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8 IPP评论
IPP评论是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台。
导读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成效、经济走上复苏轨道、扶持政策加码和落地,我国就业已呈现逐步回稳向好态势。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仍长期存在,外部不稳定因素也将持续对我国的就业造成影响。
2020—2021年,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对城镇居民就业形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对于不同就业结构的城市来说,城镇居民所认为的就业制约因素存在较大差异。这意味着各地在部署稳就业工作时应有所侧重。
本文将以广佛莞三地为例,围绕其就业结构和问卷调查结果来说明城镇居民就业制约差异,并提出相关建议。
受疫情影响,企业采用线下招聘会、校园招聘等面对面为主的招聘方式的比例显著减少。 图源:网络受疫情影响,企业采用线下招聘会、校园招聘等面对面为主的招聘方式的比例显著减少。
就业结构分布特征
本文将从产业分布和行业分布两个方面,来说明不同城市在就业结构上存在的差异。
(一)就业结构的产业分布
数据显示,2015-2019年期间,广佛莞三地产业结构均不断优化,第一、二产业就业人数占比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持续上升。但在广州市,第三产业一直是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占比最高。而佛莞两市则主要是第二产业(图1)。
图1:2015—2019年,广州、佛山、东莞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占比分布
数据来源:广东省统计年鉴。
2015年,广州市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分别为62.87万人、286.9万人、461.22万人,占比分别为7.75%、35.38%和56.87%。三大产业就业结构呈现“三、二、一”的格局,这是广州市正在迈向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的体现。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广州市就业人员从第一、二产业进一步转移到第三产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2019年,广州第一、二、三产就业人数分别为62.24万人、266.55万人和797.1万人,占比分别为5.53%、23.67%和70.8%。与2015年相比,第一、二产业占比分别减少了2.22、1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了13.93个百分点,就业结构更加合理。
2015年,佛山、东莞两市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分别为21.63万人、253.23万人、163.55万人和6.08万人、445.81万人、201.52万人,占比分别为4.93%、57.76%、37.31%和0.93%、68.23%、30.84%。产业结构均呈现“二、三、一”的格局,这意味着广佛两市正处在工业化的阶段。
近年来,两市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快速增加,但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据主要地位,第二产业仍然是从业人员最多的产业。2019年,两市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分别为247.63万人和257.53万人,占比分别为46.6%和36.22%,与2015年相比,分别增加了9.29和5.37个百分点。两市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分别为263.24万人和447.87万人,占比分别为49.53%和62.89%,在三大产业中占比仍然最高。
图2:2015—2019年,广州、佛山、东莞三大产业就业人数
数据来源:广东省统计年鉴。
(二)就业结构的行业分布
数据显示,2015-2019年期间,广佛莞三地的制造业均是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但广州市制造业的占比不足30%,其他行业,特别是第三产业中的部分行业,就业吸纳的能力较强,且吸纳人数较为均衡(图3)。佛莞两市制造业的占比均超过50%,东莞市甚至超过70%,占据绝对地位,其他行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极弱(图4、图5)。
图3:2015—2019年,广州市分行业就业人数占比
数据来源:广东省统计年鉴。
2015—2019年期间,广州市制造业吸纳人数平均占比为23.97%,占比最高。之后依次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06%)、批发和零售业(8.52%)、教育(7.7%)、租赁和商业服务业(7.42%)、建筑业(7%)、房地产业(6.31%)等,上述行业主要属于第三产业,且其平均占比均超过了6%。随着时间的推移,广州市制造业就业吸纳的占比逐年降低,而金融业、房地产业、教育、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的占比不断提升,这意味着制造业就业吸纳的主导地位正在不断减弱,而第三产业中部分行业的吸纳能力不断增强。
图4:2015—2019年,佛山市分行业就业人数占比
数据来源:广东省统计年鉴。
2015—2019年期间,佛山、东莞两市制造业吸纳人数平均占比分别为66.45%、77.7%,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在佛山市,除制造业外,仅有教育业就业吸纳平均占比超过5%,而东莞市其他所有行业的平均占比均低于5%,就业吸纳能力极弱。随着时间的推移,佛山市、东莞市制造业的就业吸纳占比逐年降低,但主导地位并未发生变化,2019年,两市制造业的比重依旧超过就业人数的一半,分别为57.5%、71.71%。
图5:2015—2019年,东莞市分行业就业人数占比
数据来源:广东省统计年鉴。
可以看到,广州市的就业人员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且行业就业吸纳能力相对较为均衡,佛莞两市则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制造业。当前,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不可避免对企业用工和劳动力市场带来影响。但不同产业、不同行业受到的冲击有所不同。冲击的差异性会进一步影响制约城镇居民就业的主要因素。由于广佛莞三地的就业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其就业形势也会受到不同的影响。
城镇居民就业制约因素
为了解居民实际情况,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于2020—2021年期间,通过电话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广佛莞地区城镇居民对于就业形势判断的数据资料,经整理后得到有效问卷551份,其中广州246份、佛山148份、东莞157份。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地区就业制约因素既有共同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广州及佛莞两市居民均认为就业渠道的不完善会制约本地居民就业。除就业渠道外,广州居民更强调个人能力和就业稳定性对就业的制约,佛莞两市居民更强调外部环境和年龄对就业的制约。
