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5 大拇指财经
广东顺德魔星人网络科技官方帐号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至2021年上半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7642元,同比实际增长12.0%,两年平均实际增长5.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125元,同比实际增长10.7%;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248元,同比实际增长14.1%,由此可见,上半年期间,无论是城市居民,或者农村居民,收入都要相比上一年有明显的提升。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消费能力也是很高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1471元,同比实际增长17.4%,两年平均实际增长3.2%,同时,城市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为14566元,实际增长16.0%;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为7464元,实际增长19.7%。
显然,上半年以来,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一般来说,居民的消费能力,主要还是由工资收入来决定,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大致可以把工资收入划分为“6个阶层”,不妨让我们来看看分别是哪几个。
工资分为6个阶层
按照目前的工资状况,这6个阶层可以划分为:低薪、普薪、中产、高薪、超高薪以及富豪。一般来说,每个月工资不足2995元的群体,就被划分为“低薪一族”,而这类人群基本为在校学生,或者是退休员工,按照目前的社会人口来计算,低薪族的比重大概约为47.7%;
此外,如果每月工资达到了2995元以上,但尚未超过7345元,就被划分为普薪阶层,目前来看,这类人群从事的行业较多,例如从事“送外卖”、“网约车”等自由职业,或者是公司上班族,而这类人群在社会人口中的比重也比较高,达到了39.4%;
如果每月工资收入水平在7345元~20600元这一区间的,就属于中产阶层,而能达到这个薪资标准的群体,基本是企业的高级职员,或者是部分个体经营户,目前中产阶层群体的比重达到了10.9%。
如果工资收入满足20600元~36589元,就会被划分入高薪阶层,能成为高薪一族的,大都是一些知名企业的高管,而这类人群约占我国总人口的2%。最后就是“超高薪”以及富豪,按照标准来看,工资在36589元以上的劳动群体就会被划分进“超高薪”阶层。
至于富豪,那收入水平就会更高出一截,不过,处于这2个阶层群体,所占的比重甚至还不足1%。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按照目前的工资划分标准,“普薪+低薪”成为了我国的主力军,两者占比之和达到了87.1%,那么大家的工资收入水平究竟如何呢?
87.1%的低普薪人群
按照低普薪的人群占比来看,如果你每个月的薪资水平能达到7345元,那么就已经超过我国87.1%的人了。不过,工资收入达到每月7345元也不完全能体现生活质量高。
举个例子,如果这一工资水平是在北上广深,那么扣除每个月的必要开支后,剩下的又还有多少呢,然而,如果是在三四线的小城市能达到7345元这一工资的话,每个月的必要开支相对于北上广来说,肯定是要节省很大一部分。
由此可见,大家要是想每个月的生活质量都能处于一个比较高水准的地步,还是得努力把工资收入再提升一截。试想一下,如果你的月收入水平达到中产阶级,或者是“高薪”、“超高薪”,甚至跨入“富豪”行列,那么你每个月过得肯定会很舒适,并且,每个月都能省下不少的钱来做合适的投资理财,这样一下,财富也就慢慢累积起来了。
实际上,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劳动职员或许都属于“低普薪”这一阶层的群体,那么对于这两类群体的劳动人员来说,要想“一步登天”跨入中产、高薪、超高薪甚至是富豪阶层,基本是不太现实的,需要慢慢打磨自己,增强自身价值。那么看完这6类阶层过后,你觉得你目前所在的阶层是哪一类呢?
(本文由大拇指财经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14029元,比上年增长6.7%,增速比2021年回落3.0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6%;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5237元,比上年增长3.7%,回落5.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
点击查看详细>>调休,给人的感觉好累,像是活生生的把本来有的假期,勉强凑在一起。出行有一定的麻烦,到处是人挤人,高速上面也塞车,吃饭逛街都要排队,有点影响出行体验。
点击查看详细>>增加一天五一假期,政府机关和国营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提高效率、压缩形式主义环节就能实现对工作时间的补偿,多数民营企业同样可以用提高效率解决这个问题。
点击查看详细>>丰台仲裁委作出裁决:吴某璋向银河证券支付赔偿金16.26万元,驳回银河证券的其他仲裁请求。
点击查看详细>>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疫情多发散发等多重因素冲击,我国果断采取有效措施稳就业、保就业,确保就业形势整体稳定。
点击查看详细>>2022年上海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经济中心城市首位;实际使用外资超过235亿美元,规模创历史新高;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增60家和25家,累计分别达到891家和531家;
点击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