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兴业银行:“兴业老兵”高建平正式卸任 掌舵近20年

兴业银行:“兴业老兵”高建平正式卸任 掌舵近20年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19-09-05    浏览次数:

2019-09-05                           和讯名家 


“老兵”卸任!


兴业银行9月3日公告称,董事长高建平因为任职年龄原因,提出辞去在该行的一切职务,行长陶以平将在董事长空缺期间临时负责该行全面工作。


“我们最大的经验就是要清醒认识自己”


不显山、不露水的高建平,几乎从不接受媒体采访。券商中国记者有幸在2018年10月和他面对面交流,这也是高建平卸任前最后一次接受媒体专访。


出现在记者面前的高建平,一如想象中的严谨、儒雅。有兴业银行管理层此前给记者打预防针,“董事长比较强势”,不过在专访过程中,高建平显得颇为随和,并多次询问记者的看法。


“小有所成吧”,高建平如此评价这家银行三十年的发展,“还算对得起监管部门、党政领导,算是走出来了。”


在他看来,兴业银行在同类型银行中起步条件最差,总部区位、股东背景、行政资源等方面都并无优势,但经过三十年发展,已经走到行业前列,跻身国内最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序列。


“这个过程中,我们最大的经验就是要清醒地认识自己。”高建平说。“当董事长以后,我每年开会都要说,‘我们是最没有人脉资源、行政资源的,你们别给我惹事,惹了事也只能靠自救,不要指望总行能帮你摆平什么事情......’这么多年,兴业没出什么大问题,管理层也很稳定。”


“清醒”还在于对发展过程的认知。“如今兴业的发展依然处在不大、不小、不强、不弱的‘四不’状态,又到了一个不进则退的历史节点。未来的空间还很巨大,远不是可松口气、歇歇脚的时候。”


采访中,高建平对于市场环境、银行业转型的看法可以说相当富有智慧。回头来看,颇具预见性,记者重点梳理,以飨读者:


1、我个人感受,当前经济面临的挑战的确很严峻,但并不至于悲观,千万不要小看中国经济的体制特点、动员能力和战略回旋余地。2、现在很多人觉得银行的"好日子"基本到头了,从银行的角度,像以前那么好的日子也许没了,但是不是就会过上坏日子?我看也不至于。3、改革开放的空间还很大,虽然走了四十年,但个人感觉还早,银行业也还有体制变革、开放程度提升的空间,未来有增长空间,或者释放红利的机会。4、银行业都在讲转型,从个人感觉来说,不转是不可能的,确实需要随大流转型,但不能盲目转。其中的关键是,要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找到自己擅长的,或者自己原来有优势的领域去突破。5、零售业务是未来商业银行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兴业也会加大投入,但不是简单的做零售,而要找到一些跟零售更好结合的东西。兴业的优势在于金融市场,经过在这个市场上的长期浸泡,我们还有一些投行的基因、人才的优势,我们希望继续从金融市场去找到我们的长处,来进一步跟零售市场结合。所以兴业提出的重点是将“投行+商行”作为抓手,这几年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布局,取得了一些成效,看到了未来的一些前景,还是很有信心的。6、兴业不会做一个简单的批发性银行或者零售银行,或者同业之间清算为主的银行,而是要做综合金融服务商。7、创新固然有风险,但各家银行还是应该做的有各自特色,强调创新,强调特色化、专业化。


从河边小楼到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掌舵兴业银行近二十载的高建平,是该行筹建时的首批员工,也是在任时间最长的上市银行董事长。素来低调的他,在金融圈口碑极佳,被很多人视作中国少有的银行家,而他却从不以“银行家”自居,只自称为“兴业老兵”。


对这位真正从基层成长起来的“蓝血人”,兴业银行在公告中没有吝啬溢美之词。接近500字的高度评价,也颇为罕见。


栉风沐雨三十余载。兴业银行从成立初全行几十人挤在福州环保路河边的小楼里,到如今总资产突破7万亿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高建平一路守望。


应该说,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上世纪80年代,每个年轻人可能都想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经济转轨的大潮里,实现自己的光荣与梦想,高建平也是如此。


出身于法律专业,高建平毕业后就职于省人大常委会。但在福建兴业银行筹建消息传出时,他选择丢掉令人羡慕的“铁饭碗”,到了这家新兴的银行,成为1988年开业时68位“兴业人”之一。


初生的“兴业”,既“先天不足”,接下了福兴财务公司的历史包袱;也“生不逢时”,四大银行瓜分殆尽的存贷市场几乎没有留下生存空间,又逢国家全面治理整顿经济金融,信贷规模压缩,雪上加霜。


“全行几十人挤在一座小楼里办公,早期开业的分行,有的只设在旅行社的包租房内,有的营业面积还不及普通宿舍的一个单元......”高建平在《兴业之问》中回忆当年不无感慨。


这是被翻过去的一页。也正是这种“草根”出身和一穷二白,让“兴业”的创业史更显得难能可贵:一切都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在一张白纸上画蓝图。


1996年高建平负责筹建的上海分行开业,迈出跨区域经营的第一步;2000年他掌舵的福建兴业银行确立了“建设全国性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定位,2003年更名为“兴业银行”、2004年引入3家境外战略投资者、2007年A股上市、2008年成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2010年迈出综合化经营第一步、2014年国际化战略迈出实质性步伐、2018年实现境内全覆盖。


服务兴业银行的31年里,高建平从基层起步,历经普通办事员、办公室总经理、分行行长、总行行长助理、副行长、行长、董事长等一连串管理岗位。“兴业”也实现了从区域性银行到全国性银行、到上市公众银行、再到综合金融服务集团的多级跨跃。


在他卸任之时,“兴业”已非昔日“吴下阿蒙”:集团总资产已突破7万亿元、股东权益突破5000亿元、年度净利润突破600亿元,规模、效益和资产质量等主要经营指标位列同类型银行前列,稳居全球银行三十强。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券商中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