(一)共同点:就业渠道
就业渠道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就业服务平台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有待提高。一方面,由于就业服务信息平台缺乏适当的监管,平台本身的真实性以及平台上商家信息的真实性都难以获得保证,降低了居民对于就业平台的信任感,进而对居民就业造成不利影响。例如,有受访者表示“现在找工作,在平台上找不太清楚,担心真实性,没有政府核实是不是真的有这个公司。我现在也想换工作,但是不知道那个公司是真是假。”
另一方面,由于平台缺乏足够的资源对所有招聘信息进行严格审查,致使居民就业时容易遭遇虚假的招聘信息,并且这种现象在政府平台和市场平台均有出现。例如,有受访者表示“就业中心、人才市场是废的,在人才市场,很多人都被骗,招聘部门和实际工作不符,我2017年毕业,人才市场打电话给我,说有什么工作都符合,不要信的。”
二是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较少。目前,一般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包括参加各类招聘和双向选择活动、浏览各类就业信息网站、查阅媒体广告,如报纸、刊物、视频媒体等。对于大学生来说,还可以通过参与校企合作实习,如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活动来获取信息。
受疫情影响,企业线下宣讲活动难以开展,线上平台又普遍面向大学生群体,就业网站又存在诸多虚假信息,对于很多求职者来说,获取有效就业信息的难度越来越大。依靠人际关系介绍成为了部分求职者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途径。例如,有受访者表示“靠熟人找工作”。
三是招聘面试不便。同样受疫情防控影响,企业采用线下招聘会、校园招聘等面对面为主的招聘方式的比例显著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采用视频招聘、远程面试等线上方式。但受访者表示,线上面试同样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一些人不能网络面试”“面试没有以前方便”“面试效果没那么好”等。
(二)差异性
除了就业渠道外,对于广州等以第三产业、服务业为主的城市来说,一是个人能力会制约就业,主要表现在经验、技术、学历、专业等方面。与第一、第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该产业对人才的知识储备、技术水平、应用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第三产业内部行业结构的特点在于岗位的多层次性和变动性,特别是三产中新兴行业的迅速发展和传统行业的技术升级,催生了大量技术含量较高的职业岗位,这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是掌握多种知识技能、以及善于吸纳新知识、新技术,社会适应性强的复合型、开放性人才[1]。
同时,由于我国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与培养方式改革相对滞后,人才培养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2],特别是不能与第三产业相适应。在此背景下,广州居民就业时,会面临更多个人能力方面的制约。例如,不少受访者提到“专业性要求较高、看重经验,尤其是对应届毕业生”“找工作很大困难,一般都要几个证”“学历要求比较高”等。
二是就业稳定性会制约就业,主要表现在工资、社保、福利、裁员等方面。对于广州等以第三产业、服务业为主的城市来说,一方面,其经济发展速度普遍更快,城镇化水平更高,对于广大居民、特别是年轻人来说,生活压力往往更大。
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较高的支出,会导致居民更加关注工作对于物质生活的保障。例如,有受访者提到“担心工作薪酬会比较低”“私人企业和体制内工作相比差距大、薪金低,保障制度不好”“有能力到国企工作更好一点”。
另一方面,在疫情期间,餐饮、住宿、文旅等服务行业往往会遭受更为严重的冲击,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难以抵御疫情带来的风险时,便会选择裁员、降薪等措施,甚至是倒闭。例如,2021年8月,成立于1995年的广州东海堂饼屋受疫情影响,遭遇了严重的经营困难,并发布了歇业公告。因此,对于广州居民来说,企业裁员、倒闭便成了制约就业的重要因素。
对于佛莞等以第二产业、制造业为主的城市来说:
一是外部环境会制约就业,主要是会受到国际形势、疫情、贸易摩擦等方面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发展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外向型经济,佛山、东莞就是外向型城市的代表。其出口的产品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其他要素密集型产品在国际上尚不具备竞争力。
这样的国际分工导致这些城市会更容易受到国际局势、国际市场等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在全球疫情和贸易摩擦背景下,国际市场需求低迷,断链、断单等风险显著增加,进而对佛山、东莞等城市的居民就业造成不利影响。例如,受访者提到 “外贸出口影响比较大,很多出口的订单减少”“现在很多工厂受疫情影响处于暂停状态”。
二是就业年龄歧视会制约就业。就业中的年龄歧视是指基于人的年龄因素而不合理的区别对待。在佛莞地区,一方面,就业年龄歧视分布很广。问卷结果显示,不论性别、学历、婚姻状况等,很多劳动者都因年龄大遭遇了歧视。另一方面,就业年龄歧视导致企业用人导向出现偏误,注重劳动力“年轻、好用”,忽视了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背后所需要的资源经验储备。
问卷结果显示,相比一般的低龄劳动者,即便拥有更多的就业技能和经验,大龄劳动者在佛莞就业市场上仍旧处于劣势地位,无法顺利就业。例如,有受访者提到“我们有经验,除了年龄大的问题”。
相关建议
稳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短期应急管理与长期稳定发展之间的平衡,还涉及劳动力市场需求扩大与劳动者就业能力培养之间的平衡、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之间的平衡[3]。
为做好当前形势下的稳就业工作,各地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就业分布特征,并根据就业形势变化调整政策力度,有针对性地出台政策。本文将针对广佛莞三地的就业难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各地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提供参考。
(一)广佛莞三地均要注重就业渠道的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对就业平台的监管。通过完善社会征信系统来提高市场就业服务平台的真实可靠性。例如,可建立平台的诚信度等级制度,使市场平台从自身诚信建设的角度,严查商家各类有效证件的真实性,来间接地提高商家发布就业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要在全社会开展诚信宣传,通过有效的失信惩罚来规范社会风气[4]。
