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湖南:近7成2022届高校毕业生已就业

湖南:近7成2022届高校毕业生已就业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22-01-30    浏览次数:

2022-01-30           本地头条先知道


就业观丨湖南近7成2022届高校毕业生已就业


中人社传媒记者 龚颖


春节过后,2022届高校毕业生将迎来新一轮求职季。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首次突破1000万,眼下他们的就业情况如何?对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求职就业持有怎样的态度?所持就业择业观又是否与企业存在“诉求差”?


中人社传媒旗下就业吧客户端长期关注大学生就业创业动态,在农历新年即将到来之际,为及时全面了解湖南省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动态,积极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落实高校毕业生优惠政策,支持鼓励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今年再次向全省高校发放调查问卷,并通过横纵向对比,以期全面观察2022年湖南高校毕业生就业镜像。


问卷样本:共收回有效问卷2618份,覆盖全省80%高等院校。其中,男生占比41.77%,女生占比58.23%管理学占32.08%、医学占9.20%、经济学占9.67%、工学占7.78%、教育学占4.72%、文学占3.07%,此外,还涵盖力学、法学、艺术学、农学等学科科目。


2022届大学生就业成绩怎么样?


——近7成已就业 初次就业率同比上升


调查数据显示,67 .04%应届毕业生已就业,未就业占比32.96%。相比去年年初针对2021届全省大学生初次就业情况统计——48%的学生已经就业,51.9%的学生还未就业,这一届大学生就业情况更加乐观。但与此同时,仍有64.15%大学生认为目前形势严峻,就业难28.07%大学生选择形势不好也不坏仅4.25%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还有3.54%表示不关注,没了解。


就业或未就业的大学生中,46.23%大学生表示有明确的就业目标,但这一数据与用人单位所反映的情况出现较大逆差。在就业吧客户端日前针对全省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果显示,他们认为目前仅13.11%的大学生有明确就业目标。何为出现如此大差距?就业吧职业导师沈静表示,一个人如果没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则难以掌握自己人生的主动权,生活中是这样,职场里也不例外。大学生毕业后的前三年是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大学毕业生职业规划的黄金节点,清晰的目标规划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一座桥梁,而大学生由于缺乏职场与社会经验,这座“桥梁”就难免会失真,这需要提前进行专业的就业指导和实践、科学规划与实战才可能达到与企业预期值相匹配。


这届大学生毕业去哪儿?


——“家乡”成为择业热门选项 “求稳”取向继续攀升


这届应届毕业生就业去哪儿?调查数据显示,38.92%选择长沙、武汉等新一线城市,这一数据与去年接近,依然位居期待工作地点榜首,与此同时选择北上广深城市的大学生占比16.87%,吸引力依旧不敌长沙等“网红”城市;其次是湖南省内其他城市占比15.45%,另有14.85%的大学生表示选择就业城市时会将距离家乡远近作为重要考虑因素,这一数据同比去年12.86%略有上升。


近年来,大学生回到家乡建功立业成为一种新风尚,一批批优秀大学生将青春挥洒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前不久中人社传媒融媒体平台重点报道的《90后乡村教师麻小娟》正是其中典型代表之一,也在社会各界引发了学习榜样先进的热潮。衡阳师范大学中文系彭梦迪正是其中一位,她告诉记者,相比去北上广扎堆,她和同学们更倾向把所学本领变成小确幸,在家乡的舞台上实现自身的价值。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进,“家乡”不再是大学生们难以回去的故乡,而成了就业择业的新选项。


大学生们就业去处怎么选?数据显示,32.78%大学生选择进入企业,14.39%选择考公务员或事业编,19.10%选择继续深造,5.42%听从父母安排,还有2.12%选择自主创业。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国企、事业单位的求职热度继续攀升,相比2021届高校毕业生该数据上涨2.19%。


湖南大学影视艺术与新闻传播学院刘天乐正在备考研究生,在他看来,疫情仿佛根据用人单位实力强弱进行了“优胜劣汰”。为了将来生活更稳定,家人希望他能通过为学历镀金增加进入体制内的胜算,而持有这一想法的年轻人已不在少数。


期待薪酬能否照进现实?


——超5成希望达到6000元以上 现实或有较大落差


数据显示,44.34%大学生期待薪酬4000元~6000元,33.60%期待能达到6000元~8000元,17.69%则期待能超过8000元,仅4.37%能接受2000元~4000元。这一数据是否与企业所给出的薪酬正相关?前述就业吧客户端调查数据显示,35.25%的企业给应届毕业生开出的薪酬在2000元~4000元,而能达到8000元以上的仅1.64%。由此看来,供需双方对于薪酬的预期值落差较大,这也是导致信息不匹配和就业难的因素之一。


期待未能照进现实的除了薪酬,还有对于就业中双方看重的素质。调查显示,62.05%大学生认为毕业院校或专业是用人单位看重的主要因素,而仅3.28%用人单位认为教育背景是求职中的重要砝码72.88%大学生认为个人实践经验不够成为求职主要的“拦路虎”,而仅4.10%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经验有明确要求。与此同时,用人单位和大学生均觉得求职时职业发展空间、专业对口、单位氛围和工作环境、个人兴趣爱好、企业职业技能培训等很重要。


在对用人单位的调查中普遍反映的大学生亟需就业指导问题,在此次问卷里也得到了印证。69.34%大学生希望在求职过程中能得到就业形势分析和就业信息获取渠道指导,52.12%期望得到就业创业政策指导,48.58%大学生选择了择业观念与就业心理辅导,43.87%希望能提供专业的求职规划指导,还有41.51%希望能学习简历制作和职业生涯规划。


来源:中人社传媒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