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中国TOP68城市就业指南:北京岗位最多 珠三角薪酬未进前10

中国TOP68城市就业指南:北京岗位最多 珠三角薪酬未进前10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21-06-24    浏览次数:

2021-06-24                     新浪财经


来源:投资时报


68个样本城市中,2020年北京上市公司提供了最多的就业岗位,随后是深圳和上海。在人均薪酬方面,四大一线城市中只有北京、上海进入前十,深圳和广州掉队,不如南京、杭州等城市有吸引力


标点财经研究员 黄凤清


选择,是6月的关键词。


数以千万计的高三学子在这个月份选择今后四年的方向;而高校毕业生,则面临着是否就业、何处就业的人生抉择。


是选择,也是竞争。有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为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毕业人数越多,意味着竞争压力越大。加上疫情对就业的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智联招聘于今年5月份发布的《2021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下称《就业力报告》)显示,在对就业形势的感知上,61.4%的硕士受访者表示竞争非常激烈,还有26.4%表示竞争较为激烈。本科生选择这两个选项的比例则分别为55.1%和33.6%。换言之,有近九成的本科及硕士受访者认为就业竞争处于激烈状态。


在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指出,202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再加上还有不少往届未就业毕业生在求职,在国内外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情况下,促进就业的任务更重。


如此背景之下,快速地有的放矢,才能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日前,根据Wind数据,标点财经研究院携手《投资时报》对4328家能获取相关数据的A股上市公司进行了统计分析(数据截至2020年6月1日),选择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0家及以上的城市作为样本,独家制作《中国TOP68城市就业指南·2021》,分别从提供岗位数量、接收本科以上人数、人均薪酬等多个维度筛选出排名靠前的城市。上市公司作为信息披露最为透明的群体,对其进行研究无疑成为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参考。


研究结果显示,北京上市公司提供了最多的就业岗位,2020年末员工总数接近675万人;随后是深圳和上海,上市公司员工总数均超过200万人。同时,这三个城市也是接收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最多的前三甲;除了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外,杭州、南京、武汉等新一线城市上市公司接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数量也较多。


在薪酬方面,68个样本城市中,潍坊上市公司2020年人均薪酬拔得头筹,四大一线城市中只有北京、上海进入前十,深圳和广州掉队,不如南京、杭州等城市有吸引力。与2019年相比,四大一线城市中上海和广州的上市公司人均薪酬均略有下降。


需要提醒的是,部分企业表现极为突出会拉升所在城市的整体水平。因此,选择时需仔细甄别。


岗位数量:北京遥遥领先


从当前A股上市公司的地域分布来看,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均有超过350家上市公司,合计占到整个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四分之一。倘若想进入上市公司就业,这三大城市无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杭州、广州两个城市的上市公司数量也均超过百家,此外,苏州、南京、成都等城市的上市公司数量也较多。


在上市公司提供的岗位数量上,北京遥遥领先,2020年392家上市公司员工数量合计达到674.85万人。其中银行提供的岗位达到195.5万个,建筑装饰类上市公司提供的岗位也接近140万个。在该地上市公司中,农业银行员工数量最多,达到45.9万人,该行也是全A股员工数量最多的上市公司。其次是工商银行,共有员工43.98万人。中国石油员工数量也超过40万人,具体为43.2万人。


除北京外,深圳、上海上市公司提供的岗位也在200万个以上,员工总数分别为296.52万人、203.62万人,分列第二、第三位。其中,深圳提供岗位最多的是电子类上市公司,80家电子类公司员工总数达81.13万人。其次是非银金融类公司,员工总数为40.89万人。而在上海,则是汽车类上市公司提供了最多的就业岗位,其中上汽集团2020年员工人数达20.48万人。


与北京、深圳、上海相比,另一大一线城市广州稍微逊色。该地上市公司有121家,提供的岗位数量合计77.61万个,排名第四。按行业来划分,以南方航空为代表的交通运输类上市公司提供了最多的岗位,员工数量合计近13万人。


上市公司员工数量排名第五至十位的城市依次为杭州、南京、宁波、佛山、重庆和武汉,全部为新一线城市。


与2019年相比,前十城市提供的岗位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最为明显的是佛山,该地44家A股上市公司员工总数由2019年的28.4万人增加至2020年的31.96万人,同比增长12.55%。其中美的集团、海信家电、佛山照明、海天味业等公司的员工数量均有所上升。


