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工作群中又活跃了起来,哦,原来春节假期余额已经严重不足。各种聚会中“狂炫”一通后,不少人的小肚子鼓了起来。大家缩在床上感慨道:要上班了,咋提不起精神呢?
复工在即,别慌,专家的这些职场养生指南助你平稳从假期模式过渡。
过去两年春节假期,王成皓(化名)和女友都选择了旅游过节。平日里在北京工作的二人,会难得寻觅一段闲暇时光。“我们每次出发前会商量好,到目的地就三个计划,吃、玩、纯放松。”王成皓笑着回忆道。
2022年年初,王成皓和女友在大年二十九便前往成都开启假期生活。之后的几天时间里,二人几乎睡到中午才会自然醒。简单收拾后,出门时已接近1点。
“刚好有朋友在成都生活,我俩组织了聚餐,大家撸串、玩游戏到凌晨2点多。”
假期结束后,王成皓清楚地记得,他的体重增长了5、6斤,“用了快1个月时间,我才将增长的赘肉减掉。”
其实这也是很多人春节假期生活的缩影。辛苦打拼了一年时间,大家难免会“放纵”一下自己。在年轻人群体中,聚餐、熬夜已成为常规操作。然而随着复工临近,焦虑也随之而来:突然不想上班、要连上7天班、复工后打不起精神……这就是所谓的“春节综合征”,如何更好切换至工作模式,专家来支招→
心态排No.1
北京回龙观医院减压中心主任孙春云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良好的心态将会在复工后扮演重要角色。“复工后,建议大家采取‘行动原则’。通过投入到新的事件中,来排解假期后不适应的困顿感。”对此,可以按照轻重缓急对工作任务进行划分。安排难度较低的工作率先完成,反而能提升效率。
孙春云介绍,一般情况下,复工后约2-3天疲惫感会减弱。“春节过后,大家连上7天班。步入正轨后,工作节律渐渐会恢复正常。”
而当复工后感受到负面情绪时,可以回想假期中的幸福时刻,并通过腹式呼吸的方式来调整心态。此外,孙春云介绍在假期结束前2天提前调整作息,能更好应对“春节综合征”,“返乡人员在初五回家是最好的选择”。
和大鱼大肉说拜拜
春节期间,多次聚餐饮酒会一定程度破坏肠道菌群平衡,肠道无法彻底分解大量摄入的脂肪等物质,导致消化吸收功能受损。
对此,有专家曾建议道,每日清晨可空腹饮一杯温开水,以促进新陈代谢。此外,可以在节后选择养胃促消化,能促进肠道迅速排出毒素的食物,如山楂、魔芋、草莓等。而每日下午补充一杯酸奶,同样能帮助胃肠道恢复肠胃菌群平衡。
节后保证三餐规律的同时,可以用水果、坚果、奶制品等代替部分甜点和膨化食品。
而在复工初期,可以适当增加碳水摄入量。因为大脑主要营养来源是碳水,成年人大脑每天至少要消耗约100克碳水。对于脑力劳动者而言,碳水能从某种程度上帮助他们更快适应工作节奏。
运动助你减少负面情绪
相关专家指出,运动能使人放松且感到快乐,从而减少负面情绪。慢跑、游泳、健步走、羽毛球等有氧运动,都有助于缓解压力。30-45分钟的净运动时间中,有氧运动和拉伸运动的组合会提升睡眠质量,抗疲劳。围棋、桥牌等智力运动,能让人心境平稳。
此外,复工后在上下班途中以步行或骑行方式进行微运动有助于“消化”赘肉。而在假期过后进行一次大扫除同样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据悉,拖地板15分钟相当于中速步行2000步的活动量,可以消耗掉60千卡左右的热量。孙春云介绍道,适当增加体力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占比,能有助于调节情绪。
复工后由于工作积压,想必“久坐族”的人数会进一步增加。而这会对腰椎、颈椎带来更大挑战,午休时间进行适当活动拉伸能缓解久坐不动造成的关节僵硬以及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引起的酸胀。
总之,动起来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元气满满。
收下这份复工指南,让你不会因状态不佳而被领导逮到!(完)
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14029元,比上年增长6.7%,增速比2021年回落3.0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6%;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5237元,比上年增长3.7%,回落5.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
点击查看详细>>调休,给人的感觉好累,像是活生生的把本来有的假期,勉强凑在一起。出行有一定的麻烦,到处是人挤人,高速上面也塞车,吃饭逛街都要排队,有点影响出行体验。
点击查看详细>>增加一天五一假期,政府机关和国营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提高效率、压缩形式主义环节就能实现对工作时间的补偿,多数民营企业同样可以用提高效率解决这个问题。
点击查看详细>>丰台仲裁委作出裁决:吴某璋向银河证券支付赔偿金16.26万元,驳回银河证券的其他仲裁请求。
点击查看详细>>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疫情多发散发等多重因素冲击,我国果断采取有效措施稳就业、保就业,确保就业形势整体稳定。
点击查看详细>>2022年上海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经济中心城市首位;实际使用外资超过235亿美元,规模创历史新高;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增60家和25家,累计分别达到891家和531家;
点击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