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上海:65.4%的人认为抑郁症和焦虑症是“工作压力大”造成的

上海:65.4%的人认为抑郁症和焦虑症是“工作压力大”造成的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19-10-11    浏览次数:

2019年10月11日                          解放日报


  昨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市卫生健康委举办“健康上海、和谐心身”主题活动,发布了“2019年度上海市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度调查结果”。调查显示,上海市民对精神卫生及心理保健知识有所提升,但对精神疾病的病因理解仍有偏颇,65.4%的人认为抑郁症和焦虑症是“工作压力大”造成的,归咎于个人主观问题,极少人认识到精神疾病是一类存在着生物学、遗传学基础的疾病。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主任何燕玲对调查结果分析认为,市民对精神卫生的知晓率已有所提升,2011年知晓率为71.9%,2019年达76.7%。88.4%的人能识别精神疾病,其中抑郁症和焦虑症的识别率与2016年相比均提升近20个百分点。但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大众对精神疾病的病因理解,仍有偏颇。心理咨询的接受度并未显著提高,至今不足50%。面对心理问题,首选多为心理咨询,而不是看更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对精神疾病患者持负面态度的居民比例有所下降,但仍有45.7%的居民认为,患者可能做“不好的事”,50.3%的人认为患者甚至可能会对他人造成伤害。


  面对调查结果,何燕玲呼吁,“大众应该学习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精神卫生素养,提高精神健康水平。摘掉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有色眼镜,尊重、理解、关爱他们,为患者创造一个包容、和谐的社会环境。”鉴于大众对心理咨询的偏好,专家同时建议:民间与社会的心理咨询师应该提升专业识别能力,建立与专业机构的转诊渠道,以此来更好地帮助精神疾病患者。


  昨天,专家同时介绍了健康上海行动计划中的“心理健康促进活动”,即四个指标,三大任务。


  四个指标分别为: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于2022年提升至20%,2030年提升至30%;抑郁症治疗率于2022年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2030年提高20%;精神分裂症治疗率于2022年达到80%,2030年达到85%;登记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于2022年达到90%,2030年达到95%。


  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的三大任务主要是:一是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心理应急干预体系和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二是完善“全人群、多部门、综合化”的心理应急干预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心理健康服务和精神障碍康复机制,以及患者综合风险评估及分级分类服务管理机制。三是推进六项工作:推动心理健康服务行业规范化建设;完善心理健康机构及其功能,规范发展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发展志愿者队伍和相关社会组织;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和促进;深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全程服务管理,加大患者救治救助力度。(实习生 张逸雯 记者 顾泳)


[责任编辑: 文星月 ]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