相比之下,宜兴、岳阳及金华三地尽管上市公司数量也达到10家甚至更多,但提供的岗位数量有限,2020年上市公司员工人数均不到2万人。


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数:TOP10均超10万


对高校毕业生而言,各公司接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岗位数量也许与自身需求更为贴近。


根据Wind数据计算,按学历划分,A股公司2020年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数量共计920.1万人,在员工总数中占35.26%。也就是说,在A股公司提供的岗位中,有约1/3由本科及以上学历者获得。


68个样本城市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数量最多的同样是北京,达到379.32万人,占其上市公司员工总数的56.21%,高于整体水平。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该地金融类岗位较多,对学历要求较高。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4家国有大行的员工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均超过20万人。


深圳、上海、广州分列第二至四位,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数量依次为93.22万人、81.03万人和24万人。标点财经研究员注意到,深圳、广州两地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数量占其上市公司员工总人数的比重要低于整体水平,分别为31.44%、30.92%。


其中,深圳提供了最多岗位的电子类上市公司,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的比重只有约11%。该地只有1家上市公司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数量超过10万,而北京多达12家。


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数量排名前十的城市还包括杭州、南京、福州、武汉、天津、重庆,人数均在10万人以上。值得一提的是,福州和天津尽管在员工总人数上并未进入前十,但在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数量上呈现出一定优势。


与2019年相比,上述10个城市上市公司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数量均呈增长之势。增幅最大的是杭州,由2019年的19.53万人增至2020年的22.42万人,同比增长14.77%。上海、南京、天津、重庆增幅也均超过10%。


样本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数量不足5000人的城市有5个,分别为海宁、金华、宜兴、岳阳和嘉兴。


人均薪酬:珠三角地区无一进前十


智联招聘发布的《就业力报告》显示,薪酬福利仍是应届生求职时的重点考虑因素,在“应届生求职看中的因素”这一调研中,选择这一选项的比例达到68.5%,同比扩张7.7个百分点。应届毕业生期望薪资分布聚焦在4000—6000元区间内。


那么,从薪酬这一角度来看,哪些城市更具吸引力?


根据相关数据,标点财经研究员计算了A股上市公司2020年人均薪酬:在统计员工年度薪酬时,计算公式为“员工年度薪酬总额=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应付职工薪酬期末余额-应付职工薪酬期初余额”;在计算均值时,将员工人数期初人数与期末人数进行加权平均。


不出所料,金融是人均薪酬最高的行业,银行、非银金融上市公司2020年人均薪酬分别为33.6万元、32.09万元。建筑装饰、采掘和交通运输行业人均薪酬也较高,均超过20万元。纺织服装行业殿后,人均薪酬仅7.3万元。


从城市的角度来看,在上市公司数量不少于10家的68个城市中,与过去几年一样,人均薪酬最高的的依然是潍坊。该地区13家上市公司2020年人均薪酬达到26.39万元,主要是由潍柴动力拉高了整体水平。若将潍柴动力剔除,潍坊上市公司2020年人均薪酬不足10万元,在68个城市中的排名将滑落至倒数第三。


北京上市公司不仅提供了最多的就业岗位,在薪酬上也相当有优势,2020年人均薪酬为25.51万元,仅次于潍坊,较前一年度上升一位。该地392家上市公司中,有191家2020年人均薪酬在20万元以上,占比近五成,中金公司、科锐国际等公司名列前茅。


天津以25万元的人均薪酬排名第三。此外,人均薪酬超过20万元的城市还有6个,由高至低依次为南京(24.66万元)、杭州(24.15万元)、上海(23.13万元)、乌鲁木齐(21.05万元)、福州(20.81万元)、济南(20.77万元),分列第四至九位。排名第十的是青岛,人均薪酬为18.61万元。


据标点财经研究员观察,与2019年数据相比,前十城市人均薪酬的变动趋势出现了明显分化。其中,潍坊、天津、南京、上海、福州和青岛出现小幅下降,其余4个城市则有不同程度上升。


深圳和广州这两个一线城市再次无缘前十。其中,深圳上市公司2020年人均薪酬为17.38万元,排名第14位。广州上市公司2020年人均薪酬为15万元,较2019年略有下降,排在30名开外,具体为第33名。


不仅深圳、广州未能挺进前十,佛山、珠海等珠三角城市亦无一上榜,让人颇感意外。中山甚至以7.01万元的人均薪酬在68个城市中垫底,其中上市不久,从事运动鞋履开发设计、生产与销售的华利集团人均薪酬不足5万元。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