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长沙:城镇居民收入近70年实际涨37倍

长沙:城镇居民收入近70年实际涨37倍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19-08-29    浏览次数:

2019年08月29日                               长沙晚报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一代又一代长沙人亲眼见证和真切感受着身边的巨变:老百姓的楼房梦、汽车梦、旅游梦、手机梦……都已经变成美好的现实,居民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记者今日从国家统计局长沙调查队了解到,2018年长沙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0792元,比新中国成立初期1952年增长387倍,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37倍,年均增速5.7%。长沙居民生活水平实现从生存、温饱、小康向富裕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收入来源


  从工资和农业生产向多元化转变


  改革开放四十年是长沙经济发展最快,也是长沙居民收入增长最多的四十年。改革开放前,长沙城、乡居民收入来源都非常单一。长沙市城镇就业者中绝大多数为国有和集体职工,工资性收入几乎是唯一的来源,而农村居民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生产,家庭经营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城市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就业面迅速拓宽,收入分配制度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农村乡镇企业兴起,大量处于隐形失业状态的农村劳动力走出田埂,去乡镇企业打工,亦工亦农,农民收入结构向多元化发展。


  到2018年,长沙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占比54.5%、14.0%、13.6%、18.0%,收入逐步呈现多元化。


  长沙农民收入已不再单纯依靠农业生产,外出打工、在家务工经商已成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


  生活水平


  从温饱向健康、时尚、舒适转变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上世纪六十年代,长沙居民在食品支出上以粮食为主,只求温饱。改革开放以后,主食比重下降,副食比重上升,居民食品消费从高脂肪、高热量的消费,向讲究营养、科学、绿色转变,奶及奶制品、肉禽蛋水产品和干鲜瓜果消费在食品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提高。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居民衣着消费的真实写照。直到改革开放之前,长沙居民穿着仍然比较单一朴素,服装的色调仍然是以灰色、蓝色、军装绿色为主调。改革开放之后,衣着消费观念由过去的低档、耐用型转变为个性化、品牌化、时尚化、成衣化,特别是青年人更加讲究款式、追求时尚,从原来的“一衣多季”向“一季一衣”和“一季多衣”转化,式样丰富,高档品牌服装成为老百姓的日常消费。


  长沙城乡居民的居住面积迅速增加,居住条件更加舒适,住房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家庭住宅内配备自来水、卫生间的比重有了很大提高。逐渐重视现代化装修,讲究居住环境的舒适和温馨,各种配套耐用消费品逐渐普及,日益现代化。


[责任编辑: 邓梦菲 ]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