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8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8月27日电(记者 张尼)27日,记者从国家卫健委获悉,2018年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17.06%,是2012年开展监测以来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从2012年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开展了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动态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由2012年的8.80%上升到2018年的17.06%。
中国的健康素养监测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6个监测点开展,监测对象为15~69岁常住人口。
监测内容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为依据,包括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三个方面。监测方法采用入户问卷调查的方式。抽样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简单随机、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概率相结合的方法。
2018年共得到有效调查问卷70615份。结果显示,201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7.06%,比2017年增长了2.88个百分点,继续呈现稳步提升态势,也是开展监测以来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
从城乡分布来看,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2.44%,农村居民为13.72%,城市高于农村,但农村的提升速度高于城市。
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地区为22.07%,中部地区为13.51%,西部地区为13.23%。其中,东部地区增长了3.36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增长了1.96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增长了3.35个百分点,西部提升速度高于东部和中部。
数据显示,中国居民在知识、行为、技能三方面健康素养均有提升,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提升幅度最大。
2018年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为30.52%,比2017年提升4.70个百分点;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为17.04%,较2017年提升2.74个百分点;基本技能素养水平为18.68%,较2017年提升2.30个百分点。
此外,中国居民六类健康问题素养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健康信息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提升较大。
2018年中国居民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素养50.18%、科学健康观素养44.48%、健康信息素养27.18%、慢性病防治素养18.96%、基本医疗素养17.38%和传染病防治素养17.05%。
不过,监测也发现,健康素养水平在城乡、地区、人群间的分布不均衡依然存在,农村居民、中西部地区居民、老年人群等的健康素养水平相对仍较低。(完)
(编辑:冀江彤)
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14029元,比上年增长6.7%,增速比2021年回落3.0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6%;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5237元,比上年增长3.7%,回落5.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
点击查看详细>>调休,给人的感觉好累,像是活生生的把本来有的假期,勉强凑在一起。出行有一定的麻烦,到处是人挤人,高速上面也塞车,吃饭逛街都要排队,有点影响出行体验。
点击查看详细>>增加一天五一假期,政府机关和国营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提高效率、压缩形式主义环节就能实现对工作时间的补偿,多数民营企业同样可以用提高效率解决这个问题。
点击查看详细>>丰台仲裁委作出裁决:吴某璋向银河证券支付赔偿金16.26万元,驳回银河证券的其他仲裁请求。
点击查看详细>>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疫情多发散发等多重因素冲击,我国果断采取有效措施稳就业、保就业,确保就业形势整体稳定。
点击查看详细>>2022年上海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经济中心城市首位;实际使用外资超过235亿美元,规模创历史新高;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增60家和25家,累计分别达到891家和531家;
点击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