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广东: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就业人员增5.5倍 工资增228倍

广东: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就业人员增5.5倍 工资增228倍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19-09-05    浏览次数:

2019-09-05              南方网 


肖文舸 王彪 


    9月3日,广东省统计局获悉,70年来,广东全社会就业人员增长5.5倍,年均增长2.7%,其中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增长71.9倍,年均增长6.4%。工资方面的变化更为明显,2018年广东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比1952年增长228.0倍,年均名义增长达8.6%。


  日前,省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东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同时就业结构也逐步优化。就业结构不断优化主要体现在:就业人员逐步向城镇和民营经济转移,就业产业结构由“一二三”转变为“三二一”,就业人口年龄构成逐步优化,就业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


  就业人员逐步向城镇和民营经济转移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经济成分单一,就业人员仅有国有或集体企业职工、乡村劳动者两种,城镇就业人员很少,绝大部分是在农村务农。


  经过7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城镇就业人数比重大幅提升。全省城镇就业人口占比由1982年的20.0%上升至2015年的71.0%。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外资、合资、股份、私营、个体等多种经济形式的涌现,全省就业渠道迅速拓宽,就业结构也发生深刻变化。1998年,国有、集体就业人员所占比重逐年下降到59.6%和18.3%,其他经济单位的就业人员发展到161.58万人,占22.2%,首次超过集体单位。2005年,其他经济就业人员在城镇非私营单位中占48.9%,超过国有经济成为主体。到2018年,其他经济就业人员比例上升到79.1%,占绝对优势。


  2002年以来,广东民营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民营经济领域的就业人口占比由2002年的25.1%上升至2018年的55.6%,民营经济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就业产业结构由“一二三”变为“三二一”


  随着广东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人员结构也发生深刻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广东以农业为主,工业、服务业只占少数。1952年,全省就业人员中,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结构为79.7︰5.4︰14.9,近八成的劳动者从事农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带动第二产业就业人员逐年提高,1992年所占比重超过30%,第一产业占比首次降到50%以下。


  2004年第二产业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成为全省劳动就业的主体产业,就业结构调整为34.7︰36.9︰28.4,显现“二一三”模式。


  随着工业化进程发展进入中后期,服务业也加快发展,2006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员超过第一产业,就业结构优化为30.4︰38.8︰30.8,初步形成“二三一”模式,第二、三产业就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确立。


  2018年,全省就业人员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为1348.93万人、2556.58万人、2603.14万人,就业结构调整为20.7︰39.3︰40.0,第三产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开启“三二一”就业模式。


  第三产业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金融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就业人员数量增长较快。2005-2018年,上述行业就业人员年均分别增长12.9%、9.4%、9.4%、9.3%、6.9%和6.1%,明显快于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年均增速(4.3%)。


  就业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


  与全国相比,广东青壮年的外来就业人口较多,16-39岁各年龄段就业人口占比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71个百分点;40岁以上的各年龄段就业人口占比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45岁以上就业人口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89个百分点。


  广东就业人口素质和文化水平明显提升,就业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982年的6.57年逐步提高到2015年的10.20年。


  其中,初中以上教育水平就业人口占比逐步上升,初中教育程度的占47.64%,高中教育程度的占23.18%,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占14.35%,分别比1982年提高20.73个、9.28个和13.56个百分点;而未上过学、小学教育水平就业人口占比持续回落。


  工资水平不断提高


  年平均工资88636元


  70年来,广东经济快速发展,全省就业人员的工资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广东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88636元,比1952年的387元增长228倍,年均名义增长8.6%。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开始实行奖金制度和计件工资制,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职工的工资水平不断增长。1983年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首超千元,达1021元,为1952年的2.6倍。


  1985年以来,企业开始实行工效挂钩办法,企业的工资总额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随企业效益的增长而增长,企业内部分配在工资总额内可以自主支配。这一政策大大激发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全省工资收入快速发展。1988年,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突破两千元大关,达2250元。


  1995年,随着《劳动法》的实施,企业工资分配管理逐步形成“市场机制决定,企业自主分配,政府宏观调控”的体制。伴随广东经济的快速增长,工资收入也迅速提高。


  1998年,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超过万元。近年来,工资水平一直保持平稳增长态势,2008年超3万元,2012年超5万元,2017年超8万元,美好生活一步步实现。


  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全省就业工作在稳步扩大就业规模的同时,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推动就业结构向现代就业结构转变,形成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效缩小收入差距,让广大人民共享更多的发展成果。


  南方日报记者 肖文舸 王彪 通讯员 张作丹 周媛媛 严洁


编辑: 林涛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