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31 财讯网
iResearch发布2021职场社交研究报告:MAIMAI月度独立设备数占全行业97%
日前,第三方大数据机构iResearch发布《2021中国白领人群消费及职场社交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近几年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同时,来自第三产业的职场白领人群消费能力较强,每月支出占收入平均比例高达42.4%,其中餐饮食品和子女教育是他们消费最高的领域。
行业趋势方面,超过50%白领希望通过职场社交来提升学习,吸收多样化知识,拓展人脉。在国内职场社交行业的发展上,MAIMAI月度独立设备数占细分行业的97%,总使用次数与总使用有效时间占比也均超过90%,领跑国内职场社交赛道。
【职场白领消费趋势值得关注】
报告指出,2021年随着国内出生率及适龄劳动力人口的下降,劳动力供给侧市场面临较大压力,个体劳动者的价值愈发凸显。同时,产业结构也在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吸纳的就业人数比重逐渐上升。艾瑞本次调研主要针对三大产业中从事脑力劳动的企业职员,他们被定义为职场白领人群。
什么是职场白领?报告提到,职场白领多是在一线、新一线及二线城市工作的企业职员,多数集中在25-39岁年龄段,普遍在专科及以上学历。其中,一线城市白领个人月收入多在6400元及以上,新一线城市在4500万及以上,二线城市白领在4000元及以上。
报告指出,职场白领人群普遍拥有较好的经济实力,白领人群个人月收入均值为11578.6元,68.3%的职场白领月收入超过8000元,超过66%的职场白领拥有个人住房或私家车。同时,白领人群敢于消费,将超过四成的收入用于消费支出,其中餐饮食品和子女教育是职场白领人群日常花费最大的领域。在不同年龄段职场白领的消费差异中,85后人群在汽车方面的消费更大,90后人群在休闲娱乐和宠物相关的消费方面更突出,而95后白领则更愿意投资自己。
【职场社交是职场白领的重要“刚需”】
93%的职场白领对职场社交持积极认可态度,认为职场社交能够有助于团队之间更好协作,有助于自身职业发展,超过50%白领希望通过职场社交来提升学习,与更多优秀的人进行交际。其中70后白领最希望通过社交来学习新技能,而95后白领则更希望通过职场社交来提升个人职业品牌或丰富业余生活。
但人脉缺乏,难以打破固有的社交圈层是职场白领开展社交的主要问题,其次是职场社交中潜规则较多,酒桌应酬劳神伤神,带来很多无效社交。如何进行有效的职场社交,成为许多职场白领的重要刚需。
【MAIMAI领跑国内职场社交行业】
报告指出,庞大的网民基数,以及线上社交场景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职场社交类App产品的不断演进。2004年国内商务社交开始在PC端产生萌芽,2013年脉脉的成立开启了本土化职场社交App的发展,2014年全球化职场社交平台领英进入中国市场,2015-2017年行业高速发展出现多个竞争玩家,2018年行业进入成熟期,细分赛道头部效应初显。
根据iResearch UserTracker第三方网民网络行为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4月份,本土职场社交平台脉脉在独立设备数和用户活跃度方面远超其他玩家,领跑职场社交赛道。其中月度独立设备数脉脉在全行业占比高达97%,月总使用次数与总使用有效时长的产比也均超过90%,成为事实上的行业领跑者。
报告最后,分析了国内职场社交行业的三大未来发展趋势:一是用户的职场社交需求是复合型需求,内容及服务多元的职场生态平台将迎来更多发展契机;二是便捷高效和跨圈层的线上职场社交是未来的主要形态,打破行业圈层壁垒,实现跨圈层流动的职场社交平台能够更好的帮助职场白领打造数字时代竞争力;三是以脉脉为代表的“职场社交+求职招聘”的社交招聘正在逐渐成为企业获取人才的新方式,雇主品牌能够通过职场社交平台来吸引、储备和获取有着潜在求职需求的被动求职者。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14029元,比上年增长6.7%,增速比2021年回落3.0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6%;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5237元,比上年增长3.7%,回落5.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
点击查看详细>>调休,给人的感觉好累,像是活生生的把本来有的假期,勉强凑在一起。出行有一定的麻烦,到处是人挤人,高速上面也塞车,吃饭逛街都要排队,有点影响出行体验。
点击查看详细>>增加一天五一假期,政府机关和国营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提高效率、压缩形式主义环节就能实现对工作时间的补偿,多数民营企业同样可以用提高效率解决这个问题。
点击查看详细>>丰台仲裁委作出裁决:吴某璋向银河证券支付赔偿金16.26万元,驳回银河证券的其他仲裁请求。
点击查看详细>>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疫情多发散发等多重因素冲击,我国果断采取有效措施稳就业、保就业,确保就业形势整体稳定。
点击查看详细>>2022年上海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经济中心城市首位;实际使用外资超过235亿美元,规模创历史新高;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增60家和25家,累计分别达到891家和531家;
点击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