二是畅通就业信息传播渠道。政府有关部门应努力拓展各类就业信息传播途径,同时应积极引导广大居民学会广泛收集就业信息,科学处理就业信息,努力提升就业信息有效利用率。一方面,要注重居民就业信息收集时渠道选择的偏好,发挥不同信息传播渠道的优势,结合企业、行业、区域自身特点,合理选择不同媒体,实现就业信息的有效传播。
特别要重视自媒体的选择,充分发挥其扁平化传播、受众面广、传播速度快、传播成本低的优点,更好地服务广大居民的求职[5]。另一方面,要扎实有效地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居民掌握信息收集、筛选的原则与方法,有效分析和利用所收集的就业信息。同时,应引导居民增强防范意识,提升对就业信息真伪的辨别能力。
(二)对于广州等以第三产业、服务业为主的城市来说,还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优化人才供给。无论是高校毕业生还是在职人员,其就业困难的核心症结都在于部分劳动者个人能力水平不足。这就要求政府采取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分类帮扶,因人施策。
对于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来说,要增强毕业生适应市场和企业实际需要的能力。例如,要优化高校学科专业布局,及时减少、撤销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同时,要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和社会实践,把实习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对于在职人员来说,需要以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能力素质为核心。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开展常态化、大规模、多方式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并建立长效机制,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基础能力建设[6]。
二是要优化城市公共服务供给,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首先,要深入推进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牢抓住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社会问题,正确处理基本与非基本、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提升托幼、上学、就医、养老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质量水平[7]。其次,要推进基本服务均等化,打破体制、部门、地域等限制,使劳动者能够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化。2021年3月,发改委等部门印发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此类城市应结合实际抓紧制定本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具体实施标准。最后,要继续加强各项援企稳岗政策的贯彻落实。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减轻企业社保缴费负担,确保居民社会保障水平至少维持当前水平或进一步改善。同时,继续加大失业保险援企稳岗力度。
(三)对于佛莞等以第二产业、制造业为主的城市来说,要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要引导企业开拓国内市场。2020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对外贸企业在拓展内销市场给予政策支持。此类城市应在国家统一政策目标指导下,因地制宜推动出口产品转内销工作。
转内销的核心在于精准对接国内消费需求,可应用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技术,通过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研发适销对路的内销产品。针对外贸企业拓展内销过程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如拓展销售渠道难、生产线转向难、品牌建设难、产业链供应链调整难等问题,地方政府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从资金支持、平台搭建、品牌建设和提高国内市场的规范化水平等方面加大对外贸企业的帮扶力度。
二是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用人观念,倡导“人尽其才”。随着近年来出生率的逐步降低、市场劳动力供给的减少,用工难、用工荒的情况不仅在高质量就业岗位出现,并呈现向低质量就业岗位蔓延的趋势。因此破除“年龄歧视”“中年歧视”,提高大龄职工的劳动参与率,对于佛莞等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此外,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也需要人才资源储备,因此,企业也不能忽视大龄劳动者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针对大龄职工越来越难适应新岗位的现象,政府应引导企业通过打造“再培训、再教育”体系,更新大龄职工的知识结构,开发大龄职工的技能红利。
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14029元,比上年增长6.7%,增速比2021年回落3.0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6%;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5237元,比上年增长3.7%,回落5.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
点击查看详细>>调休,给人的感觉好累,像是活生生的把本来有的假期,勉强凑在一起。出行有一定的麻烦,到处是人挤人,高速上面也塞车,吃饭逛街都要排队,有点影响出行体验。
点击查看详细>>增加一天五一假期,政府机关和国营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提高效率、压缩形式主义环节就能实现对工作时间的补偿,多数民营企业同样可以用提高效率解决这个问题。
点击查看详细>>丰台仲裁委作出裁决:吴某璋向银河证券支付赔偿金16.26万元,驳回银河证券的其他仲裁请求。
点击查看详细>>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疫情多发散发等多重因素冲击,我国果断采取有效措施稳就业、保就业,确保就业形势整体稳定。
点击查看详细>>2022年上海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经济中心城市首位;实际使用外资超过235亿美元,规模创历史新高;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增60家和25家,累计分别达到891家和531家;
点击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