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大学生:八成喜欢生动而深刻的思政课

大学生:八成喜欢生动而深刻的思政课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21-06-21    浏览次数:

2021-06-21                  北京青年报 


作者:  |  责任编辑:曹川川


近年来,思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思政小课堂”到“社会大课堂”,贯穿大学生生活的全过程。大学生究竟喜欢怎样的思政课堂?他们在思政课堂中获得了什么?思政课如何讲得入情入理、让学生有所感悟并愿意在学习和生活中付诸实践?


6月18日,由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北京大学主办,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教育部社科司、中国青年报社承办,中国青年网、新浪微博协办的“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中国青年报社党委书记、中国青年网董事长张坤发布《大学生心目中的思政课》调查报告。该报告由中国青年报社中青校媒面向全国238所高校的2270名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大学生对“思政小课堂”到“社会大课堂”的认识和期待,以及思政教育的效果。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受访大学生对思政课整体评价较高,平均分数为4.345分(总分为5分),高度认可的选项包括:思政课“让我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助于我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的提高”“让我了解党的相关理论与历史”等。


树立理想、解答困惑,思政课扮演重要角色


就读于中国矿业大学法学专业的陈思逸今年大二,思政课是她“再熟悉不过的老朋友”。在她看来,一堂好的思政课的基础,离不开优秀的专业教师。陈思逸最喜欢的思政课老师,是一位幽默风趣的教授,他在课上分析时政热点、运用新媒体手段呈现课堂内容、让学生换位当老师体验讲述的乐趣……她关心的话题,都能在这位老师的思政课上遇到。“一位优秀的思政课老师太重要了。前几天老师在课上讲到文化自信,以及如何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时,用河南卫视端午晚会的节目《祁》作为示例,精辟的讲述结合美轮美奂的画面,当时大家都伸直脖子,听得特别认真!”


调查显示,“引人深思”“理想信念”“生动鲜活”“创新实用”“鞭辟入里”等是大学生形容思政课常用的词汇。这说明,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已经把思政课上得很精彩,收到学生的正向反馈。


受访大学生认为,思政课有“加深国情社情了解、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寻找理想信念、确定人生选择”的作用。


就读于郑州大学的杨梦丹这学期正在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让她印象最深的,是老师在每堂课上都会设置全班同学开放讨论当周时事的环节。“很多同学不仅关注时事,还会阐述很多自己的理解,老师在课上也会给出专业的解读。”杨梦丹表示,现在她已经会主动关注热点事件,在课上讨论、提问,参与感特别强。杨梦丹的老师布置给同学们的作业也别具一格。“需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真情实感地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提交的作业可以是一篇实践后的分析报告,可以是查阅和观察某个地区的发展,还可以从身边的点滴以小见大。”


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思政课老师的认可度较高,受访大学生对“思政课老师的教学水平”平均打分4.38分。大学生们也希望,理论大家、卓有贡献的学界和业界前辈、平凡又伟大的奋斗者等,都可以作为丰富课堂的主讲人。


“大思政课”围绕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每周一,杨梦丹都会在手机上“打卡”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它以视频为主,经常有我熟悉的各界杰出青年作为主讲人,有的还穿插动画,再来一些和本期内容相关的习题。”这是让杨梦丹觉得轻松、又能比较快掌握知识的学习方式。“时间灵活”“短小精悍”“有意思”,是她比较喜欢网上主题团课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网络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互联网,网络思政课程、网络课程思政、网络日常思政、网络心理咨询和网络团建党建,已走到大学生的身边。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受访大学生对网络思政的总体评价分数为4.275分。网络思政因“受地域、时间限制较少”“学习时效更强,事件对内心冲击更大”,得到大学生的好评。


杨梦丹经常关注国内国际大事。在她看来,新闻能牢牢抓住大众视线,所以媒体有很强的舆论导向作用,为大众提供正确的思想价值引导。“很多新闻事件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新闻报道中的一些人和事,让我们看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对个人行为选择具有直接影响力。”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在大学生看来,给他们带来触动的思政教育相关活动,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学校组织的党课学习或党日活动、收看与思政相关的文艺和影视作品、通过大众媒体了解国家大事等。他们期待美与艺术元素融入思政教育,以博大精深的优秀中华文化为荣,更加平视世界,也愿意用行动讲好中国故事。


陈思逸喜欢的学习形式,是走进红色教育基地,或欣赏影视剧、戏剧和文学作品。今年是建党百年,不少影视剧作品的热播为陈思逸提供了学习的新思路。最近,她不仅认真看了《觉醒年代》,还成了这部热播剧的自发推广员。“《觉醒年代》真的是一部非常棒的历史剧。一想到我在思政课上学的知识点,是一群年轻人一点一点实践出来的,我就特别振奋。”陈思逸发现,很多朋友和网友不仅看剧,还边看边仔细查资料。“一部剧看下来,不仅重要知识点记住了,连剧里没讲的许多历史背景都一清二楚。”跟着剧情的走向,她时而激情澎湃,时而愤慨不已,但更多的还是被100年前的年轻人所激励和鼓舞,“就觉得我作为当代青年,也应该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为民族复兴大业做点儿什么。”


思政教育下,受访大学生愿意知行合一


北京大学的陈波蓉在思政课上的收获远不止知识。这样的感受,源于她在大一思政课上遇到的一位老师。“老师的课堂上,让我从感悟历史,学到了对人、对事应有的沉着、真实的态度。”陈波蓉经常在课上、课下问老师各种问题,“老师一直耐心地解答,包括很多关于历史本身的问题,也会为我的生活学习提供指导。”正是这位老师,对陈波蓉的大学生涯规划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杨梦丹明显地感觉到,现在学校的思政学习和相关活动立意高远。“最近我们学校举办的荧光夜跑,就分了4个赛段,象征从1921年到2021年这100年间的不同发展阶段。”参加荧光夜跑时,杨梦丹把自己融入这个“百年探索”的过程。她理解学校把建党百年的元素融入夜跑活动,是希望同学们不仅能在运动中强身健体,还能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发展变化。


生动而深入的“思政小课堂”和潜移默化的“大思政课”,正在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产生深远的影响。中青校媒通过量表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测量发现,思政课促进00后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国梦,他们认同“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激扬青春梦想”,要“为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而读书”,能够爱岗敬业、知行合一、扎根基层,愿意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杨梦丹把上思政课的过程映射到自己的成长旅程。“它教我们要向上向善,教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我们感受国家的发展变化。我会思考是什么让我们的国家成为今天的模样,也会思考什么是我的行为准绳。”


在陈波蓉眼里,学习远不止在课堂上。她喜欢志愿活动,“既能帮助别人,又能让自己的内心得到充实。”去图书馆整理图书、去退休教师家看望老教授、担任校园开放日志愿者、做图书漂流活动志愿者……陈波蓉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她把志愿服务从校内做到校外。在她看来,志愿活动教会了她许多和课堂所学不同的东西,既是她实践自己的想法和初心的方式,也让她不断充实自己的人生。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