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30 爱生活的巧巧
8月28日,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发布公告,公司原总裁辞职、新总裁上任。具体如下:
2021年8月27日,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董事会收到总裁孙永才先生的辞职报告。孙永才先生因工作调整原因辞去公司总裁及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第 3.05 条项下公司授权代表职务,辞职后将继续担任公司董事长及执行董事职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的规定,孙永才先生的辞职自辞职报告送达董事会时生效。孙永才先生确认与公司董事会之 间无任何意见分歧,亦无任何与辞职有关的事项须提请公司股东及债权人注意。
公司于 2021 年 8 月 27 日召开了第二届董事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会议同意聘任楼齐良先生为公司总裁及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第 3.05 条项 下公司授权代表职务,任期为自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至第二届董事会任期 结束之日止。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中文简称“中国中车”,英文简称缩写“CRRC”)是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由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对等原则合并组建的A+H股上市公司。经中国证监会核准,2015年6月8日,中国中车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现有46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员工17万余人。总部设在北京。
中国中车承继了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业务和资产,是全球规模领先、品种齐全、技术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主要经营:铁路机车车辆、动车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机械、各类机电设备、电子设备及零部件、电子电器及环保设备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修理、销售、租赁与技术服务;信息咨询;实业投资与管理;资产管理;进出口业务。
中国中车坚持自主创新、开放创新和协同创新,持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了世界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技术平台和制造基地,以高速动车组、大功率机车、铁路货车、城市轨道车辆为代表的系列产品,已经全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地理环境,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中国中车制造的高速动车组系列产品,已经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发展成就的重要名片。产品现已出口全球六大洲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并逐步从产品出口向技术输出、资本输出和全球化经营转变。
▲孙永才
孙永才先生,1964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博士研究生学历,正高级工程师,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亦任中国中车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执行董事。孙先生曾任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党委书记、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北车股份总工程师、北车集团党委常委;北车股份党委常委、副总裁;中国中车股份副总裁;中国中车集团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孙先生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铁道学会特等奖、一等奖,2018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称号并获评“复兴号”高速列车研制的主持者,2019年被中宣部、中组部等九部委授予建国70周年“最美奋斗者”称号。
▲楼齐良
楼齐良先生,1963 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大学学历,正高级 工程师,现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总裁,亦任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党 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楼先生曾任中国南车集团公司南京浦镇车辆厂副厂长, 厂长兼党委副书记,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和党委副书 记,中国南车集团公司党委常委。2012年10月至2015年5月任中国南车股份 有限公司副总裁、党委常委。2015年5月起任公司党委常委,2015年6月至2019年10月任公司副总裁。2019年10月起任公司党委副书记,2019年12月起任公司执行董事,2021年8月起任公司总裁。
祝中国中车更好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14029元,比上年增长6.7%,增速比2021年回落3.0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6%;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5237元,比上年增长3.7%,回落5.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
点击查看详细>>调休,给人的感觉好累,像是活生生的把本来有的假期,勉强凑在一起。出行有一定的麻烦,到处是人挤人,高速上面也塞车,吃饭逛街都要排队,有点影响出行体验。
点击查看详细>>增加一天五一假期,政府机关和国营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提高效率、压缩形式主义环节就能实现对工作时间的补偿,多数民营企业同样可以用提高效率解决这个问题。
点击查看详细>>丰台仲裁委作出裁决:吴某璋向银河证券支付赔偿金16.26万元,驳回银河证券的其他仲裁请求。
点击查看详细>>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疫情多发散发等多重因素冲击,我国果断采取有效措施稳就业、保就业,确保就业形势整体稳定。
点击查看详细>>2022年上海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经济中心城市首位;实际使用外资超过235亿美元,规模创历史新高;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增60家和25家,累计分别达到891家和531家;
点击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