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2 小松社会趣闻
深圳这个城市,相信很多人都不会对它陌生,甚至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就是这样一个大城市,却面临了数年不调整薪资的尴尬局面,不少人吐槽称深圳已经很多年没涨过工资了,相反房租却是一刻也没有停过!
对于在深圳务工的人而言,最关心无非就是两个问题,一是薪资,二是房租,可是两者似乎极不协调!
从全局来看,深圳大部分区域房租单间均突破1000+,工资呢基本稳定在最低2200元一个月,相比之下感觉工资真的太低。
不少务工者也想过逃离深圳,但是兜兜转转又回来了,即便生活会有些艰难还是得勉励前行!
很多人看到网络数据,会误以为深圳打工人人月入过万,根据2021第二季度人均标准显示:深圳人均月收入为10983元…
数据看起来很亮眼,但是实际能有这个收入的仅有27%,也就是说深圳73%的人群是不到一万元工资的,大部分保持五六千。
深圳大部分的中位数工资,就足以说明了这个问题,中位数薪资标准为5300元,只要收入超过5300,就已经至少超过深圳几百万人了…
多年不调薪的背后,隐藏了无数农民工的心酸,挣的钱至少三分之一给房东,甚至害怕收到房东的信息,因为他们不是催租就是涨租!
不久前,深圳人社局公布了深圳最新薪资标准,将在原有的基础上调薪,每月上调360元(即2560元),这是深圳数年来首次大幅度调薪,涨幅高达近16%…
说到这里很多人就会关心何时涨了,这个问题深圳还是比较雷厉风行的,说了就会去干,很快便拟订了调薪的确切时间…
2021年9月1日开始,深圳市最低基本工资从原来的2200元/月上升到2560元/月。这无疑给成千上万的环卫工人,绿化工人和流水线普通员工带来惊喜。
这个消息无疑是农民工的福音,心心念念的涨工资终于来了,幸福来得太突然,但是也有个疑问,房租会不会也涨!
在深圳市,许许多多一线环卫工人和绿化工人不包住不包吃,一个月干满,没有星期六和星期天,月薪大概3000元上下。
他们一边清扫,或者修剪花草,一边捡起瓶子拉罐和废纸废铁。一个月下来,卖废品的收入平均大约300至400元。
他们每天自己买米买菜和做饭炒菜,大概每月花费300多元钱,关于住房,极少单独一个人租房的,一般是一个家庭的几名家庭成员共同租房。也有很多夫妻租房的。
如果单独一人租房,一般租最偏僻最狭窄的廉价房。一般来说,一年也可存下将近3万元钱。他们说,比在家种点责任承包地,收入高多了。现在每月又多了360元,年纯收入可达3万元了。
深圳制造业工厂遍地开花,月薪10000元以上者很多,其实他们只占农民工群体的不到10%而已。数百万流水线工人的基本工资就是深圳市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他们天天靠加班加点,一个工资也就是4000~5000多元一个月,对于他们来说两班倒工作制是常态,只有极少数人不乐意加班。也有以件计酬的,工人们每天拚命干,计件工资有可能高于计时工资。
既然规定出来了,那么剩下的就执行的问题了,有些企业阳奉阴违,表面上迎合涨薪制度,也会搞出一些条条框框!
各种克扣员工的工资,甚至有些工厂会将招聘工作给到中介,完美的避过了所谓的涨薪制度,还减轻了风险!
如今涨薪已经实锤,深圳市政府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希望老板们认真落实。
回顾这些年在深圳的经历,一旦有关部门调控工资,都会迎来房租上涨,房东几乎和工资同步,甚至有时快一步!
据一个朋友说他居住的城中村,房东一年会给他们涨租二次,每次涨幅一百元,这样折算下来,基本工资就是调了个寂寞…
钱到了务工者口袋还没捂热,就被房东给拿了去,这就是深圳数百万务工者的真实写照,年年打工一场空!
有网友表示:看到涨工资高兴了一秒,我们房东基本同步了,下个月房租上调200元一个月,如果老板没有涨工资或者落实不及时,我还得亏钱!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14029元,比上年增长6.7%,增速比2021年回落3.0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6%;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5237元,比上年增长3.7%,回落5.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
点击查看详细>>调休,给人的感觉好累,像是活生生的把本来有的假期,勉强凑在一起。出行有一定的麻烦,到处是人挤人,高速上面也塞车,吃饭逛街都要排队,有点影响出行体验。
点击查看详细>>增加一天五一假期,政府机关和国营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提高效率、压缩形式主义环节就能实现对工作时间的补偿,多数民营企业同样可以用提高效率解决这个问题。
点击查看详细>>丰台仲裁委作出裁决:吴某璋向银河证券支付赔偿金16.26万元,驳回银河证券的其他仲裁请求。
点击查看详细>>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疫情多发散发等多重因素冲击,我国果断采取有效措施稳就业、保就业,确保就业形势整体稳定。
点击查看详细>>2022年上海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经济中心城市首位;实际使用外资超过235亿美元,规模创历史新高;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增60家和25家,累计分别达到891家和531家;
点击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