品类的限制,海底捞近年已孵化出包括粥、饺子、土豆粉、米线、面食等不同类型的近10个中式快餐品牌,比如十八汆、捞派有面儿、佰麸私房面、新秦派面馆、饭饭林、秦小贤等。但就目前来看,这些处在单店探索阶段的新店,还不能为海底捞博得更大的市场。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雷达财经表示,随着中国火锅行业的不断爆发,涌入的玩家越来越多。海底捞原有的品牌、服务体系、客户粘性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正在逐渐减弱,在这种情况下,股权激励是稳定军心、留住骨干员工,并让公司整体的激励发生比较好的变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光有股权激励,员工激励其实还是不够的,海底捞还需要在食品安全、出品、供应链等方面继续加强。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