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非正规就业人员:超六成不愿申请工伤认定

非正规就业人员:超六成不愿申请工伤认定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19-12-24    浏览次数:

2019-12-24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李桂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桂杰)北京义联社会工作事务所和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近日在京举办非正规就业工伤保障问题研讨会,发布《非正规就业工伤权益保障情况调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披露,长期从事工作特定职业的非正规就业者,工伤申报积极性不高,申报率较低。受伤的被访者中,多数都不会申请工伤认定,而是会选择自己承受,在受访者中,67%的人都选择“啥也不做,自己忍着”。


  《报告》通过问卷调查,对北京的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员、同城速递员进行调研,共计回收493份问卷,包括线上回收133份,线下回收360份。共计有效问卷463份。其中包括快递115份,外卖249份,同城速递99份。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覆盖了西城区、海淀区、房山区、石景山区、昌平区等五个区域,并对典型个案进行了访谈。


  根据《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9)》提供的数据,共享经济从业人员分成两部分:一是平台员工,多为技术员、网站设计、运营等工作人员,这些人基本都是平台的正式员工;二是接单人员,如滴滴司机、外卖骑手、家政阿姨等,这些人大多数在法律上不是平台的员工,与平台没有签署劳动合同。平台员工598万,跑单人员合计约7000万。规模庞大的非正规就业群体一方面造成了职业伤害多发,另一方面存在社保缺失。


  《报告》分析了非正规就业人员工伤保障制度的现状和难点。首先是新型“职业病”多发,目前,中青年男性成为非正规就业者主力,近9成年龄在40岁以下,集中在21-30岁和31-40岁区间。这些新增的非正规就业岗位多是外卖、快递、闪送等,仅需一台电动车就能入行,这些职业多属于物流运输业,多为体力工作,休息时间少。工作中,有50%的受访者认为容易得胃病,有48%的受访者认为容易得腰椎疾病和关节炎。


  此外,劳动者自身权利意识较弱,自身用工关系模糊。尽管多数专送骑手都和平台承包商、加盟商或劳务公司之间建立了关系,但是65%的骑手依旧认为自己的雇主是平台公司;被认为和平台之间存在合作关系的众包骑手,也有49%认为平台是自己的雇主。快递员、骑手的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其中43%的快递员表示签订过书面合同。


  第二,非正规就业者工伤保险缴纳率低,商业保险成为主要保障。劳动者普遍缺乏对工伤保险政策的了解,对工伤保险认识有待提高。出现工伤时,事故处理企业方态度消极,32%的受伤受访者所在企业对于工伤事故置之不理,22%的企业敷衍了事。


  尽管当前共享经济就业呈现低门槛、高灵活性、去劳动关系化等特点,但这一数量庞大的劳动者面临着劳动关系难以确认、劳动保护缺失、安全风险突出等问题。此外,商业保险赔付金额低,赔付手续复杂,劳动者本人支出较大,导致商业保险的保障力度不足。而人身损害诉讼的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都相对较高。


  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黄乐平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说,他之前对国内进行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试点的地区进行过调研。发现目前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原有的工伤保险体系,缴费基础、工伤认定、工伤待遇等都相差无几。另一种是对灵活就业人员另设基金,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交给商业公司托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伤保险司朱原辉认为,试点地区目前效果不够理想,主要存在试点层次低,覆盖面小,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工伤待遇与正常的工伤待遇差距大等问题。


  黄乐平提出三点建议:建立单独的政府主导的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强制性工伤保险;重视工伤预防工作,降低事故发生率;加大普法宣传,提高工人权利意识,通过志愿者、社会组织、工会等多种渠道提供支持。


  “工伤保险制度应突破以劳动关系为标准来判定是否应该参加的现有做法。对任何劳动者而言,工伤风险是普遍存在的,与其工作形式没有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乔庆梅认为,“非正规就业者等的工伤保险问题是制度问题,不是技术问题,需要突破。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不是一种完全的风险转移,劳动者受工伤之后,有一部分待遇需要企业承担,这样就需要确定劳动者与企业的关系。但在完全的风险转移下,企业只要为劳动者缴纳了工伤保险费,便可以将风险完全转移,劳动者受伤后,只需要由工伤保险承担责任即可,而不需要纠结该劳动者属于哪个企业。”


  朱原辉介绍说,有关部门正在着力解决新业态工人的职业病伤害保障问题,着眼稳定就业大局,保障职工权益,促进新业态发展。


  (国内时事部编辑)


责任编辑:工蚁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