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0 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王小涵 通讯员 范洪艳
10月19日,省人社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前三季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形势。
据悉,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人社系统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稳就业、惠民生、促改革、防风险、保稳定,全省人社事业发展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坚持就业优先
守住保居民就业基本盘
实施创业齐鲁•乐业山东行动,延续实施稳岗返还、失业保险扩围等政策,全力稳就业保就业。截至9月底,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7.6万人,同比增长3.97%,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10万)的88.75%,快于时序进度13.75个百分点。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5.6万)的96.60%。城镇调查失业率逐步回落,持续控制在5.5%以内。
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开展高校毕业生留鲁来鲁推进行动等活动,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截至9月底,全省2021届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高于去年同期5.57个百分点。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3.1万人,较去年同期增长13.34%。全省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达40.67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2%;吸纳中西部脱贫人口来鲁就业22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7.7%。
提高创业带动就业能力。持续实施齐鲁乡创、创业金服、创业引领三项计划,1-9月,全省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6.43亿元,发放总量和增量全国第一。推进省级创业创新示范综合体建设,我省2家孵化基地入选第五批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质量年活动,截至9月底,全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90.5万人次,其中以工代训178.9万人。
培育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济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获批国家级园区,我省成为全国第3个拥有2家国家级园区的省份。2020年,全省人力资源服务业营业收入达987个亿,同比增长39%。
筑牢失业风险防范底线。落实失业保险金、失业补助金等政策,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截至9月底,全省发放失业保险金32.31亿元,为失业人员代缴医疗保险费5.55亿元。
坚持筑牢底线
织密编牢社会保障安全网
扎实推进社保制度改革。落实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做好职业年金投资运营。截至9月底,全省职业年金基金规模达1078.89亿元。完善建筑业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机制,新开工和在建项目实现工伤保险全覆盖。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延续实施至2022年4月30日。
着力实现“扩面”“提待”。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开展“社保政策你我他” 起底式宣传解读活动,提高群众参保积极性。截至9月底,全省职工养老、居民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3180.1万人、4607.2万人、1528.3万人、1892.9万人,较上年分别增加133.9万人、16.8万人、62.2万人、70.8万人。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总体调整水平4.5%,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17连涨”。第八次提高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142元提高至150元,增幅5.63%。连续第17年提高一至四级工伤职工伤残津贴等工伤保险三项定期待遇标准,保障工伤职工和工亡职工供养亲属基本生活。
提升社保服务质效。创新推进职工养老保险“静默认证”,领取人在“无感知、零打扰”的情况下即可“免审即享”,被省委改革办筛选确定为5个省级部门流程再造改革典型案例报送中央改革办。
严格防范基金运行风险。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问题专项整治,增强基金风险防控能力。
坚持改革攻坚
加快构建人才集聚发展新高地
落实“人才兴鲁”行动,打造人才发展高地。在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育方面,实施“万名博士、十万硕士、百万大学生创业齐鲁计划”,今明两年全省计划每年吸引大学生60万人左右。整合博士(后)补助发放政策,新增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6家、博士后507人,博士后在站人数首次达到5000人以上。
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技能兴鲁”行动,新增“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2人、“全国技术能手”9人。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全省共培养新型学徒超过6万人。启动省级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全面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839家企业自主评价技能人才14.5万人。
持续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一件事”服务试点,围绕事业人员职业全周期,将招聘、调动、退休等人社领域服务事项,整合为“一件事”,实现用人单位线上一次填报,相关业务并联办理,提升服务质效水平。
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制定技术经纪、大数据工程等新就业形态职称标准,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领域扩大到8个职称系列。创新探索开发区特色专业职称评审,目前,951人取得工业互联网特色专业职称,217人取得船舶与海工装备特色专业职称,72人取得物联网及智能制造特色专业职称。推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电子合格证明,目前已生成电子合格证明20余万份。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拓展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内容,新核发“山东惠才卡”1199张。同时,配合做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开展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项目,正向激励作用更加凸显。
坚持系统治理
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我省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织密劳动者“防护网”。
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序推进电子劳动合同试点,出台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工业园区评价管理办法以及联合激励措施,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公布全省最低工资标准,深入推进企业收入分配改革。制定出台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文件,全面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加大根治欠薪力度。在全国率先建成全省统一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全省1.95万个建设项目纳入平台监管,实名制信息384.9万人,代发工资859.2亿元。创新推行工程建设项目街镇“工长制”,开展根治欠薪制度全覆盖专项行动,公布重大违法行为82件,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名单41个,“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欠薪线索办结率达到95.59%。
强化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设立拖欠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大力推行“互联网+调解”,前三季度,线上受理争议案件3215件。深化仲裁要素式办案改革,加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力度,前三季度,全省受理争议案件10.27万件,涉及劳动者10.93万人,涉案金额20.65亿元。
坚持优化服务
打造有温度的人社服务品牌
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推进“人社干部走流程”,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截至9月底,全省人社部门开展“走流程”14126次,发现问题4278处,完成整改3792项。实施“双全双百”工程,推进“人社服务快办行动”,落实83个事项告知承诺制,47个事项实现全省通办,全程网办事项达75项,34个高频事项实现掌上办理。开展信息化创新提升行动,落实社保卡人社领域95项应用,截至9月底,全省社保卡持卡人数达9613万,电子社保卡签发量达4517万。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14029元,比上年增长6.7%,增速比2021年回落3.0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6%;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5237元,比上年增长3.7%,回落5.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
点击查看详细>>调休,给人的感觉好累,像是活生生的把本来有的假期,勉强凑在一起。出行有一定的麻烦,到处是人挤人,高速上面也塞车,吃饭逛街都要排队,有点影响出行体验。
点击查看详细>>增加一天五一假期,政府机关和国营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提高效率、压缩形式主义环节就能实现对工作时间的补偿,多数民营企业同样可以用提高效率解决这个问题。
点击查看详细>>丰台仲裁委作出裁决:吴某璋向银河证券支付赔偿金16.26万元,驳回银河证券的其他仲裁请求。
点击查看详细>>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疫情多发散发等多重因素冲击,我国果断采取有效措施稳就业、保就业,确保就业形势整体稳定。
点击查看详细>>2022年上海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经济中心城市首位;实际使用外资超过235亿美元,规模创历史新高;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增60家和25家,累计分别达到891家和531家;
点击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